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基础之上,由于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无法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平性,不仅不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为此,必须从进一步推进分税制改革、优化和创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出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分税制、转移支付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现行分税制财力集中、事权分散的弊端和转移支付增强县乡财政能力乏力的现实,为了提高县乡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必须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力与事权,减少维护既得利益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县乡政府的财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国家常用的财政法律手段,用来保证全国各级政府能够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条件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是在实现分税制改革过程中建立的。但囿于历史局限性,因而在进行有关制度安排之时,存在明显的"财力自利"倾向,难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对此,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立法层级和立法质量,有效增强其独立性、基础性和科学性,使之成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制度的现状考察以财政公平原则为指导予以考察,我国的财政体制以及具体制度严重违背财政公平原则。1.事权与财权相对等的分税制基本原则之科学性考察  相似文献   

5.
姜冰雨 《行政论坛》2009,16(6):86-88
在分税制体制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为地方税收努力提供足够的激励强度,但这同时也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国家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目的就是实现财政资源的平等,这意味着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平衡将成为未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针对当前转移支付体制改革的建议是:控制税收返还规模,完善税收返还公式设计;逐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控制并逐步减少专项支付比重。  相似文献   

6.
洪晔演  蔡念东 《团结》2008,(6):32-34
北京一不产煤,二不产金,却为何全国各省级,很多地级市,甚至不少县市、企业和高校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原因就在于,北京"盛产"政策和资金。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为5万多亿元,其中1.8万亿元用于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但遗憾的是,如此庞大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行为至今还未纳入到法律规范下,由此导致财政转移支付所肩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重任,也始终缺乏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各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利益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目前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支付制度不完善、支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明晰各级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二是要在收支计算方面用“因素法”替代“基数法”;三是优化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四是强化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特殊的资金流转制度,通过财政性转移支付将较为富裕地区的部分财政收入发生转化,转入相对贫困地区,以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水平,平衡区域间发展。近年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系列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整个转移支付体系日益完善,但问题频出。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既是我国30年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背景。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以制度来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共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央对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作为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在运行环境与制度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8,(2):50-55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存在事权范围不清晰、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事权划分缺乏法律依据、中央事权与支出责任不足等问题。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属性,科学界定央地事权范围;理顺各层次政府间关系,实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责任划分法治化;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充分调动并激发双方积极性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体现,是新时代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履行政府公共责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运用现代化制度建设理论和政治学政府职能理论,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从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基本能力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是公平,主要体现为受益均等、主体广泛、优惠合理三大原则,人们通常用地区间财政均等化程度表示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供给的不平衡性是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制度来保障。  相似文献   

14.
财政体制下阶段改革仍要持续放大分税制的体制能量与功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财政能在短时间安排上百亿应急资金,并建立700亿灾后重建基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围绕着分税制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带来了我国财力的巨大提升和财力运用的高效。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框架,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此后,无论是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安排,还是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我国财政体制一直围绕着分税制不断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税取消后县乡基层财政困难的增加,农村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日见萎缩.而作为重要均衡手段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又过分注重"效率优先",对不同农村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能力的平衡重视不够,从而出现了许多制约农村贫困地区健康发展的问题.为实现全国农村均衡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构建公平合理的横向均衡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也是实现社会基本平等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由于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面临着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和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享受不均"等一系列挑战。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尚存的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能够起到重要的熨平和缩小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公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借鉴他国相关经验,能够加速我国实现公共  相似文献   

18.
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与促进人类发展紧密相连,看作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政府重要职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和范围,提高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强化问责机制,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在阶层、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存在着明显的供需失调和供给不均.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本身有缺陷,其深层次的根源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着种种问题,制约了公平和正义的落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最终取决于公共服务体制上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在政府治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公共财政支出、公共服务监督、立法乃至运行等制度设计中必须遵循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从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