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豫皖革命根报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形成的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块大的革命根据地。鄂豫皖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创造和经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仅就鄂豫皖苏区的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2.
湘鄂赣苏区的土地革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共耕制、分耕制甚至集体农场的尝试,到"耕者有其田"原则的平分土地政策的演变。在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湘鄂赣苏区各级党组织领导广大贫农雇农中农群众,探索科学和公平的分配方法,通过坚决的反富农斗争,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使土地革命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是从政权体系建设着手,辅之以法制、廉政建设以及特色的干部培养方式,形成了赣东北苏区独具特色的政权建设模式。方志敏率先提出"依靠农民,建立苏维埃",并且自下而上建立了完整的政权系统,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紧密结合,使赣东北苏区成为全国模范苏区、"方志敏式根据地"。闽浙赣苏区的政权建设是成功的,对于巩固新生的闽浙赣政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曾有两支词不同、曲相同的歌。其一,《土地革命歌》;其二,《红军纪律歌》。而《红军纪律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很类似。那么,这三支歌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1928年,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年,这支队伍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时,徐向前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苏区和红  相似文献   

5.
正周恩来是苏区时期我党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奠基者。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决定要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秘密交通网。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提出今后工作任务:"必须努力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党的六大后,中国各地革命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全国出现了多个以武装割据为主要特征的红色苏维埃区域。闽西、赣南苏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联合组成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口     
最近,湖北孝感、黄州;河南信阳、南阳;安徽安庆、六安等地市的金融研究人员聚集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的诞生地红安县,共同探讨研究“鄂豫皖苏维埃银行”的金融历史。1930年10月,“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在红安县七里坪成立。他们当时主要的业务范围有发行苏区货币、融通资金、组织存款、发行贷款、办理结算、兑换货币、代理金库、筹措军费等。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为发展鄂豫皖大别山苏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军工、军需生产,开展鄂豫皖大别山苏区经济建设、支持革命战争,开展生产斗争与苏区建设,巩固、壮大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夺取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会议期间,收到代表撰写的《论鄂豫皖苏区银行的历史作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对革命战争的贡献》等论文40篇,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地方金融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苏区开展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成绩斐然,经验丰富。这些经验主要有:党的领导是苏维埃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发展教育是苏维埃文化建设的基础;从实际出发是苏维埃文化建设的正确选择。认真研究苏维埃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外强入侵,军阀混战,百姓困苦。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闽西、赣南苏区在政权建设、军事斗争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社会经济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本文试图对当年苏区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作一番探讨,意在让今天的人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土地革命调动了苏区潜在的巨大生产力 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闽西暴动。张鼎丞、邓子恢在永定暴动后树起了土地革命的旗帜,拉开了福建土地革命的序幕。 (一)农民得到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永定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9.
在领导创立和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坚决贯彻中央土地革命思想的总方针,深入开展根据地土地革命,初步提出了一条基本上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为其他革命根据地及后来中央苏区大规模的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土地革命时期,形成了一套比较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它的内容概括起来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削弱或限制富农,保护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闽西土地革命的实践,为这一路线和政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曹普 《党的建设》2009,(2):61-61
富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地位以及党对富农的态度,是中国共产党遇到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杜会平在《哈尔滨学院学报》上撰文指出,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富农问题上进行了艰辛而曲折的探索,经历了从中立富农、反对富农到保存富农的政策转变过程。纵观这段历史,可以看出:第一,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制定政策,是我们党应当  相似文献   

12.
王旭宽 《党史文苑》2005,(11):14-16
在领导创立和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坚决贯彻中央土地革命思想的总方针,深入开展根据地土地革命,初步提出了一条基本上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为其他革命根据地及后来中央苏区大规模的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三、忽视对"心学"的修炼,会导致哪些恶果?前面说了,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不忘初心之学"。忽视对"心学"的修炼,不是忘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背叛共产党人的初心。在土地革命时期,党内出了两个大叛徒。一个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参与领导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他于1931年4月在护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回到武汉后,违反党的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鼎丞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首任主席。他早年从事农民武装运动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和先进的政权建设理念。在担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他结合闽西苏区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以民为先的政权建设主张。可以说,张鼎丞的政权建设理念,为共产党科学执政实践、为苏区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根据地的发展与革命的实践中铸就了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在根据地发展的各个时期,苏区革命精神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撑。作为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集中体现,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共提出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革命战略,鄂豫皖苏区的地缘优势适应了这一战略。但是从形成之初,鄂豫皖苏区就为粮食问题所困扰,李立三"左"倾错误更加剧了粮食危机。在严重困境面前,鄂豫皖中央分局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缓解了粮食危机。形势稍有好转,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鄂豫皖中央分局盲目执行威吓武汉计划,红四方面军作战失利被迫撤离苏区,粮食问题再次趋于紧张。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要求执行进攻路线。由于粮食短缺,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未果,其军事行动逐渐为粮食所支配,最终也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  相似文献   

17.
1928年冬,福建各地党组织在相继贯彻了党的六大决议之后,根据"六大"的路线,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发动了群众,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特别是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之后,福建革命形势发展迅速.至1930年3月,全省64个县中有23个县建立了党组织. 但是,此时全省革命发展极...  相似文献   

18.
正1959年,毛泽东写下《七律·到韶山》,"红旗卷起农奴戟"道尽诗人对32年前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的无限感慨。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明前博士引此句为题,全面梳理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土地革命、财政经济,撰成40余万字的宏篇大论《红旗卷起农奴戟——中国苏维埃土地革命研究》1,全面展示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宪法大纲、拟定土地政策以凝聚民心的重大实践,有助于我们重新了解认识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革命中的富农问题,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对富农采取什么政策,不只是对待富农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它关系到土地革命能否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作为二战时期中国土地革命一个缩影的闽西土地革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因此,研究其这一时期关于富农政策的变化,总结经验教训,无论是对于昨天,还是对于现在、将来,都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笔者试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闽西苏区是实行土地革命较早的地区,也是我国十年内战中坚持始终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因此可以说,闽西苏区土地革命是中国土地革命的一个缩影。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红军撤离苏区举行长征之前的七年中,闽西党组织领导苏区人民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有些经验在我国土地革命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由于这是一次自古未有的革命运动,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难免因为经验不足或各种错误认识而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