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对NGO的研究仅仅关注宏观的制度空间或中观的社会资源等组织与外部互动层面,鲜有深入到组织内部关注微观的个体成员尤其是其心理认知与组织间的关系。在个体层面上为什么广大青年会参与无偿的志愿服务,在组织层面上为什么草根NGO之间的组织绩效迥异,在整合层面上是什么协调个体与组织的目标一致?通过运用"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组织认同"理论和对广州市30家草根NGO的526名青年成员的调查,且以构建组织认同"前因——中介——结果——控制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来探求以上研究问题,并总结"公域"范畴的草根NGO与"私域"企业组织认同方面的异同,为此建议草根NGO应加强个体和组织特征建设以提高组织认同与组织绩效,共同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草根NGO的异化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雨 《传承》2007,(5):84-86
在追求效率和与政府与市场合作的当代中国,志愿进行公益活动的草根NPO们向制度型的NGO或赢利型组织转变,以求获得政府与市场的支持,获得生存的空间。但是草根NGO在社会中仍然是必要的,它对于面向个体和小众的政策解释和政策推行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民,尤其是青年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意愿日趋降低引起了公众和教育界的普遍担忧。那么,东亚青少年是如何理解公民参与的?东亚中学生公民参与的现状如何?学校是否为培养积极公民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们通过分析IEA国际公民素养研究项目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东亚中学生在公民参与方面整体表现良好,但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学校应该在决策管理、课堂讨论以及学校与社区协作等方面为提升中学生的公民参与水平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2010年12月,中国首届心智障碍领域NGO研究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60多家机构的100多名代表围绕心智障碍领域NGO政策平等对待、组织管理、自身建设与运营成本、早期教育、就业服务与社区居住。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博问政是网民利用微博与代表委员进行沟通的方式,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受到了广泛的肯定。作为网络民主的扩展和延伸,微博问政在推动公民参与政治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这种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对于微博问政固有的局限性,我们也不能忽视。只有充分认识到微博问政的价值与局限,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推动公民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南京市为个案,通过交互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状况与公民参与意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与公民参与意识之间有密切关联且呈正相关关系;在各背景变量中,年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与政治面貌对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韩慧 《青年论坛》2011,27(1):85-90
公民意识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济南市民公民意识缺失现象严重。市民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形势下,立足于济南市情,积极探索深具泉城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模式,是提升济南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其优势;从公众、社会角度和政府层面两方面分析了网络政治中公民参与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应对、改善和解决公民参与网络弊端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苏红叶 《前沿》2013,(10):48-50
本文从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角度出发,强调了公民参与和政府回应的和谐统一及平衡发展,通过描述我国目前呈现出的"参与不足、回应短缺"的现实困境,对相关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并从互动基础、互动能力和互动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改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可以划分为官方途径与大众途径。基于上海市十所高校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大众网络参与途径上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官方途径。"担心意见被屏蔽或审查"是阻碍大学生在大众网络参与途径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而"担心意见无法传递给政府"是阻碍大学生在官方网络参与途径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受到性别、学历层次、政治面貌、家庭收入等客观因素和网络政治参与效能感、网络政治参与责任意识、网络政治参与兴趣及网络政治参与意愿等主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充分重视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信任问题,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润滑剂,减少社会摩擦和内耗,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从而在一个人口众多的、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社会里,通过增加社会信任资本来弥补其他资源的相对不足。增进政府与公民的相互信任有许多方法和途径,非政府组织是其中积极而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对三卷《侦查论坛》所刊载的三年全国侦查学术会议的参会论文的引证资料和侦查学研究群体的研究方法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侦查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过于关注价值论意义上的形而上的理论问题,忽视认识论上的形而下的侦查实践问题研究的倾向。侦查学研究群体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着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欠缺,在研究方法上过多的依赖于理性思辨而缺乏实证性调查研究。侦查学理论研究之于侦查实践的意义, 就在于能够为实践提供指导,特别是能够为侦查实践部门如何提高侦查能力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人类历史进程中抽象出典型的资本主义和理想的社会主义,为研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但这个理论也要与时俱进,将二者关系纳入到实际生活的视野之中;同时,要摆脱"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思维模式的消极影响,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现状及构建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个由先进文化所统领和指导的系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包括理论思想层次、理想道德层次、价值认知层次、文化形态层次、文化载体层次,是多元统一、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和兼容共生的文化,它对建设和谐社会起着理论统领、价值诉求、思想引导、行为规范、认识评价、理想定位、人文教化、解决矛盾、凝聚人心等积极作用。本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良好基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构建途径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作为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直未得到大学生的重视,因此大学的体育课程也就成了大学生主要的请假或逃课的科目之一。大学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往往会产生运动心理障碍,即使参加体育课程,但是对课程的投入度却也不够,不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导致大学女生的教学成为体育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探讨了大学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女大学生体育教学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童萍 《岭南学刊》2010,(4):124-128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理论扎实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异常活跃、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进行学理上的持续探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研究还略显薄弱,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缺乏历史的系统的整体的把握,对西方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相关性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面,诸如道德选择时的迷乱、道德调控的缺失与弱化、道德应用中的误区等。为此,必须深入有效地进行“两课”教学改革;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外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努力构建有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为了提高执政效能所调动和利用的一切积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包括群众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理论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就要努力研究当前党的执政资源的现状,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台澳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恩 《岭南学刊》2001,(2):59-61
台湾与澳门之间在历史上早有来往 ,但在过去数十年间 ,台澳经贸关系因受两岸政治关系影响而呈现繁复多变的情态。进入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两岸关系日趋缓和 ,台澳经贸关系才一改过去的疲态 ,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展望“九九”澳门回归和两岸加入WT0后的21世纪台澳经贸关系发展态势 ,由于台澳通航使台澳经贸交往条件改善和内地与澳门间正加紧兴建直通高速公路和穗珠澳铁路 ,未来澳门在两岸经贸间的中介地位将加强 ,以澳门为中介的珠江三角洲西部与台湾经贸关系会较快发展 ,迈入21世纪的澳门与台湾经贸关系发…  相似文献   

20.
民间组织并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民间组织的思考与研究是停滞的、空白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间组织作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并随着社会向现代化的不断转型、国家与社会的分野、政府职能的转变等而愈来愈凸现其重要性,而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可以说,从它的概念、内涵到具体的组织形态、社会职能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研究探讨者众多,洋洋大观,众说纷纭,有共识,也有争论,更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反馈意见与建议。日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度探讨。我刊在此基础上,于本期编发这组笔谈以及李友梅教授等的文章,并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目的就是希望能从纷纭的众家之说中找寻更多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