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运动期间,天津一些女校学生曾积极组织演剧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宣传。邓文淑(邓颖超)便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当时,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为中心,在“女界爱国同志会”中坚分子、女师第十一班学生邓颖超的组织下,学生们满怀激情地开展这项工作。 邓颖超在“演讲队”任队长,同时组织大家演新戏。后与周恩来等组成爱国组织“觉悟社”,使  相似文献   

2.
曲晓溪 《奋斗》2011,(4):19-20
郭隆真(1894—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女革命家,北方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和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原名郭淑善,回族,1894年出生在直隶省元城县(今河北大名县)一个封建士绅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郭隆真积极投身爱国洪流,与邓颖超、刘清扬等筹备成立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成为天津学生运动出色的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觉悟社是五四运动中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骨干组成的革命社团。1919年9月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的骨干周恩来、谌志笃、马骏等和女界爱国同志会骨干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等男女代表各10人,举行第一次会议,成立了觉悟社。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妇女运动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从1919年至1926年,在天津这片革命热土上,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天津女权请愿团、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天津女星社等进步妇女团体相继出现。邓颖超是天津早期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为天津妇女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自己也在运动中迅速成长为一名卓越的革命者。在2024年2月邓颖超120周年诞辰之际,谨以此文展现邓颖超的那段“觉醒年代”,以缅怀这位伟大的女性。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08,(3):52-52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当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在天津学生界已很有名气。而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在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中。周恩来与邓颖超都是冲锋在前的勇士。在觉悟社内,他们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战友。两人逐渐相知、相爱。1925年8月8日,他们在广州结婚。当着许多朋友的面,他们宣布:把“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作为相伴终身的准则。半个多世纪的爱情,这种爱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时空,令人动容.给人以永久的启迪与教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离开北京,前往苏联协助毛泽东与苏联政府谈判。这是他在赴苏途中写给妻子的信。  相似文献   

6.
许地山祖籍福建漳州,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市,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浩浩荡荡的学生游行队伍中,来自天津女子师范的邓颖超和周俟松、周铭洗姐妹也在其中。周氏姐妹在民国初年便随其父由湖南湘潭老家迁居北京?这时,他们看到在游行队伍中有一位戴着眼镜,身穿半截青布长袍的瘦瘦的青年人手持纸筒喇叭,  相似文献   

7.
金宕莳 《求贤》2011,(4):26-26
1936年,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中共天津市委积极领导广大爱国学生、妇女团体、工人农民和社会各界群众.以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的高昂热情和坚强决心.努力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市蓬勃开展.一、直接领导天津爱国学生运动 天津学生运动由市委负责人姚依林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8.
1919年9月,根据斗争的需要,天津学联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两个团体合并起来,成为一个比学联更严密的团体,这就是觉悟社的由来。为了表示男女平等,男女会员各10人。他们中有周恩来、马骏、刘清扬、郭隆真、邓颖超等20人。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20,(6):30-31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青年学生进步团体的迅猛发展,觉悟社就是在五四运动高潮中诞生的天津爱国学生进步团体。李大钊曾获邀指导觉悟社活动,对推动天津学生爱国运动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为早期中共党团组织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0.
缅怀先烈业绩学习革命精神马为公北京是我祖父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牺牲的地方。祖父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的祖父与周恩来、邓颖超等优秀青年一起,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站在这场伟大斗争的前列,成为京津地区爱国学生运...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为永远缅怀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该馆在1998年2月28日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开馆。  相似文献   

12.
1996年8月8日《报刊文摘》头版刊有一则摘自8月1日《广州日报》的消息:《周恩来邓颖超订婚照将公开》.消息还说,由邓颖超在津同学与同事张广煦收藏的这批资料将由其儿子张文藻捐给天津筹建中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其实,凡是了解周恩来、邓颖超两人相识、恋爱和结婚经过的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俩不可能有订婚照.周恩来和邓颖超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天津相识的.当时,周恩来21岁,邓颖超只有15岁.名字还叫邓文淑.后来,周恩来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获释后即去了欧洲.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只是相识和短暂地相处,根本没有,也不可能谈情说爱,也就更谈不上拍什么订婚照了.周恩来旅欧时经常与国内的亲友、同学们通信,而收到他信最多的人就是邓颖超.通信多了,彼此的了解也就加深了.“周恩来主动向邓颖超求爱,并要求尽早得到她的答复”.邓颖超后来回信答复了.因此.他们“是在通信中确定恋爱关系的”.如果这时他俩就算订婚的话,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天津,怎好拍订婚照呢?1924年周恩来回国到广州投身火热的大革命运动.他于1925年1月趁上海出席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机会托北京代表高君宇当“红娘”捎信给邓颖超,这时,邓颖超也因在天津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遭反动当局通缉.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运动之初,天津男女学生组织是分开的。随着斗争的深入,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力量迫切感到需要打破男女界限,建立统一的组织。1919年9月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20名男女进步青年组成了革命团体觉悟社。他们对外废除姓名,用抓阄的办法决定各自的代号,如周恩来为5号,邓颖超为1号;再以代号的谐音作为化名,如赵光宸为“奈因”(为九即英nine的谐音),马骏为“念久”(为29即廿和九的谐音)。因为20人在50个号码(从1到50)中任意抓取代号,故20人的代号是不连续的。  相似文献   

14.
<正>马骏(1895—1928),回族,吉林宁安(今属黑龙江省)人。1915年8月,马骏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参与领导天津学生总罢课,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9月,与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发起组织觉悟社。同年11月,作为京津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入  相似文献   

15.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天津学界也迅速投入这场革命,于5月14日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接着,又成立了以女校学生为主的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由两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天津学生进行反帝爱国斗争。 为了扩大影响,进一步推动反  相似文献   

16.
1920年7月,郭隆真(前排右一)、张若名(前排左一)、周恩来(四排左三)等同 志在天津被捕出狱后合影。 张若名1902年2月23日生于河北清苑县温仁村。其祖父是清苑县的首富,父亲做过官。幼年的张若名曾在天津读小学,1916年考入著名的“直隶(河北)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17岁的张若名同本校的郭隆真、邓颖超、刘清扬以及南开中学的周翔宇(周恩来)、马骏等一起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1919年,当传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即将在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消息时,全国人民义愤填膺。5月5日,天津“第一女师”的学生郭隆真在该校大会上宣讲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号召同学们组织起来。张若名头一个响应号召,争先报名。很快由“女师”联合“中西”、“贞淑”等女校,成立了“女界爱国同志会”。会上选举了张若名、郭隆真、邓  相似文献   

17.
陈永红 《广东党史》2011,(10):13-17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1919年领导天津学生五四爱国运动期间。他们于1925年在广州结婚后整整半个世纪的恩爱之情,真正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举世传颂的爱情佳话。今天我们满怀景仰和怀念之情,向读者讲述周恩来与邓颖超建国前在广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天津学界也迅速投入这场革命,于5月14日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接着,又成立了以女校学生为主的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由两会统一组织和领导天津学界进行反帝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19.
孟昭庚 《党史博采》2007,(11):18-20
斯诺掩护邓颖超从北平脱险,颇有些传奇色彩。七七事变时,邓颖超正在北平治病,为了尽快离开战乱地区,邓颖超找到了斯诺,并请他设法带她出去。为了应付沿途日军盘查,邓颖超化装成斯诺的"保姆",和斯诺一起乘火车离开北平。到达天津之后,斯诺把邓颖超托付给自己的一位好友爱泼斯坦,请他把邓颖超带过封锁线,终使邓颖超离开了是非之地安全地回到了延安。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5,(6)
<正>黄爱,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今武陵区)芦荻山乡黄爱村。1913年秋,考入湖南甲种工业学校学习。1919年2月,考入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黄爱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在天津学联执行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与周恩来并肩作战。他将名字改为"爱",以示时刻不忘爱国。9月,他被周恩来邀请为"觉悟社"第一批社员。1920年1月,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