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崛起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对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以制定合适的地缘战略,对中国而言越来越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主要从权力视角、空间结构主义视角、冲突视角和绝对主义视角来解读国际关系的发展。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又衍生出地缘经济学、批判地缘政治理论、文明冲突论、网权论、天权论等,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权力内涵的多元化,非地理空间重要性的凸显,对传统理论的批判与反思。地缘政治理论本身具有西方话语色彩,理论发展的目的均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特别是与国家地缘战略的制定紧密相关。因此,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和国家利益,我们需要合理吸收有关地缘政治理论的内涵,在发展中国地缘政治理论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中国的地缘战略,明确地缘战略目标,动态评估战略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战略手段,实现中国地缘战略的系统性提升。  相似文献   

2.
地缘政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现代地缘政治学自19世纪末诞生于西方以来,经历了历史性的兴衰演变过程。基于对俄罗斯地缘政治理论发展及其所处现实的考虑,笔者认为,俄罗斯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地缘政治观,即谋求融合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实现帝国联合、寻找通向暖海出口的欧亚主义地缘政治观。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观在其地缘战略的发展演变中得到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3.
何灵 《国际政治研究》2005,(3):147-148,150
2005年4月22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课题组、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中央党校、中央外事办公室、中国社科院、中国军科院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太平洋学报》、《世界知识》、《国际政治研究》等单位和机构的20余位知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围绕当前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地缘战略及对策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择其…  相似文献   

4.
东亚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同时对区域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或推动、或阻碍地区的发展。通过对东亚/亚太地区四个重要且具有发展前景的组织进行跟踪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尽管在经济上有较深的融合,但却缺少统一的地缘政治基础,东亚地区合作也因此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5.
在“9.11”事件后帕西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中,美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增强。塔利班倒台后,支持北方联盟的各有关方面在阿富汗的地位与影响力增强,而支持塔利班的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地位与影响力下降。塔利班倒台后,美国会不会保持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引人注目。美国对伊斯兰世界采取拉拢温和派、孤立激进派、打击极端派的政策,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矛盾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标共同体,它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共同体,是一个为所有欧洲公民创造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本文试图从欧洲认同感产生、新欧洲认同政治,以及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意大利的地缘政治研究共出现过法西斯执政时期与冷战后两次学术高潮。由于与法西斯主义的不光彩联系,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在二战结束后陷于沉寂,一度成为学术禁区。冷战结束后的地区秩序大变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快速增加,为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的复兴创造了有利环境。在重新思考地缘政治本体论基础上,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明确提出地缘政治研究应为政治决策服务、为捍卫国家利益服务的主张,围绕加强对意周边安全事务的介入、反思欧洲政策、巩固发展意美特殊伙伴关系等战略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很大程度上,冷战后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在精神气质和叙事方式上显示出浓重的经典地缘政治风格,但其理论建构仍不完备。尽管如此,作为意大利国内政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冷战后的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仍发挥了广泛的学术、社会和政治影响,其部分观点对21世纪头十年意大利外交政策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汉文 《国际政治研究》2012,(2):125-142,10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部分学者围绕"欧亚主义"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分析这两大思想传统的现实价值及其启示,力图藉此理解当代俄罗斯的政治身份、国家地位与未来命运。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兴起,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实践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看来,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依然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延续,基本没有克服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存在的诸多缺陷。个别激进的地缘政治观点与沙文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联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9.
持续七年之久的也门危机深陷僵局,表现在和平谈判步履维艰、地缘政治对峙僵持不下、人道主义援助困难重重等方面。也门危机久拖不决,不仅恶化了中东地区的传统安全形势,而且危害了也门民众的安全状况,助长了极端主义问题。前总统萨利赫遇害之后,也门爆发了新一轮军事对抗和政治博弈,局势仍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治解决是破解也门僵局的唯一出路,这既需要各利益攸关方尽快达成和平协议,更需要也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两场“反恐战争”与帕西地缘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米尔以西地区(本文简称为帕西地区),即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地区及其以西的接邻地区,存在一个 由伊斯兰国家组成的次地区。进入21世纪之后,在本地区及接邻地区发生了两起战争,即阿富汗战争与伊拉 克战争。大国对本地区的态度以及本地区的国家在这两次战争中的态度较为引入注目。美国的战略图谋主 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反恐需要;二是为了牵制俄罗斯、中国;三是为了控制里海的石油资源。在阿富汗战 争时期,美俄之间在中亚既有角逐、竞争,也有合作、协调,美国与帕西各国之间也有利益交叉。但在伊拉克战 争期间,情况则有所不同,美国在本地区难有太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1.
地缘政治与冷战后波兰新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冷战后波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新外交政策的原因和经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生政治:一种农民政治认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产生和变化在本质上是农民与政治权力之间进行社会交换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受农民生存理性的支配。农民的生存理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对民生福利的需求,因此,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基础和关键在于着力改善民生、满足农民对民生福利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麦金德的地缘政治思想是在俄、德、美等国强势崛起并奉行咄咄逼人的对外扩张政策的背景下形成的,其核心内容随英国面临的主要威胁的变化而变化,即由1904年的"枢纽地区"到1919年的"心脏地带",再到1943年将"心脏地带"与"陆间大洋"并重。但是,麦金德的地缘政治理论的宗旨是不变的,就是从地理角度谋划维持英国的全球霸权。为论证其地缘战略规划,麦金德不惜随意嫁接乃至曲解历史,导致该理论含有诸多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14.
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地缘学研究在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上的新发展,中国的地缘战略应包括地缘政治战略、地缘经济战略和地缘文化战略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应从全球、地区和周边三个层次上地缘空间的实际状况出发,明确界定中国的核心地缘利益、主要地缘威胁与挑战以及应对地缘威胁与挑战的战略手段。中国地缘战略的基本特性在于内外结合、由内而外。在周边层次上,中国地缘战略应强调以统一、发展、稳定为基本取向,在地区层次上应突出以合作、稳定、整合为基本取向,在全球层次上应突出以和平、合作、和谐为基本取向。总体上,中国应结合地缘空间与地缘战略的特性和取向,制定和推行合作性参与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15.
卓华  王明进 《国际展望》2022,(4):39-61+154-155
目前,欧盟的科技政策从“开放世界”转向“开放性战略自主”。这种政策基于技术地缘政治的权力和竞争逻辑,在认知上,以战略化、安全化和意识形态的视角看待国际科技环境,将欧盟定位为国际科技竞争的参与者;在政策设计上,将“开放”作为欧洲反向塑造国际技术生态的基础条件,将对美和对华科技“自主”作为直接目标;在具体实践中,遵循地缘政治内外权力平衡策略,对内发展关键战略性技术,对外强化科技治理和科技规约体系,相互配合为欧洲技术生态体系确立技术地缘空间和优势。这种技术地缘逻辑驱动的科技政策规定了欧盟的国际科技竞争指向,在底层逻辑上与中国直接关联,在政策实践上具有特别的对华竞争指向,并在中美欧同步竞争下形成欧美对华科技政策协调。中欧应在既有合作基础上,创造更加合理有序的国际科技环境。  相似文献   

16.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s ongoing. The crisis has not only impacted the mode of the world economy that further called for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but also exerte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and geopolitics. China, undergoing a critical period of reform anddevelopment, is obliged to probe the essence of the crisis and its prospective impacts, to discern the direction of the transform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and geopolitics, and ...  相似文献   

17.
葛汉文 《国际展望》2015,(2):68-84,148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低潮后,地缘政治研究在冷战后实现了世界性复兴。除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学术中心外,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重心向非西方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冷战后,地缘政治研究出现经典思路与后现代主义并立的局面,前者对特定国家的对外战略实施及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影响颇大,后者则在本体论、方法论、研究领域等学理思辨方面进展较多。中国地缘政治理论体系的建构既要汲取古代传统思想的优秀成果,也要吸收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精华,关键是要以解决中国问题、服务中国国家利益为目标,将营造周边和平发展环境作为要务,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拓展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产阶层迅速崛起,在社会协调、稳定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增强。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产阶层虽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地位,却普遍存在政治冷漠、"集体出逃"等现象,并由此产生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危机。其中,文化认同是影响中产阶层政治认同的关键变量,因而应通过对我国中产阶层价值观、政治身份文化、政治参与文化和政治社团文化的重建,实现其政治认同意识的重塑。  相似文献   

19.
能源新现实主义是特朗普政府内政外交的关键之一,构成美国优先的核心内容。从能源新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看,特朗普政府抛出能源新现实主义既是为了修正能源新自由主义,又是为了维系美元霸权,更是为了以较低成本护持美国的全球霸权;从能源新现实主义在欧亚大陆的实施路径看,特朗普政府企图以能源合作连横美国在中东欧、中东、东亚及东南亚的盟友和友好国家,以挤压其在欧亚大陆的竞争对手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弱化、遏制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为对冲能源新现实主义引起的地缘政治冲击,俄罗斯、伊朗和沙特等能源出口大国纷纷推出各自的反制措施。对此,中国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及早作出战略反应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宋德星 《国际展望》2015,(2):1-18,146
作为大国权势政治的内在逻辑之一,地缘政治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权势转移进程的加快,主要大国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和基本战略取向既有其历史传承的一面,同时变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毫无疑问,大国间的地缘角逐和战略博弈,一方面牵引着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又在整体上塑造着当今国际政治的基本风貌。此外,全球地缘政治大图景,不仅直接作用于主要大国的内政外交,而且影响着它们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进而也影响其基本战略取向。本文重点探讨了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大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地缘战略关切。同时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明确中国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