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价格结构问题是最迫切的问题。社会生产的全部参加者的经济利益在价格这个核心上充分地体现出来。价格是衡量社会生产者生产数量与质量的主要标准。为此,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和根本性的任务;实施有计划地改革整个价格体系,使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使价格水平不  相似文献   

2.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形成及其促进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短缺经济的客观环境,本来就是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形成的最佳土壤,加上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盲目追求,益发助长了物资短缺的严重性,在一个时期内,计划内、计划外的基建投资项目统统一哄而上,集中地出现了上基建、  相似文献   

3.
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敬业精神、相对稳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职业企业家队伍,是搞好国有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它关系到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寻求党建工作与经济的优化结合,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作用,关系到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既重要紧迫,又很复杂,需要认真研究。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体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或者说中国社会主义企业家的标准和特征是什么?二是这些…  相似文献   

4.
41、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它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1)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方面之一。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产品生产出来后,必须通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后进入消费,因而,分配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同再生产的其它环节一样,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消费品的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其原因在于: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农产品价格存在普遍明显上涨和初始价格过低的突出问题,冲击了群众生活,制约了农民利润的增加,并加剧了农业生产风险和经济发展压力。农产品市场链条中各主体博弈态势不平衡是当前价格问题的根源,解决价格问题要以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促进博弈态势平衡。农民合作组织为解决价格问题提供基本面支撑、信息基础、主要推动力和有力的促进因素。依照其作用机理,应当沿着完善信息制度、健全立体式销售制度、建立有效质量制度的路径进行制度推进,进一步释放农民合作组织在解决当前农产品价格问题、保障农民权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发展目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和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理论的极大丰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加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客观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8.
生产价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基础杨荣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新的价格机制的理论基础的确立,对于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过去的商品价格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的。但是,我国过去...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异同问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其共性是:(1)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确定的,商品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2) 市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当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时,价格就会高于或低于价值;(3) 价值规律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这也是商品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商品经济规律必然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我们不否认社会主义摸式的不同选择,然而,不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存在着共同规律。把邓小平理论和金日成主体思想进行客观的比较,通过理论对比和实践验证,试图找寻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实现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把生产社会化作为认识现实资本主义和未来新社会的客观基础,由此出发得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结论,并为探寻其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给予了理论指导。因此,关于生产社会化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和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对生产社会化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思考。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诸多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而且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就生产社会化的意义及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中的作用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客观经济条件不同,由于面临的主要矛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间接控制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间接控制具有很大的区别。明确这些区别,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宏观间接控制体系。 社会主义宏观间接控制与资本主义宏观间接控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控制目标与资本主义不同。资本主义宏观控制目标是单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通常用行政命令或行政权力延伸的法律法规配置资源、指导生产,经济立法在其运行中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不然,它是通过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配置资源、引导生产,经济立法在其运行中的作用十分重大。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立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和兴起,首先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碰到了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当代中国客观的社会矛盾推动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当代中国在各个发展阶段面临的历史机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历史特点。邓小平对姓“社”姓“资”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和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事业,应当围绕两个根本问题研究和解决一系列复杂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按照改革的要求,重组科学合理的政事关系,建立起结构合理,事权清楚,服务到位,运转协调的新型的事业管理运行机制,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重组政事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政事关系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原有的政事关系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它的基本特征是政事不分,以政代事,事由政养。事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立脚点问题 ;二是创立社会主义改革论 ,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三是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四是创立社会主义本质论 ,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及诸多具体矛盾,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正确认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矛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  相似文献   

18.
商品价值由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劳动者工资和剩余劳动价值构成,商品按以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价格为中心的价格出售,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顺利实现产品价值,获得较高经济收益,必...  相似文献   

19.
耀邦同志是较早倡导研究社会主义的领导人,而且卓有成效,他研究社会主义的方法也是很成功的。耀邦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强调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研究社会主义,发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讨论,以《理论动态》为主要阵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耀邦同志总的思路是,对于社会主义问题,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解放思想,大胆研究:一是着眼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二是针对"左"的思想研究社会主义问题;三是理论研究要落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四是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谈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周期波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经济衰退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改革来解决。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是当时苏联的经济处于周期波动的低潮,且领导人决策失误。解决经济衰退的基本途径是发展新生经济。只有发展新生经济,才能使经济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才能使经济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