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父亲的张望     
王宪中 《新青年》2005,(10):7-7
离家3年的朋友要从外地回来,朋友的父亲从早晨开始就趴在窗口向外张望,一直张望到傍晚朋友进家门。朋友无意间说起此事,却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父亲养育了我们6个儿女,在艰辛的生活中,却把我们一个个像风筝一样从偏僻的村里放飞,每个子女回家的时候,他都要像朋友的父亲一样一直站在村口长时间地张望。记得我考上师范的时候,报到的时候是个雨天,父亲打着赤脚,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送我到十几里以外的县城坐车,到车站后饭没吃,歇没歇,就在我迷蒙的泪雨中又走进了雨中。第一年寒假,在一个飘雪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中,母亲说:“你父亲听说你要回来,…  相似文献   

2.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父亲是个贼,因此,从不敢跟伙伴们争高斗低,即使瘌子老嘎把红土面夹在我的饽饽里,我也能含着眼泪一口一口地咽下去。吃几口掺了土面的饽饽总比听一句:“你爹是个贼”好受得多。  相似文献   

3.
父与子     
秘书走进总经理办公室说:“许总,何其凡刚才打来电话,说今天头疼得厉害,要请一天病假。他让我转告你。”“知道了。”许总说完就放下手中的急件,急急地走出办公室,开着他的桑塔纳向何其凡家奔去。何其凡妻子姓许。年轻时,何其凡在县城里工作,妻子在乡下独自抚养着儿子,儿子与母亲感情深,随母亲姓许。许总其实就是何其凡的儿子。许总大学毕业时,在省城开了家装潢公司。几年间,公司发展到近百人的规模。许总也在省城购了房、买了车。今年年初,又给父亲买了套两室一厅的楼房,把父亲从县城接到省城,还把乡下的母亲接到父亲身边,让双亲团聚。何其…  相似文献   

4.
大哥生下来就是驼背,后背高高耸起,就像背着一个包袱。大哥比我大3岁,当我上小学的时候,个头就已经比他高了。大哥只上了4年的学就不念了,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其中的两个原因:一是大哥在学校里受不了别人歧视的目光,再就是那时我根本不曾意识到的家庭原因。家在大山深处,母亲侍弄那几亩薄地,一年到头填饱肚子都难。父亲便去山上的采石厂拉石头,我家的那头瘦驴几年来立下了大功。父亲对它更是精心喂养,宁可人饿肚子,也要把驴喂饱。可是有一天,父亲却自己拉着小板车回来了,车上躺着被滚下来的石头砸死的驴。父亲几天不吃不喝的,他的心里既悲伤…  相似文献   

5.
马德 《新青年》2005,(10):6-6
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我已经长了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只要别人说到我是搓澡工家的儿子,我就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6.
榆树钱儿     
正凭我多年做侨务工作职业的敏感,感觉她不是华人就是华侨。我忙给她倒了一杯茶,请她坐下,她接过茶杯,自我介绍起来。她说50多年前曾在这座城市里住过,18岁时随父亲辗转漂泊,现在定居在加拿大,这次到长春旅游,顺便到家乡去看看老房子,边说边从手提包里把护照拿出来让我看。我接过护照:"宋兰梅,女,70岁……"她打量我一下对我说:"你就叫我宋阿姨吧。"近年来,我常常接待华人华侨,她们大都是到家乡寻根问祖、探亲访友的,专程寻找老房子,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相似文献   

7.
天涯兄弟     
993年9月,我辞掉佛山雅丽酒店的工作,来到江门的伊藤精密制造公司,找到在那里当质检员的老乡张小红,希望能通过她的介绍,在公司找份工。我隔着黑色铁栅栏和张小红说了不到20分钟话,保安就朝我们厉声吆喝着。匆忙中,张小红塞给我50元钱,歉意地说:“你自己在外吃顿饭吧,我不能陪你。公司在11月上旬要招一批人,到时你再过来试试吧。”说1完,她就边回头边碎步往公司里跑。我离开伊藤公司,来到一条河边,顺着水流的方向行走。我看见前面有一片葱绿的甘蔗林,决定在那里休息片刻。甘蔗林里密不透风,坐了一会儿,我就汗流浃背了。我四下张望没有发现一…  相似文献   

8.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3,(11)
宣读遗嘱之前律师对刚刚失去丈夫的一妇女说:“在宣读您丈夫的遗嘱之前,我想向您提一个问题:夫人,您愿意嫁给我吗?”眼没瞎一辆出租汽车疯狂地在闹市区疾驰着,把一个行人撞倒在人行道上。那人一边爬起来,一边挥着拳头对司机骂道:“你怎么搞的?难道你眼睛瞎了?”出租汽车司机回敬他说:“瞎了?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是正好撞倒你了吗?”太狠了某所中学,有两个学生在吵架。甲说,你有我狠吗,我打个电话就可以找人来!乙说,你打啊!我就不信。然后,甲真的跑去打电话了,回来的时候放了一句狠话,30分钟后,你就知道怎么死了!这时候乙紧张得不得了,但也没…  相似文献   

9.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10.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妮亚·斯米茨童年的时候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农场里长大的。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父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忽然他说了一句:“我能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11.
楼上大哥 楼上大哥姓季,上世纪50年代初生人,他父亲和我父亲是同事,住平房的时候就在一个院子里;后来搬到楼房,还是邻居,我家二楼,他家三楼。二楼的新邻居中也有一位大哥,姓纪,两个姓氏同音不同字,叫起来都是“季(纪)大哥”,不好区分。尤其是当我在家里提到他们的时候,往往很费口舌。于是,我很快就给两位大哥划清了界限,季大哥叫楼上大哥,纪大哥叫隔壁大哥。姓氏一律省略,平时无论跟谁见了面,自然就把“楼上”或“隔壁”这样的字眼也去掉了,就叫大哥,省事,也亲热。  相似文献   

12.
尘埃落定     
遇见陈浩那年,我才17岁.一个人在离家很远的烟台上大学,加之自小就因为家庭变故过尽了寄人篱下的日子,独自生活时就特别渴望那种家的温暖.大一下学期,学院里举办舞林大会,同学们一个个都戴着面具上了舞台,我挑的是最笨最没有创意的白雪公主,感觉自己像个丑小鸭.谁知还是有一双大手伸向了我,有人说:公主,能请你跳支舞吗?我抬头一看他《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的面具,险些晕倒.谁知到了舞池里,他却有种出人意料的游刃有余,把我这个半吊子也带得行云流水,那晚,我们当然成了舞会上的明星.在他手中转圈时那种被尽情宠爱的感觉像极了当年父亲哄我的水果糖,舞会结束我们摘掉面具,对面站着一个高瘦帅气的大男生,我们相对沉默了一阵,他主动跟我要手机号,我心花怒放.  相似文献   

13.
读完小学后,他想继续读初中。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希望他可以留在家里帮忙放放牛,家里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孩子的学费了。让母亲担忧的是,离家里最近的学校也有50公里路,这么小的年纪每天来回走这么远的路怎么吃得消?他却望着母亲眼神坚定地说:"我不怕,只要可以继续读书就值得!"恢复高考后,他上了本州一所师范学院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接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趴在炕沿儿上写字的我问:“爸,这玩意多少钱?”  相似文献   

15.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3,(1)
残酷人生两个人在餐馆吃饭,桌上放着一杯热芥末。其中一个人认为芥末是甜的,于是舀了满满一勺放进嘴里,立即泪如泉涌。不过他紧闭嘴巴,没说一句话。他的朋友迷惑不解:“怎么了?”“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就在2年前的今天,他上吊了。”他的朋友安慰了他一番,也舀了满满的一勺芥末放进嘴里骤然,泪水如泉。第一位佯装无事地问他:“你怎么也哭了?”“我在想,你父亲20年前上吊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上吊?”第二个答道迟钝有个农夫跌断了腿,去看医生。医生问他是怎么把腿跌断的,他说:“25年前,我在一个财主家当长工。有一天晚上,财…  相似文献   

16.
窗帘     
“把这个箱子放到哪里?”我大声地问妈妈,我们正搬进一幢空空荡荡的新房子。她充满希望地问道:“是上面标着‘窗帘’的箱子吗?”妈妈穿着一身工作服,头上扎着一块红头巾,在量起居室的窗户,然后把数据记在小本子上。我告诉她箱子上写的是“影集”时,她立即失去了兴趣,“找一个地方放那儿吧!只要不碍事就行。”她边说边又继续量起来。妈妈为什么对窗帘这么感兴趣呢?我们还没有把东西从车上全卸下来呢,窗帘怎么也要等到我们兄妹几个人和父亲把所有东西都搬进屋后再说吧?可是母亲却拿着卷尺和一个小本,从一个窗户走到另一个窗户,带着一种神秘的…  相似文献   

17.
母亲爱牙     
安欣 《新青年》2007,(1):9-10
饭后,我刚坐下来写一篇文章,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是母亲打来的,她告诉我,她的病牙治好了,要我放心。听着电话里母亲爽朗的笑声,我就知道,又能看见母亲露出满口洁白牙齿的笑了。母亲年轻时是个美到牙齿的美人。古人说的回头一笑百媚生,多是笑不露齿的,而父亲说他  相似文献   

18.
20岁那年,我就想死,并且“死”过。那是1992年,我第一次高考落榜。当时,很难相信成绩一向不错的我,竟然连所普通中专都没考上,一想起父亲整日在地里忙碌的身影,我又恨又愧。还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你得给爸争口气,也读个大学,让咱村人看看。”可是结果呢?我越想越伤心,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一天一夜,哭干眼泪之后,我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决定离开这个我无颜再见的世界。也许是命中注定,昏迷过后,我在医院里又醒了过来。那天,亲戚们都围着我,像观察稀有动物一样看着我,父亲则坐在一旁不声不响地抽着旱烟,那腾起的烟雾一圈一圈地扩散,弥漫…  相似文献   

19.
黄健 《新青年》2005,(8):29
说实话,我很怕走夜路。小时候,只要一到晚上,我就会抓住母亲宽大温暖的手,然后寸步不离地跟着她,看她喂猪、做饭。长大了也是这样,天一黑,就不敢出门了。可是,刚才方挺的父亲说要送我的时候,我却拒绝了。方挺是我班上的一名学生,皮得很,今天拿条毛毛虫放在女同学的文具盒里,明天画只大乌龟贴在同桌的背上,还三天两头地吵架、旷课。我今天到他家里去,就是为了向他父亲“告状”,让他爸爸好好地教训一下自己的儿子。起身告辞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手表,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外面一片漆黑,再加上刚下过一场雷雨,窄窄的小路上到处是水洼。路旁的庄稼地…  相似文献   

20.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因为这一时段,会有许多刚刚放学的小学生来买冰淇淋,渐渐地,我埘这些稚嫩的面孔熟悉起来。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它是属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儿的。男孩儿穿着一件白色的背心,肩上斜背着一个老式书包。他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羡慕。以后的几天,我总能发现那双眼睛。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没有做声。我对父亲说:“可怜的孩子一定是想吃冰淇淋,但却没有钱,我可以送一支给他呀。”但父亲却冷漠地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