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政治现代化是以政治革命为先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从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理论上对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同义表述,是在扬弃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创新。国家治理既不是去国家化,又不是强化政府治理,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国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道路的成功不能归因于国家资本主义关于中国道路成功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观点认为中国道路可称为"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如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就宣称:"中国的崛起展现了一个与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我们可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全球治理与中国的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福特基金会等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央编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19—20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与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在太原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以及北京、上海、河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20余所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在沪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国台研会、中共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上海研究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与建立中国特色国际战略理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营造睦邻友好的大周边环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机制"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文化外交"等5个专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文化价值突显文化背后的政治附加值,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动机。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国家试图将"欧美中心主义"蕴含的文化价值强行推广,进而实现意识形态霸权。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道路必须借助中国梦等价值话语,突破西方的文化霸权,使自身的文化价值得到伸张。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进行文化价值的去蔽与唤醒,还要与制度形成耦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包括路向、路标、路径三个方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向"问题;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标"问题;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全面科学客观认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2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了题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60年: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来自一些大学、社科院、解放军的学术研究单位和政府政策研究机构,主办这次研讨会的目的,一是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通过学术研讨会的形式表达主办单位和参加会议者对祖国60岁生日的庆贺;二是搭建一个平台,从理论、历史和政策分析等三个最基本的角度,讨论60年来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特点和演变,以及中国国家安全所涉及的一些领域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以来,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与各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甄选紧密相关,相较于资本逻辑下对人与社会存在发展的禁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确立、发展从目标旨趣、发展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展示出了"新"意,丰富了现代化理念与实践,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形态200余年的垄断,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理论创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那么,应如何界定治理的涵义?从政治学理论来看,统治、管理与治理有何区别?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从"管理"到"治理"的改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前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有哪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凯 《当代世界》2014,(12):61-63
<正>暮秋孟冬,光照京城。2014年11月19—20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金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金砖五国及美国、德国、法国、欧盟等国家和区域组织的专家学者共五十余人参会。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驻京办事处主任托马斯·艾维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与会学者分  相似文献   

13.
包刚升 《南风窗》2013,(24):24-26
从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转型的关键,也在于从国家单方面支配社会,过渡到国家与社会的有效互动与互相制衡。这就需要重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11月12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尽管作为学术概念早已出现,但还是首次进入中共中央文件。会议公报还多次使用"治理"、"社会治理体制"等字样。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仅有可能性,而且有必然性。可能性体现为:世界由资本主义历史时代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时代,我国人民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刻和全面。必然性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组织保证;立足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研究北京基地于2005年11月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统战部、北京市委统战部、民盟、九三学社、农工党等民主党派中央的有关领导与理论工作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湖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基地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共70余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6月14日,由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编辑部和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比较政治与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与学者围绕"比较政治与全球治理"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一、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7.
正初夏的小岗村麦梢孕穗,青桃初长。6月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第十九届"万寿论坛"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举行。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66个共产党、工人党政党领导人和代表,以及国内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近200人齐聚在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围绕"改革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代表们围绕"中国改革的实践与经验启示""深化改革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政治学理论与具体国情来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实质是执政方式现代化;从互联网时代下执政环境的新变化来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既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具有实现的现实条件;从国内外执政党利用互联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做法及其相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目标要求来看,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路径是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与追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这一奋斗与追求在不同时期的反映。民族独立与解放基础上的工业化、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然而却存在不同的道路选择;在中国曾经有过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三种不同的道路,经过激烈的斗争与博弈,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而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上,又经历了从"苏联道路"到"中国道路"的艰难转变,从而终于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光明灿烂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紧密呼应,显示出法治中国建设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也体现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法治中国建设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要求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基本行为方式必须实现法治化,二者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