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泽湘是1922年在中共旅莫(斯科)支部入党的中共早期党员。关于他赴苏俄的经历,《中共党史人物传》第81卷“彭泽湘”分传(以下简称“彭传”)记述说:“1921年7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赴俄赈灾代表团。……1921年11月,中国人民俄灾赈济会赴俄代表团.把粮食运到古比雪夫省和乌发省交办后,彭就去了莫斯科。  相似文献   

2.
正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也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中,他也曾为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所吸引,为阐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发出过震古烁今的呐喊。但当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愈采愈暴露出其种种弊害之后,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李大钊便独具慧眼,认识到俄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特点朱成甲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研究社会主义,主要是从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从1918年7月至1923年11月,李大钊发表研究社会主义的论文约30多篇。笔者通过对李大到社会主义思想的考察,认为其基本特点就是对...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但在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俄国的民粹主义影响了他。李大钊之所以受到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当时国内的客观环境以及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但他并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赵德昌 《党史文汇》2012,(10):31-33
电影《台城1923》,再现了李大钊发展弓仲韬入党后,派他回家乡直隶省安平县台城村,建立中国农村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艰辛历程,引起了强烈反响。强调理论灌输,提高民众阶级觉悟为了建立共产党,李大钊发表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还利用纪念节日开展活动,广泛宣传灌输共产主义思想。在民主浪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潮激荡下,1920年5月1日,李大钊组织了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在纪念会上,李大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  相似文献   

8.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派维经斯基一行赴华。维经斯基在北京曾与李大钊会晤。那么,是谁介绍他们认识的呢? 《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一书说:“维经斯基一行抵北京。通过北京大学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和伊万诺夫(即伊文,中文名伊凤阁)介绍,首先结识了李大钊。”杨云若在其所著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纪事》一书中说:“在化京,他们通过北京大学的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和伊凤阁(伊万诺夫、伊文)的介绍,与李大钊等进步人士多次会谈,曾讨论了建党问题。”黄修荣所著《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亦说:“维经斯基在北京首先通过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伊凤阁介绍,同李大钊等进步人士建立了联系。”又说:“伊凤阁,原名伊万诺夫,俄国汉学家。十月革命前即在中国,从1919年9月起受聘为北京大学俄文系讲师,1923年参加中苏恢复外交关系的谈判,1924年任苏联驻华使馆参赞。”近年国内所出有关共产国际和中共早期关系的著作也多沿袭是说。柏烈伟其人姑且不论,  相似文献   

9.
《青年与农村》是李大钊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过程中受俄国早期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启发而于1919年2月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提出了《青年与农村》"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发展史上,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①等相关看法。国内学者也认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有一个思想发展的轨迹。笔者认为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919年底毛泽东第2次赴京直至1920年7月初回湖南 ,他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 ,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是青年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毛泽东于1919年12月因开展驱逐张敬尧的运动而第2次入京 ,一直到1920年4月离京赴沪 ,在这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 ,他受到李大钊的影响 ,“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①首先 ,他对俄国十月革命极感关注 ,迫切地希望了解俄国的新情况、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20世纪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能不说到李大钊。对李大钊的历史功绩,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的童年是不幸的。他是个遗腹子,用当地的话说是个"墓生儿"。父亲李任荣在他出生前的6  相似文献   

12.
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里,长期保留着一段李大钊于1924年9月22日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发表讲演的电影胶片。几年前,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拍摄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的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时,寻找到了这段极其珍贵、非常有历史价值的电影胶片,并将其放在纪录片的开首部分,从而使广大中国观众在李大钊英勇就义70多年以后,看到了他生前在异国他乡慷慨激昂的演讲画面。那么,李大钊当年是怎样在当时尚被称为“苏俄”的苏联留下自己的影像的呢?赴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最先在中国认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非凡意义,认识和接受…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一直把俄国置于为对外关系的最优先地位。俄国也在近十年来,对哈萨克斯坦给予更多的关注。俄国加强同哈萨克斯坦的战略考量:保障俄国中部的安全;争夺里海资源和过俄境的石油管线;利用哈萨克斯坦的力量解决中亚的地区问题;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经济的互补性与保护侨民;借助哈萨克斯坦打造出自己的核心引擎。俄哈发展双边关系使得"地缘中心地带"的重组更加复杂,从短期看俄哈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综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速度之快、产生影响之迅猛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罕见的。若以 1918年 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使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为起点 ,那么 ,在其后的两年里中国各地纷纷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小组” ,进而在一年后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党的诞生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扎根。这一历史进程 ,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同一过程相比 ,整整缩短了 17年 ,即俄国完成这一阶段用了 2 0年时间 ,…  相似文献   

15.
朱文通 《党史博采》2005,(10):35-38
本文认为,李大钊并没有预见到袁世凯会解散国会,他所说的国会已经"中殇",事实上是在袁世凯解散国会之后.此外,本文还对《欧洲战事谈》是否为李大钊所作等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6.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在他的《战争与和平》中描写了一次伯爵大人皮埃尔宣布实行田庄改革后的视察活动,今天读来别有一番滋味。皮埃尔是托尔斯泰描写的旧俄19世纪初的一名共济会会员。在南方的基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十个“第一”(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12月发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热情赞颂十月革命。(2)在中国第一个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杨匏安。他在1919年11月发表了《马克...  相似文献   

18.
钟河 《廉政瞭望》2006,(9):54-54
自今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就在潜心研究——早年神往苏联,曾学马恩著作蒋介石早年对苏联非常神往。早在1919年,蒋介石就萌生了赴俄考察的愿望。当年1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此后,他经常研究俄国形势,注意俄国革命的消息,把俄国革命看成是“一个新纪元”,并且还说过“如果有人攻击俄国革命,必与之力争;如有人攻击共产党,必竭力为之辩护。”1923年蒋介石终于圆了访苏梦,作为孙逸仙代表团的团…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4,(10):34-34
1918年冬,从湖南来到北京的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和李大钊第一次见面。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毛泽东在北京大学获得了每月可以领到八块大洋的图书馆助理员的兼职机会。依据北京大学档案现留存的工资发放册记载,毛泽东于1918年12月、1919年1月和2月先后签收了3个月工资,月薪为8元。由此可知,毛泽东到李大钊身边工作的时间是1918年的最后两个月,正值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之际,恰是李大钊开始向中国民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和《青春》中以"白首中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而以"青春中华"来喻意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文中使用了"中华之再生"、"民族之复活"等具有民族复兴之思想涵义的词汇,这些都是对清末民初萌发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不久,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新中华民族主义》中,他不仅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同时还提出了"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而"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基本形成。李大钊还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问题。十月革命前,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青年的身上,这也就是他写着《〈晨钟〉之使命》和《青春》等文、呼吁青年努力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重要原因。十月革命后,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的希望寄托在了马克思主义的身上,走俄国Bolsheviki的道路,这便是李大钊对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道路选择,也是他能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