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书:我们的终结,抑或我们的开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在女书中以“我们”的身份言说并存在,藉此放逐父权制。书写与被书写同样危险,我们没有聋,可是我们却哑了。文本意图受到了女书本身表述的破坏,女性在使用女书时掺入男性异质,削弱了女书自身构建的权威,在与男性争夺话语权时显得力不从心。放逐最终遭到放逐。颠覆父权制必须动用男性话语的概念,在其文本内寻找颠覆模式。女书的终结是消除二元对立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两性对话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女性在女书中以"我们"的身份言说并存在,藉此放逐父权制.书写与被书写同样危险,我们没有聋,可是我们却哑了.文本意图受到了女书本身表述的破坏,女性在使用女书时掺入男性异质,削弱了女书自身构建的权威,在与男性争夺话语权时显得力不从心.放逐最终遭到放逐.颠覆父权制必须动用男性话语的概念,在其文本内寻找颠覆模式.女书的终结是消除二元对立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两性对话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天下     
国际英国一男子欲自我放逐至荒岛戒烟英国一名平均每天抽30支烟的男子决心把自己"放逐"到无人荒岛上一个月,强制实施戒烟。该男子说,为分散注意力、不让自己想起吸烟这回事,他将带上电脑、内装120本电子书的iPod音乐播放器消磨时光。他还打算在岛上学弹吉他。  相似文献   

4.
屈原“放逐”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司马迁提出屈原“放逐”说之后,两千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无数治骚者。人们在诸如屈原放逐的次数、时间、地点以及原因、背景等问题上,各立其说,相互辩难,却始终未有趋于一致的结论。令人不解的是,人们对这个问题争论了两千多年,却始终未有人对问题本身提出怀疑——屈原一  相似文献   

5.
这世间,有那样一些女人,酷烈、决绝, 放逐自己就像放逐风雪,毁灭自己就像毁灭水火,生死之间毫无惧色和徘徊,“另类”被看作是她们的烙印。但是,她们在爱人面前,却是那么的柔肠百转,羔羊般温和。爱来时,生命如花;爱去时,生死相随。“另类”女人的生命根由,只有一个字——“爱”。  相似文献   

6.
论放逐刑     
放逐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中西皆行之久远.不过,从各国实践的情况看,放逐的发生、发展至最终的消亡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结合到刑罚总体的发展史,刑罚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死刑、肉刑时代,自由刑时代,自由的刑时代.而从刑罚的主要表征看来,现时正是"自由刑"向"自由的刑"过渡的交接阶段.  相似文献   

7.
《涉江》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涉江》的主旨和诗中写到的屈原放逐江南后的行踪,历来有三种看法。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涉江》为屈原“言己放弃,以明旦之时始去,遂渡江湘之水”之作。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认为,《涉江》是屈原于放逐陵阳九年之后,自陵阳渡江入溆浦前的“预拟”之作。楚辞研究者大多取此二说。而清人吴汝纶《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  相似文献   

8.
熊市(或者暴跌)是一所学校,经过这所学校的磨砺,毕业出来的股民才是经得起风浪的成熟股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相似文献   

9.
国际     
《人民公安》2009,(11):4-4
英国一男子欲自我放逐至荒岛戒烟;法国将禁止12岁以下儿童用手机;微软即将推出全新中文搜索品牌“必应”;布什与克林顿“称兄道弟”交换退休生活感受;俄政府鼓励多生孩子。  相似文献   

10.
梁思萍 《当代广西》2010,(15):51-51
世界是一本书,行走就是一种阅读。把自己的身心放逐于千山万水之间,也许只是为了寻找新奇与宁静。我曾经在如梦如幻的桂林山水间陶醉,在充满原始气息的乐业大石围天坑中沉迷,在人间仙境的九寨沟流连……  相似文献   

11.
李胜清 《求索》2011,(4):211-212,237
个人化叙事的公共表意危机是由其反抗公共性宏大叙事的极端立场所产生的。具体来说,它的公共表意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自我的沉沦与放逐;人性的欲望化与庸俗化;价值立场的无根状态。  相似文献   

12.
雅典是西方最早探索监督制约权力的国家."贝壳放逐法"是雅典在监督公共权力方面首创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它不仅在捍卫雅典民主制上发挥了特殊作用,同时也为后世监督权力的制度建设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韩愈贬潮州     
曾纪鑫 《同舟共进》2014,(11):76-81
韩愈贬潮州、苏轼贬惠州,看似放逐“蛮荒之地”,而他们传播中原文明,造福一方,留下多少佳话!这对贬官与当地而言,实在是一种“双赢”——这就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贬官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文化和小说中,自然,作为人类的母亲,经历了一个从放逐、重构到复归的过程。作家们从赞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到悲悯自然及自然生活方式的消失,再到向往自然的美丽与雄奇。其中反映的,是历史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海南孤峙瀛海,天悬地隔,唐宋时是放逐贬官的"海外囚笼",曾被嗤为"化外之地",可是明太祖朱元璋却既优既渥,誉之为"南溟奇甸"。 所谓"南溟奇甸",即天池宝岛,世外桃源。"奇甸"之说,既生动又形象。  相似文献   

16.
徐曼 《两岸关系》2007,(12):65-66
无论是循着淘金客的足迹,来一趟怀旧人文之旅,还是放逐自我,找一处静谧的咖啡屋,揽窗远眺,发呆、聊天,随着山岚缥缈逐梦,台湾九份小镇都是不错的选择。华灯初上,海面渔火点点,又是另一番景致。随着时序更迭、晨昏流转,九份展现不同风情,值得旅人流连驻足,再三造访。  相似文献   

17.
顾城之死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丹 《求索》2008,(8):187-188
本文试图从诗人对童话乌托邦世界的迷恋和皈依所导致的主体精神的放逐、迷失消亡,对情爱世界的欲望偏执所导致的主体精神的嗜血性发展,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坚守所导致的主体精神的焦虑和绝望三个维度梳理、解析顾城自杀内在和外在的文化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叙事话语范式,能够有效避免说理话语的两种倾向:一是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流行,政治认知与生命认知的割裂;二是理性对现实的遮蔽,真理对常识的放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叙事话语的引入可以夯实思政教育个体存在的根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景效用。  相似文献   

19.
生存与毁灭游民的生存方式及负面影响张士军追溯游民渊源,我们清楚地看到,古代游民为避免自身的毁灭,而寻求自己的栖身地,他们以放逐自己,求得避难所,维系个体的生存。而游民类聚成群体,并且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们的生存便是以对社会的破坏为代价的。因此...  相似文献   

20.
龚新琼 《理论月刊》2007,(8):132-134
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中,赛珍珠的小说创作正重新得到审视和解读。《元配夫人》虽然只是一部短篇小说却传达了作者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见解。小说用元配夫人的生命终结来结束全篇,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跨文化交流的复杂、艰难与无奈。而元配夫人对生命的放弃则可视作对从文化的陌生人到文化的被放逐的无声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