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绥化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总结培育农村“五户”(政策宣传中心户、思想工作中心户、小康建设中心户、文体活动中心户、创建活动中心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农民中选择有特长、有文化、有思想、有威望的能人,广泛开展新农村中心户创建工作,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已发展到10万户,成为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形势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两级组织的职能定位、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面临新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以行政…  相似文献   

2.
赵明库 《奋斗》2008,(9):46-47
8月4日,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曲乡村村委会院内,村民们敲起了铿锵的锣鼓,扭起了欢快的秧歌,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肇东市委宣传部、肇东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在这里举行仪式,正式启动了扶持新农村建设中心户活动。肇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秀海,副市长林玉萍,向曲乡村农民刘喜彬等新农村建设中心户代表,分别捐赠了音箱等文体活动器材,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提高广大农民党员的“双带”本领,义县县委采取“培训基地+示范点+中心户”的工作模式,着力构建农民党员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首先,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原则。一是规划为先的原则。首先要做好规划,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要研究制定建设新农村的具体标准和措施,根据不同情况分步推进。要解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的问题,改变“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状况。二是发展为重的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要增强农村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先位置,以便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孟繁宏  刘志勇  马彦 《奋斗》2006,(9):46-47
建设好新农村,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袁卫东 《学习月刊》2009,(12):50-51
当阳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乡风文明中心户建设为抓手,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发展乡风文明中心户655户,辐射带动近6万农户。我市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各大媒体的关注。2008年底,省文明新村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在会上强调,  相似文献   

7.
孙威 《世纪桥》2012,(7):81-82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方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调整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发展的指导意义。绥化新农村建设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业发展依靠农民、农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突出农民的建设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潜能,真正实现人本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事情入手,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相似文献   

9.
马晓河撰文指出,在下一步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一是处理好“里子”和“面子”的关系。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它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两个轮子”,一个也不能少。特别是从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上看,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更不应该被忽视,它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应该将其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二是处理好“国”和“家”的关系。今后,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国家和农民个人的…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提高广大农民党员的"双带"本领,义县县委采取"培训基地 示范点 中心户"的工作模式,着力构建农民党员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支部生活》2007,(6):8-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最近在江苏就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调研时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措施,抓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广辟增收渠道、壮大农村经济,切实履行好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走上台,心里乐,夸夸党的好政策。条条都把三农来关注。国家为咱修了路,支持农民来致富。取消农业税又补贴种粮户.新农村建设村村迈大步……”在平安县三合镇三合村的文化大院里,祁老汉自编自演的快板道出了当今农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5,(9)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要旨是以人为本,但由于受制于发展理念的偏误和具体体制的弊端,当前无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本身还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反思和检讨,都没有走出用新农村建设拉动和刺激宏观经济的束缚。要彻底校正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性迷失,就必须回归社会,重建底层,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以农民权利为中心,尊重市场规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农民的民主权利,真正建设以农民为本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基本目标,就是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三改一化”的历史任务,即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现代农业;把农村传统村落改造成为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有理想的现代农民,形成城乡互助、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这个基本目标.第一位的任务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又在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抓住要领,把握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中心任务,始终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泽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激励“党员中心户”发挥“五大户”作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南邮政部门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集中力量为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坚持以服务好“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邮政行业优势,不断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服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2006年1月4日,徐光春书记作出批示:“省邮政系统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做了大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和谐卒十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惠民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突出“五个一”(一个好班子、一条好路子、一套好制度、一种好氛围、一份好规划)要求,不断充实“三级联创”活动内容。用新农村建设成果检验“三级联创”活动成效,用“三级联创”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惠及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8.
《理论建设》2007,(1):37-39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与政府一致,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落后,这点显得尤为必要。池州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借鉴池州经验,我们认为,政府在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农民个体与市场、主体内强与外移、农村自主创业与外部支持、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分步建设与长期保障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县情出发,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地方特色,找准活动载体。广西田东县以"打造核心村屯、建设中心农户、培育骨干农民"为载体来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效果明显,使之成为了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好抓手,成为农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体现先锋模范作用的阵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干部和农民施展才干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唐靓 《党课》2008,(5):38-4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党员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是农村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对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