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军  陈彧 《学习与实践》2010,(6):100-106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日益掀起的二线城市"就业热"在区域人口规模、区域人力资源和区域产业结构等方面对二线城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二线城市为应对"就业热"所引起的种种挑战,需要在公共空间、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做出积极回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城市竞争力。而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城市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3,(1):93-93
张丽艳、李娟在《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农民工能否融人城市关乎城市化进程,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之下农民工融人城市缓慢,推进城市化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公共政策。针对目前存在的政府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激励问题,政府应树立以市场思维解决农民工融人城市问题的理念,立足于双边制度激励,设计对农民工的利益激励、成本激励以及对政府的规模激励、土地激励、治理激励的城市化政策,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三者联动改革,实现二者在促进农民工融人城市过程中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的深化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面临大城市人口持续膨胀与中小城市人口不断递增共同发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给城市带来诸如就业岗位供给、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配套等方面的较大压力。因此,为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城市人口承载力,确保全国各地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4.
我国“户籍改革陷阱”的形成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刚 《思想战线》2012,38(5):37-42
我国存在"户籍改革陷阱"问题。推进户籍改革会减少城市建设资金与政府收入,农民工被锁定于低工资且不稳定状态使户籍改革成本居高不下,增加市民人口面临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的限制,三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的"户籍改革陷阱"。我国"户籍改革陷阱"在本质上是城市政府的"短期利益陷阱"。要解决"户籍改革陷阱"问题,转变政府认识是关键,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基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条件。  相似文献   

5.
最近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指出,"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作为特大型城市的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积极贯彻国家政策,在控制人口规模上做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但在一些具体措施上,可多做些调研、探讨和斟酌。在此,就通过产业升级控制人口、城市人口承载量、差别化控制城乡人口规模三个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有关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必然得到更新。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农民工群体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当前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农民工个体权益的保护、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合以及农民工群体进城后所产生的问题等,而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的农民工数据,在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下,运用SPSS Statics和SPSS Modeler两种数据分析工具,发现影响农民工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工的社会互动,而社会支持、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民工的生活意愿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过渡性方案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唐新民 《思想战线》2005,31(6):23-26
当前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迫切任务,是以农民工最迫切的需要和为农民工谋取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制定符合农民工及我国制度环境实际并切实可行的过渡性方案,以健全并实施工伤保险和面向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两项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有限制、有选择、自愿性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8.
正在探索中国特色首都人口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人口发展规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特别强调,人口资源环境要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确定城市人口总量上限,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区域城市虽然在速度和规模上取得了比以往都要强劲的发展,但是其承载力已经难以负重。这就需要采取相应对策解除承载力的警戒,从而使京津冀区域城市发展在中国经济社会规划发展中继续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这标示着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量农民工将脱离农村融入城市,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大批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但心灵却并未融入,文化隔膜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主要阻碍之一。作为城市弱势群体的农民工需要政府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体现人文关怀,为他们的城市融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刘传江  周玲 《理论月刊》2003,(4):133-134
本文对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这一现象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农民工与城市下岗工人的竞争与互补的关系,认为农民工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城市应当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在法律和制度上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城市规划非常重视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和论证 ,但是城市化水平增长不确定性导致未来城市人口规模难以预测 ,目前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由于存在诸多缺陷也使预测结果不准确。必须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洪雁  方爱清 《前沿》2010,(10):180-182
我们以"教育期望"为视角,选择了武汉市一所公办学校为个案,进行了实地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对访谈资料的定性分析,透视了城市社区农民工子女在当前公办学校中的学习生活状况,分析了他们对自己现在和将来受教育的期望。我们认为,城市社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期望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依托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有效促进他们教育期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这标示着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量农民工将脱离农村融入城市,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大批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但心灵却并未融入,文化隔膜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主要阻碍之一.作为城市弱势群体的农民工需要政府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体现人文关怀,为他们的城市融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要搞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研究城市人口规模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人口规模决定了城市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如果城市人口规模控制、把握不准,与规划的指标相差太大,就会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基础设施不敷使用、环境恶化或是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和部分基础设施。80年代初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人口规模预测得偏小,许多城市规划的2000年的人口规模指标在90年代初或中就达到甚至突破了,造成城市用地紧张、道路窄、数量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帐,这种恶果一直还在影响着许多城市正常有序的发展。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6.
乡土性与城市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H省五个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个案访谈内容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表现出挣钱与兴趣的摇摆,抱怨与欣慰的充斥,创业梦与得过且过观的萦绕,形成了不同倾向的乡土性特征与城市性特征。乡土性与城市性表征分化致使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城市化困境,需要再设计其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王金菊  徐鼎亚 《前沿》2007,(9):212-213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关注农民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危害农民工的安全隐患出发,分析造成农民工安全的原因及其对城市和谐构建的影响,提出消除农民工的安全隐患、构建城市和谐,必须加强保护农民工安全的立法,改善他们的作业环境,加强企业教育,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张跃 《前沿》1994,(Z1)
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张跃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集中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先进的物资技术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一般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城市建设需要进行三类设施的建设:城市的...  相似文献   

19.
邓昌言  周猛 《传承》2011,(5):70-72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到党、国家、人民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败。"农业、农村、农民"历来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农民工是"三农"问题的重要要素。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而又离开农村,常期在城镇工作,主要以非农业工作来维持生活的产业工人。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贫富差距过快拉大是影响城市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主要的基本的因素。当前我国城市人口中属于最贫困群体的是两类人群:一是城市失业者;二是城市农民工。这两个群体处于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最底端。如果说新一代城市农民工如引导不好、管理不善对城市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主要地将是实体层面的;那么,新一代城市青年失业者对城市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主要地将是思想文化层面的。对此,应保持高度关注,谋划应对之策,做到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