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国外交思想史演进的角度看,以推广美国价值观和实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为特点的“布什主义”,是美国外交思想传统的继续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布什和新保守主义基本的政策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在以反恐战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战略形势下美国外交思想的若干新特点。“布什主义”不仅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的不同反应,而且在美国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论战,显示了“布什主义”所具有的重要政治影响以及社会和学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布什主义”似乎称得上是一场“外交革命”。  相似文献   

2.
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曝光后,世界震惊,人称之为"虐囚门".自从美国"水门事件"之后,世界公众舆论给这个"门"字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含义,专门指政府高层的"政治丑闻".当年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只不过涉及共和、民主两党的争斗,而现今,布什遭遇到的"门"则要广远得多,并且涉及到世界注目的伊拉克战争.布什尚未摆脱"情报门"的干系,现在又进入了"虐囚门".重门复重门.布什能否走得出来,我们还要等着看.  相似文献   

3.
"布什主义"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所主张的先发制人、单边主义、追求美国仁慈的霸权以及运用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推进民主的外交政策.它具有四大特征:坚信一个国家的政体决定其外交政策,并以此认定改变一些国家的政体有益于世界稳定与和平;  相似文献   

4.
浅析布什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对美国的社会、经济、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开始了长期复杂的反对世界恐怖主义的斗争。一年来的反恐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国家利益优先和军事优先的独断专行。2002年6月1日,布什提出了被称之为布什主义的基本框架。9月20日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对这个主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美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强国力和反恐斗争的领导地位是布什主义提出的物资和道义基础,继续推进国际反恐斗争、谋求绝对安全与霸权是布什主义的动力。布什主义认定: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国际恐怖主义及其支持者“罪恶轴心”,是恐怖主义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结合;对付这样的敌人继续冷战时期的遏制和威慑已经无济于事,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打击,在威胁形成之前将其清除;为了有效打击敌人,美国必须不断加强军事力量,保障国土安全,采取单边行动。布什主义的目标就是建立以美国为霸主的实施美国的模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小布什睚眦必报的牛仔习性,在他连任后并没有丝毫收敛。且不说因为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在选前撰文批评布什主义,美国务院立马促请北京澄清一事,就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大选前一周指责布什攻打伊拉克"非法",如今也遭到美国最高层要求他下台的"秋后算账",就可以知道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站错队"的人物的命运了。  相似文献   

6.
从布什上任之初即推行导弹防御系统、退出反导条约,到“9·11”后借反恐提出“先发制人”论,直至布什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出台全球战略,这一转变表明,战后长期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遏制和威慑战略,正在被初步形成的布什主义(Bush Doctrine)的新国家安全战略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以“9·11”为契机 ,小布什政府推出了通过反恐以谋求世界霸权的布什主义 ,布什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根源。它所倡导的反对恐怖主义 ,军事上的“先发制人” ,以及在加强单边主义的同时 ,重视与大国的合作 ,表明美国试图打造一个符合美国价值观念的“新世界”。但在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题的前提下 ,布什主义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1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就职演说中宣称要"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把"结束世界上的暴政"上升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此前一天,赖斯国务卿在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上作证时,把津巴布韦与朝鲜、缅甸、伊朗、白俄罗斯和古巴一道,列为"暴政前哨",称美要与这些国家的"被压迫人民站在一起"。将一个面积39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的黑非洲内陆国家提升到美对外政策重点对付的位置,实属罕见。美国此举,既是多年来西方仇视津政府的结果,也表明它对津的态度发生了新的变化。最近  相似文献   

9.
赣南六老汉     
华盛顿当地时间11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人度过了一个"漫长而伟大"的夜晚。在这个夜晚,布什力克克里,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的选举噪音戛然而止。在地球的另一面,离华盛顿有半个赤道之遥的中国江西省南康市木塘村的一丛竹林后,是村民袁昌新师傅破陋的家。布什连任的消息传遍世界的时候,对于袁师傅来说,这只是初冬一个普通的早晨。2003年夏我在赣南访问这位乡村民意代表的时候,他家只有一个效果很差的破而小的电视机。  相似文献   

10.
因为美国人口有左翼化的长远大势,不少宗教保守派将"奉天承运"的布什第二任看成是"保守革命"转瞬即逝的最后机会。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之后还是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紧接着新自由主义之后会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首先要回答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在对待反全球化和反战运动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是它们都声称要在当代世界体系中重新定义民主制度。“传播民主制度”帮助了“华盛顿共识”和布什主义。“华盛顿共识”声称新自由主义与中心金融资本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世贸组织 (WTO)对边缘区及整个世界进行经济控制 ,是解决不幸和灾难惟一的现实选择 ;布什主义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新保守主义 ,以美国的全球军事控制和先发制人作为保卫民主制度的世界安全的一部分。尽管…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底到6月,美弱化单边主义反恐倾向,布什利用出席八国峰会、纪念诺曼底登陆等机会极力弥补与其它大国之间的嫌隙,反常志地大力吹捧联合国的作用,这反应了布什穷于应对当前反恐困境和伊拉克泥潭,急于为赢得国内大选和继续推进美对外政策铺路搭桥.回顾从"911"至今的国际反恐进程,尽管国际社会取得一些经验,但实际效果糟糕透顺.单边和霸权主义的反恐道路急需迷选知返,急需回归联合国和国际多边合作轨道.  相似文献   

13.
2004年2月初,布什首次提出"大中东民主计划"草案,切尼、鲍威尔、赖斯等政府高官也极力为之造势.3月上旬,美副国务卿格罗斯曼出访中东和欧盟,推广该计划并试探各方反应,但中东和欧盟有关方面对该计划微词颇多.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不断传闻美国将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日前,美媒体又透露,布什政府将就是否把"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朗的问题进行辩论.布什总统公开表示,如伊朗不停止核计划,将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对布什讲话做出反应说,伊朗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进行反击.  相似文献   

15.
6月,普遍被视为美国总统布什非常关键的一个月,他必须在一系列外交峰会及对棘手问题的处理上有所加分,才能扭转自虐囚丑闻扩大以后弥漫5月的选情颓势,之后,假使伊拉克局势能够稳定下来,他才有机会从容打出压在箱底、轻易不用的几张牌。如此看来,法国6月上旬主持的纪念盟军登陆诺曼底6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尤其是6月6日下午在法国海边小镇阿罗芒什的悬崖上隆重举行的、有美英德俄等17国元首政要出席的国际纪念仪式,就天赐良机般地落在布什"6月外交路线图"的关键点上。  相似文献   

16.
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山发表了2006年度国情咨文,阐述了白宫在新一年中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这是布什第二任期以来发表的第二份国情咨文.在52分钟的演讲中,布什首先老调重谈外交领域"推广民主自由"的重要性,就是要在世界上"结束暴政,推进自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继续坚持并与恐怖主义斗争到底,使美国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7.
布什连任后,对其中东战略进行了调整,以新的思维推进大中东战略.这就是打着"自由民主"和"反恐"的旗号,整合中东,清除美国所谓的"暴政"和"专制"国家,促进大中东地区国家的"民主改造".在保持绝对战略优势的情况下,美国的战略推进会取得一些成果,但也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挑战.外来高压客观上使"大中东"地区国家面临巨大转型,转型期内各国内部和地区局势面临的动荡又对美国形成更大牵制.国际社会对美国中东"新思维"的前景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布什胜出,这件事对美国,对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布什连任,共和党在参众两院获得优势,加上布什新班子的组成,它所发出的信号是:未来四年,无论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意识形态领域,布什将按照自己的理念,信心十足地大步前进,保守主义倾向在美国将进一步加强,这无疑是观察今后四年美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希拉克访英之前一周,英相布莱尔作为布什连任后访美"第一人"受到了白宫的热烈欢迎。布莱尔希望布什在6个月内重启中东和平进程,从而为自己明年的大选增添外交筹码。布什则把赌注押在明年1月相继举行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两场大选上。应布莱尔之请,布什还答应明年1月20日他正式连任后将首先访问欧洲。然而,彼岸的琴瑟和谐对此岸的一位刚刚访问过东亚的老人来说,却显得有点生涩难受。  相似文献   

20.
4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会议上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经典"时代之问",并在洞察时代大势与着眼全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础上,系统性地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为"时代之问"贡献了中国方案.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流疫叠加共振,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走到新的"十字路口",更需各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