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妇女在国际关系的地位及其相关解放旨趣的学问,是广义上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部分,总体上属于激进建构主义的范畴;女权主义似乎应该走一条类似于主流建构主义的道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向主流社会科学靠拢;同时也应该避免主流建构主义研究中国化过程中的不足;女权主义与主流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前途在于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
对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几点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桃 《国际观察》2005,52(2):21-29
女权主义和平研究是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别分析的特点。1976—1985年的“联合国妇女十年”以及联合国提高妇女地位的行动对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和平的概念、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妇女、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从地缘角度看美国的安全战略宋雪峰地缘条件是一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基础之一。美国凭借濒临两洋、邻国少而弱的有利条件,长期享受“免费”的安全保障,并利用毗邻拉美的地缘优势,向南扩张势力,将其建成自己的“后院”。随着国力的增强,美国以美洲为依托,逐步向海外扩...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关系的变化侯若石20世纪即将过去,它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世纪,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最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但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协调行动。国际...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过一个明显的沉寂期之后,基督教原教旨主义于20世纪后半期在美国重新出现,而“道德多数”(MoralMajority)这个词则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它的公共形象和活动议程。1979年,基督教新教浸礼会自由派牧师杰里·福尔韦尔宣称,那些关注美国道德堕落的人们占据着多数,并正在等待着动员的召唤,他将开始着手这一任务。在随后的10年中,保守派选民踊跃注册登记,召集了许多集会,并选出了代表他们的议员。罗纳德·里根开始将宗教保守势力视为一个重要的票田,在他们的集会上发表演讲,并邀请他们的领导人来白宫做客。1988年,政治上活跃的保守派牧师们的…  相似文献   

6.
1987年11月28日,美国新泽西州的切里希尔市爆发了美国反堕胎运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营救行动”,300名“营救者”把当地一家堕胎诊所围得水泄不通,并与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激烈冲突,导致200余名“营救者”被捕入狱。此次事件是美国反堕胎运动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插曲,标志着反堕胎斗争的策略发生重大转变,并催生了“营救行动”这样一个激进的反堕胎组织。该组织在兰德尔·特里这位基督徒的领导下,通过全新的斗争方式大力开展反堕胎行动,进而把美国宗教色彩浓重的反堕胎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反堕胎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973年1月22日,美…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电影《飘》杨慎生美国电影《飘》于1939年拍成上映后,当年荣膺奥斯卡金像奖八项桂冠。该片以其象征性主题,绘画般的摄影风格和精妙绝伦的演技,倾倒了几代影迷而成为不朽的名片。它的艺术魅力和广泛影响至今不衰。《飘》的片头以悠扬的音乐、夕阳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犹太人在"拯救达尔富尔运动"兴起及其组织网络建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历史悲情及其自由主义价值观使得他们对包括达尔富尔问题在内的人权事务有着特殊敏感性和使命感,进而影响了"拯救达尔富尔运动"的组织手段和宣传策略."拯救达尔富尔运动"表现出美国犹太人的双重性:既有浓厚的自由主义倾向,将自身的历史命运与弱势群体联结起来;又高度关切犹太民族利益,显示出其民族特殊主义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合法性” (legitimacy)是政治学、社会学及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范畴虽然形成于西方 ,但具有较普遍的分析价值和解释力 ,因而也成为现代政治学特别是有关国家理论及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试用“合法性”这一概念来对缅甸独立之后吴努总理所领导的佛教复兴运动进行简要分析。一对于“合法性”问题的认识和探讨 ,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是作为当代政治社会学中出现的一个问题 ,主要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事情。传统国家中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合法性”问题。在传统社会里 ,统治者集政治权力和合法性解释于一身 ,合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的开放性发展,许多人认为是全球化的体现.多数分析家预测,未来中国在这个相互依存世界的卷入程度将继续提高.然而,相互依存和全球化是多角度、复杂化和高度动态的过程,中国对国际体系的不断卷入对国际社会发展进程的意义如何就成为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以美国领导阶层、学界人士和一般公众为对象,探讨美国媒体、认识模式、民众看法和大众文化对中国形象变化的影响,及其作为主要国际角色形象变化的预期.  相似文献   

11.
对于2003年以来伊拉克的反美活动,国内外学术界最流行的分析方法有两种:“文化分析”和利益分析。前者把美伊之间的冲突归因为文明或文化对立;后者则把美国的石油和地缘政治利益诉求作为冲突的根源。本文从萨达姆的政治遗产着眼去理解和透视伊拉克当前的反美活动,认为其本质是萨达姆政权与美国之间长期政治对抗的一种延续,虽然国际伊斯兰力量特别是基地组织的卷入使伊拉克反美抵抗运动的内涵更加复杂,但它仍然是政治性的,而不是文化或宗教性的。  相似文献   

12.
王联合 《国际观察》2006,82(5):49-55
单边主义是国家对外政策行为方式之一,曾因布什政府在其外交实践中的身体力行而一度备受国际关系学界的关注.实际上,单边主义并不仅仅是布什政府的时兴之作,美国对外政策的孤立主义思想传统、杰克逊主义历史先例以及当前单极世界体制的现实均与其有着某种内在的因果关系,这决定了它在冷战后美国外交中地位的日益凸显.在思想传统、历史先例和单极体制的综合影响下,单边主义有可能成为日后美国对外政策行为的常态.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例外论"的视角看美国对伊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作用于美国外交的"美国例外论"为出发点,首先阐明这一政治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涵,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结合最新形势,分析它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并对美国外交今后的走向进行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李艳枝 《西亚非洲》2012,(5):132-143
伊斯兰复兴是当代土耳其社会的突出现象,伊斯兰主义者通过废除头巾禁令的过程,为妇女争取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伊斯兰政党通过动员妇女参与政党政治和民主选举,为她们赢得更大的话语空间;伊斯兰非政府组织通过关注妇女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拓展女权运动的范围。伊斯兰复兴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伴生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土耳其女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拉美印第安人运动兴起的政治与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美洲古代文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拉丁美洲范围内,印第安人争取社会经济权益和政治、文化平等权利的斗争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即所谓“土著人的崛起”。印第安人社会运动的崛起反映了印第安人新的觉醒。尽管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某种有利的变化,但是,印第安人问题既与主流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偏见联系在一起,也与造成拉美国家普遍性社会分化的制度与政策因素联系在一起。拉美国家对印第安人问题所表现出的比以往更加强烈的政治愿望表明,人们已经把这个问题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理解,正在从积极的方面逐步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普遍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导致拉美的教育一社会不平等,既有教育体系内部的原因,又有教育体系外部的原因.教育体系内部的原因主要是拉美国家的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较大;教育体系外部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而种族歧视、不同收入水平和贫困又是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加大了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力度。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大国力量的交织博弈,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还面临区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错综复杂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舞台;中国只有正视并致力于妥善解决中拉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在阐述文化传播同经济合作的相关性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拉美的文化传播以及中国与区域内国家合作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文化传播如何有助于深化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从1994年中期选举起,共和党开始了新一轮"保守主义革命",至2004年美国大选,美国保守主义确立了一统天下的政治格局.然而,在2006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却大获全胜.共和党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腐败、丑闻和无能、选民对布什和伊拉克战争的失望,根本原因则是共和党铁杆支持者的分崩离析.由于民主党人同样也面临着种种的未知挑战,加之佩洛茜议长和布什总统两人均采取极力向"右"靠拢的姿态,美国保守主义浪潮似乎还看不出将会衰退的兆头.  相似文献   

19.
陆楠楠  苏毓淞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15-23,79,80
拉丁美洲的多样性与同质性并存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便于进行科学研究调查的地区,因而受到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偏爱。相对而言,拉丁美洲研究在中国却长期处于边缘的处境。这与中国对外部世界展开认知的动力、需求和支持资源相关,也与特定的知识假设和学术建制相联。本文意在进行一项知识史的考察,力图对中国的拉美研究作出宏观描述,并从媒体报道、学科发展、文学现象、经贸交流情况、国人心目中的拉美等诸多方面,勾勒拉美在中国被认知的现状;同时,参照美国高校的拉美研究与教学状况,对中国高校的拉美教学个案展开更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对在中国更好地开展拉美教学提出若干建议,强调其作为中国发展与拉美之关系的知识储备和基础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相似文献   

20.
在俄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过新教运动。大约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起,由信奉新教的德国移民把新教传播到俄国南部。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新教运动得到快速发展,并开始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扩展。这使得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大为恐慌,因为它与东正教旧礼派一样对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的统治造成了威胁。对于沙皇政权来讲,精神的力量是其政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沙皇政权利用东正教会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在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沙皇政权开始对新教徒采取镇压政策。到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在东正教会与沙皇政权的联合绞杀下,俄国的新教运动失败。这使得新教运动在俄国社会锻造一个像西欧一样的中产阶级的努力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