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之一,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因凝聚着其毕生戎马生涯体验的《君主论》而声名鹊起,也因这部著作成为倍受争议的学者。黑格尔曾指出:"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而马氏的政治思想作为特定时代的社会产物,必然也有其存在合理性的一面。书中他教导君主如何建国、如何治理国家、如何驱逐外来侵略从而实现国家统一,但因强调手段服从目的而被指责为宣扬"政治无道德论"。故重温《君主论》一书,对于合理评价马氏本人及其著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君主论》诞生以来,马基雅维利这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及该著作就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后世在肯定马氏和《君主论》中划时代宝贵思想的同时,又对著作中强调的"性恶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充满非议。然而,我们应该客观评价马氏和《君主论》,挖掘其中深刻的思想价值,而《君主论》中所表达的政治管理理念无疑是该著作的精髓,对后世影响也较为深远。因此,我们应抱着审慎的态度对其进行一番理性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作为印度古代的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考底利耶在其《政事论》中从世俗政治和现实主义的视角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现象做出了分析和判断.文章通过对《政事论》文本的解读及其理论的剖析,对考底利耶的国际政治思想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梳理,以揭示其国际政治思想特征,并进而分析和解释今日印度外交政策和国际政治行为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4.
谢勇 《工会论坛》2010,(6):130-131
学术或思想阐述中,被阐释者几乎无法逃离阐释者的思想谱系和范式,显然,阐释思想和作为对象的思想并非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这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通常对尼可罗.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的阐释者相比,迈克尔.奥克肖特这位阐释者没有徘徊在对其个性本身善恶的判断上,而是以自己的几乎所有政治都成了理性主义或近理性主义的思想范式阐释马基雅维利这位被阐释者,在奥克肖特眼中,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是始于经验、走向理性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是思想生成的文本逻辑;十八大前历代领导人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思想生成的政治逻辑;全球生态现实是生态文明思想生成的现实逻辑。三大逻辑密切交织,共同构筑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 1 95 6年在其论作《论十大关系》中 ,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苏为鉴”的思想。该思想的提出有其深厚的历史、现实及思想根源 ,其中既包含历史的必然性 ,也有特定时期的偶然性 ,还有作为领袖毛泽东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7.
历史本身赋予了17世纪中西方(更确切的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和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之间)政治文明的可比性。在当时,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巨大政治经济文化力量的社会阶层,士与西方的市民阶层同样具有强烈的反君主意愿。但是中西方对于君主问题的反思并没有导致同样结果,这也正是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歧。这种分歧鲜明的体现在了《明夷待访录》与《政府论》两部著作当中,除了内容的差别,还有理想和政治设计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为代表的思想在学界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文章结合文本以及古氏的其他著作,对其思想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古氏对待中国问题的良苦用心,许多思想至今亦颇为有益。  相似文献   

9.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剧烈变革之中,君主和君权祛魅的政治实践催生了政治学革命及新的研究范畴、话语体系,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官僚治理理论逐渐兴起并成熟,其中韩非的法术势理论的目标指向与问题意识则是官僚治理,他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阐释了官僚治理与国家兴衰、君主的关系实质,并指出了对于当时各国君主而言官僚治理的必然性和迫切性。虽然他的官僚治理理论具有先见性,但官僚治理也存在君国异利、君臣异利、君民异利以及政治参与不足、政治监督不足等不可克服的治理困境和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论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缺乏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应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哲学领域中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具有借鉴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逻辑范畴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论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有待拓展空间,以便将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逻辑是:以人性好利恶害论和历史变异观为理论基础,并根据其历史观而树立了建立秩序、富国强兵的价值目标;然后针对这一目标,从好利恶害的人性出发,推出其核心的理论内容:法治,以及法治贯彻所需要的愚民弱民、势治、术治等。根据上述分析,法家思想的困境表现在两方面:一、操作性上,君主负责过重,立法及术治均需君主完成,并对君主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而难以完成;二、价值性上,秩序与富强两目标存在内在矛盾,不可兼得,且秩序不可纯以强制而得保持。更重要的是,此两项目标泯灭了个人性和超越性的价值,而使个人毁灭、文明沦丧。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并逐渐为中国知识分子了解和研究。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中国有多种版本。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时代主题,也启发和影响了一些中国知识分子。但是,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遭遇到的更多是拒斥和批判。本文描述了马基雅维利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并分析他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洛克为迎合资产阶级采取削弱和限制王权的措施,于1689到1690年写成两篇《政府论》。上篇批判拥护封建王权的菲尔麦的君权神授,下篇从正面论证资产阶级议会制。在《政府论》下篇,洛克论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财产权"思想;二是"有限政府"思想。这两者都包含在洛克的公民政府思想当中。联系改革开放的现实,详细探析洛克的公民政府思想,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14.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政府论》是他的代表作,也是集中论述自由与法治思想的地方。如果撇开这种思想的阶级因素及历史局限性,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政治学、法学实践仍旧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之一,文章充分体现出了其在这一时期思想的特点——逻辑的思辨、激情的批判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革命热情。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式的“异化”视域下,通过对犹太人问题的观点阐释,展开了对宗教、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性的批判,力图从理论上寻找到人的终极解放的道路。但是由于“批判武器”存在的先天不足,致使这一理想存在理论缺陷,无法成为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期的政治哲学受到了来自行为主义的强烈批判,后者认为真正的政治学应当是价值中立的政治科学,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哲学的衰落。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代表,政治哲学走上了复兴的道路。罗尔斯对于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超越了古典契约论和功利主义的论证逻辑,其"思维实验"的方法具有非自明性、可反复性、结论唯一性等特点,这是其对传统政治哲学的超越。尽管赞成与反对的声音不一,但是大部分学者都承认其论证逻辑有着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世界近代史上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重述法"进行专题研究,对"重述法"进行了解读,对其与"贝尔-兰卡斯特制"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从总体上对其进行了评析,最后论述了其对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于民国时期问世,其结构体系完整,内容详实,逻辑严谨,但其真实性受到诸多学者的怀疑。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比较,桂林古本中的条文约3/5雷同,约1/5不同,另外1/5则为独有。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对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补充和发挥,有其特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散见于《论语》之中的孔子有关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法律思想,并将其归纳为民本论、礼治论和人治论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认为尽管孔子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思想体系,但其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实际和其后的历史曾产生过深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去年下半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我们面向新世纪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件。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