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精神财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获取特定的商业秘密和保护已经拥有的特定的商业秘密,成为经营者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竞争手段。也正由于此,市场竞争中围绕或涉及商业秘密的纠纷也频频发生。其中,由于人才  相似文献   

2.
3.
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负有对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对商业秘密保密义务的承担,往往是因为双方当事人之间有合同的存在。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可以在劳动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秘密的有关事项。我们可以看出,员工的保密义务是一种合同上的义务,如果当事人双方没有通过合同规定,则一旦员工离开企业,就不承担保密义务。再看我国公司法第62条规定,董事、监事、经理除依法律规定或经股东会同意外,不可泄露公司秘密。根据此规定,作为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在没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应承担法定的  相似文献   

4.
对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的探讨□方龙华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大多需要具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商业秘密。而正是出于保守商业秘密的考虑,已有较多的高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意味着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从资金到土地、从设备到管理、从原材料到产品、从劳动力到技术,所有的生产要素都需要在市场中得到优化配置与有效组合,尤其是人才和社会劳动力竞争更加引人注目,许多企业和地区竞相推出优惠政策。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促进了人事制度的改革,给人才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人才积压、浪费问题,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来一一些副作用,特别是人才流中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6.
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合理竞业禁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鑫良 《知识产权》1996,6(3):30-33
竞业禁止现象,已经悄悄地在我国出现。主要出于保守商业秘密的考虑,较多的“三资”企业、高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一些信息密集型的科工商企事业单位,或者通过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合同的约定,或者通过其保护知识产权之内部管理规章的规定,对其员工作出了竞业禁止的规范与约定。竞业禁止引发的纠纷也渐露端倪,并有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的关于职员竟业禁止的强制性法律规定零散而不成体系,适用范围也极其有限,因此不能有效地防止职员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权的行为。于是,许多用人单位同其职员签订了竟业禁止协议来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制,其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商业秘密保护中职员负有的竟业禁止义务扩大化,损害了职员的正当权利。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职员的竟业禁止义务问题。 一、耿员负有的法定竟业禁止义务 (一)职员负有的法定竟业禁止义务的性质和适用范围 1、职员负有的法定竟业禁止义务是一种强制性规…  相似文献   

8.
徐敬云  陈建军 《河北法学》2002,20(Z1):67-70
竞业禁止纠纷日益增多,我国现有法律对竞业禁止的规范明显滞后。在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中,竞业禁止的两种保护方式一是竞业禁止协议;二是美国判例法产生的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替代物或补充物——“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我国应借鉴国外判例和立法,严格规范竞业禁止,使其局限于公共利益的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耕 《河北法学》2003,21(3):57-62
正确揭示商业秘密的内涵和特征是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企业与员工在人才自由流动中存在着 利益冲突,择业自由权的维护与商业秘密权的保护必须兼顾。我国应广泛推行合理的竞业禁止 制度,并在规范“猎头”公司的中介行为、设立禁令制度、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等方面完善人才 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制,以建立起有效解决人才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的利益冲突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人才流动过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 ,劳动力资源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向市场配置 ,人才流动十分活跃。一些职工频频跳槽 ,这些职工掌握着原单位的商业秘密 ,出于利益驱动 ,或者对原单位不负责任、无所谓的态度 ,将原单位的商业秘密毫无保留地泄露给对方 ,以换取个人利益。而企业随着自主经营权的进一步扩大 ,也热衷于高薪利诱挖人才 ,认为“买技术不如偷资料 ,偷资料不如挖人才 ,人才到手样样有”。这些都加剧了权利人商业秘密的流失。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国有高科技企业由于分配机制的约束 ,一些人才不安于…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被视为企业的生命,竞业禁止就是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一种重要的模式。本文论述了该制度的存在合理性,主张在肯定该制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应对该制度的适用进行严格限制。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中,人才是制胜的关键,因此发展和完善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所以本文从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出发,研究分析我国刑法体系中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以及完善,从而促进我国人才流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表明,人才流动已成为商业秘密流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自主择业又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平衡商业秘密权利人、雇员以及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利益,对于促进企业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构建和谐社会显然具有重大意义.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一个重要进展是对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在对我国当前关于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问题的立法状态的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竞业禁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随着职员的流动流向竞争性的企业,保持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如何完善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规定,本文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15.
竞业禁止协议与商业秘密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竞业禁止规制的法律法规零星而不成体系,应用范围有限.商业秘密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因竞业禁止协议与商业秘密保护两者竞合而产生的法律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通过分析相关法律问题,厘清两者的法律性质和涉及的法律关系,从而达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依据美国的相关法律和司法实践,雇主与雇员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自始无效.只有在保护商业秘密的意义上,竞业禁止协议才可以获得法院的认可.在起诉离职员工披露和使用商业秘密的诉讼中,法院总是要求雇主将属于自己的商业秘密与属于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区别开来,并要求雇主承担举证责任,证明离职员工披露和使用了自己的商业秘密.美国否定竞业禁止协议,谨慎保护雇主商业秘密的做法,有利于员工的自由流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实务上,为达到企业内部管制的目的,往往将作为被保护之本体的商业秘密与作为一种保护措施的竞业禁止相提并论.此外,也有将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协议相混淆,无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且将单纯的保密条款也认为具有竞业禁止的性质,并认定其具有合理性的理论学说和实务做法.毋庸置疑,正确理解和适用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制度,应当回归于对竞业禁止协议之法律性质的准确认识.有鉴于此,本文就商业秘密、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之间的区别与连结关系作些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彼此在法律责任承担之性质,以及具体法律适用方面所存在的诸多差异.希望本文能够为厘定理论和认识误区,有所裨益;为解决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知识和技术,谁就有可能掌握市场。在一个高新技术能带来巨大利润的市场中,高新技术企业间的人才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一个公司的雇员,必然会因其受雇期间在雇佣公司所学到的知识和了解的信息形成某种专长,当其带着这些专长到与原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任职、或自行从事类似业务的经营行为时,通常会有意无意地使用原雇佣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这当然会引起原雇主的不满,并因此成为引发大量侵犯商业秘密诉讼的诱因。今天,越来越多的雇主已经习惯与雇员签订竞业禁…  相似文献   

19.
丁锦希 《知识产权》1998,8(6):36-39
一、案例引出——人才流动与商业保护之矛盾 1996年6月,广东省珠海市一家国营药厂(简称A厂)状告另一家外资制药有限公司(简称B公司)和药厂原高级技术人员刘某。刘某曾被A厂聘为总工程师(聘期从1986年~1994年共8年)负责主持开发  相似文献   

20.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于商业秘密本身具有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潜在的竞争优势,使得商业秘密的获取成为同行业间竞争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