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属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的融合再生,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金融业具有了新的意义与使命,并且表现出跨行业、跨部门和业务交叉的特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渐形成新的态势,就目前而言,其尚未形成标准和规范的金融生态,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善,导致互联网金融频繁出现提现困难、高额附加费、诈骗等问题,对金融稳定以及消费者利益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只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引导与监管,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作为网络时代下的一种金融创新,自产生之日起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断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各种挑战与冲击。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风险,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越来越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互联网金融稳定、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井凯 《青年论坛》2014,(4):118-12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业务的飞快进步,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由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网络支付结算、网络融资、网络保险、网络理财等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参与主体三方面实现了创新。互联网金融将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竞争理念,进而重塑传统金融生态模式。本文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的种种机遇及挑战,并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4.
于健宁 《人民论坛》2014,(3):104-106
互联网金融在推动金融产业改革和创新、实现金融普惠性上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但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在总结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积极影响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联姻,诸多商业模式变革和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金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深刻变化,催生了众多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从业务功能角度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可分为四大类: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和服务平台型。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应采取一种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充分肯定其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效率的提高等积极效应的同时,注意识别和防范其蕴含的各种风险,加强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崛起,出现了多种新的金融业态,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文章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效应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一婕 《人民论坛》2020,(1):100-101
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乡村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有效激发乡村普惠金融发展活力,需要健全准入机制,构建监督管理委员会,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建立金融指导小组,设置普及教育专项资金,实现普及渠道多元化;强化贷前审核、贷中跟踪以及贷后管理力度,从而推动乡村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崛起,出现了多种新的金融业态,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文章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效应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网络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顺应各方需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但是,互联网金融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因此,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阶段,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规避其对金融安全的冲击,重新界定互联网金融机构法律地位、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云计算等前瞻性信息运用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信贷、融资等一系列创新融资方式,使得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快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在为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纾解提供更多渠道和方案时,征信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集中力量破解。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作为2014年互联网和金融业的共有热词,奔涌而来。日前,为把上海市建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高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意见》共20条,支持与规范并举。  相似文献   

12.
肖星星 《人民论坛》2014,(10):126-128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划时代的金融变革。文章对余额宝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属性定位不明确、资金存管不健全、监管机制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规范风险管理和健全法律政策是厘清其发展困境,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代表微博     
《上海人大月刊》2014,(4):27-28
正全国人大代表许罗德: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更主要的是互补性,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所在,能有效推动和促进传统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流动性风险、内部的道德风险和技术的风险,在发展业务的同时,更注重技术的创新与安全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2013年,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成为惹人注目的新兴业态,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到底互联网金融是什么呢?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就是指一切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开展的金融业务。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4大类。  相似文献   

15.
舒夷白 《小康》2013,(9):42-43
在美国使用信用卡能完成网上绝大多数的购买行为。哪怕是对互联网本身一窍不通,只要懂得填写个人信息,都能轻松购物。最近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比较热,笔者也因此想来谈谈互联网金融在美国人生活中的状态。在美国学习、生活了四年多,总的感觉是美国的金融体系非常完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金融行业也随之得  相似文献   

16.
刘玲玲 《前沿》2014,(7):124-125
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P2P、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等多种形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跨界融合,不断深入传统的金融业务。在这新兴的行业里,资本的动向引人关注,增加项目NPV并提高公司价值成为公司战略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然后总结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要模式和代表性产品,最后对行业中的龙头公司进行分析,得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公司战略,分别为开发计算机技术、设置进入障碍、推出新产品或服务、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7.
P2P(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网络贷款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脱离对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依赖由个人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资金借贷的一种交易模式,是互联网金融的分支之一。该模式自2006年传入中国,特别是2013年以来,交易平台和交易额以每年数倍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行业和市场监管部门对该交易平台和模式在监管主体和监管规则上一段时期内采用了观望、先发展再规范的态度,导致此类平台大面积出现跑路、失联乃至诈骗等不正常现象,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财产利益。公安经侦部门应加强学习、深入调研、熟悉互联网金融知识,准确理解相关法律精神,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投资人合法财产权益,充分体现公安经侦部门治理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裴平 《群众》2017,(13):30-32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任何金融活动都是有风险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网络运营者承担起网络技术和平台运行的安全保障义务,而且也要求从互联网金融平台社会责任、合格投资者教育、金融监管创新以及正确引领金融科技发展等方面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只有做好这项系统工程,互联网金融才能够实现健康发展。自2014年12月18日《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到2016年4月14日中央颁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我国已出台近10个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和整治文件。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从立法高度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这有利于从网络技术和平台运行层面夯实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牡丹 《人民论坛》2020,(1):102-103
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把传统的金融产品网络化,使支付、投融资等业务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应以找准创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体、规避产品同质化导致的同业竞争为着力点。此外,各金融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还应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严格遵守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进步,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多可靠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20.
《湖北社会科学》2016,(4):58-65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理论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品牌形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试图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品牌形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中公共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在作用机理,探索出互联网金融品牌形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提升互联网金融品牌形象传播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