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六十年代以来,南朝鲜在“贸易立国”的口号下,一直推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它大量引进美日等国的资本、技术、设备和原材料,集中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并大搞海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出口,使经济得到了发展。1962—81年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4%,出口年均增长23.4%。截至1981年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76倍,  相似文献   

2.
韩中经济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展望韩国LG(乐喜金星)集团中国本部董事长千辰焕一、贸易(一)韩中贸易的现状。据中国海关统计,1994年韩中贸易额为117.2亿美元,韩国已是中国的第六贸易对象国,中国是韩国的第三位贸易伙伴。两国间贸易规模正以年平均增长30...  相似文献   

3.
韩中经济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展望韩国LG(乐喜金星)集团中国本部董事长千辰焕一、贸易(一)韩中贸易的现状。据中国海关统计,1994年韩中贸易额为117.2亿美元,韩国已是中国的第六贸易对象国,中国是韩国的第三位贸易伙伴。两国间贸易规模正以年平均增长30...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韩国历届政府都致力于发展文化,逐渐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方针。韩国政府一方面努力将文化实力转换成外交力,将文化外交视为与经济和政治并行的三大外交主轴之一;另一方面又借助文化外交推动文化大国建设,改善国家整体形象,并取得了良好成绩。本文将系统梳理历届韩国政府的文化战略和政策,探讨韩国对文化外交的认知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韩国文化外交的机制和特点,解读朴槿惠政府的文化外交构想及其对华文化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5.
韩国重视高科技的发展 ,首先是建立了以大德科学园区为主的多样化的科学园区和工业园区 ,推动科学与经济结合 ;其次是实施技术立国战略 ,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韩国经济的飞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韩国在六十年代初实施以出口贸易为导向发展战略的同时,大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发展国民经济,并开设了"出口自由区",对促进其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韩国在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中一直采用奖出限入的经营方针,并通过优惠贷款、不断调节汇率和关税等手段,积极鼓励大型综合商社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业务,带动了全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特准国际贸易计划(Approved InternationalTrade Scheme/AITs) 新加坡实行贸易立国的宗旨。国际贸易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多。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为继续保持和加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推出了《特准国际贸易计划》,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以促进对外贸易及转口贸易的增长。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公司每年只收10%的公司所得税:  相似文献   

8.
韩国外向型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韩国是一个领土狭小,人口密集,资源贫乏的国家,缺乏发展经济的良好自然资源条件。从1962年起,它针对本国的特点,改变了过去的进口替代战略,确立了“贸易立国”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国际资金,从国外进口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引进先  相似文献   

9.
张宏  丛静 《东北亚论坛》2006,15(2):43-48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国际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与地理区位等。中国与韩国的地缘优势及不断加强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开展打下了现实基础;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是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规模不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顺利开展与韩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实施规模经营战略、提高引进韩国FD I的档次、促进中韩间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韩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韩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构架下服务贸易协议》,这是继《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之后东盟签署的第二份服务贸易协议。本文拟论述韩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特点,并分析韩国与东盟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东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密切以及大量的经济增长三角的出现,东亚地区显现出一体化的趋势。而在众多的一体化模式中,又以自由贸易区为最适宜的模式。各国可以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从而使东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活跃,同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朝韩双边贸易规模的增加可视为朝韩贸易取得了成果,但要准确把握朝韩贸易的具买情况,还需要分析和研究其贸易构成及贸易收支情况。在朝韩双边贸易中韩国处于极其不平等地位,双方贸易并不遵守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原理,韩国担负所有进出口费用,而朝鲜却只获外汇和资本。因此,如何使朝鲜更为积极进口韩国商品是韩国对朝贸易的一大课题。韩国政府应改变以往对朝鲜的单纯同情心态,视朝鲜为与其他国家同样的贸易对象,使朝韩双边贸易走向平衡。  相似文献   

13.
<正> 进入90年代,韩国由于出口不景气,经济增长放缓,从产业结构上看,曾使产品富有竞争力的低工资,近年来大幅度提高,加上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加剧,技术保护主义日益严重,以及亚洲一些国家急起直追等,已使韩国的比较优势大大削弱。目前不仅纤维、鞋类,就连家电、汽车等组装产业的竞争力也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政策之一。战后50年来,日本实施的产业政策历经重点生产方式、贸易立国战略下的产业保护育成政策、重化学工业化、引进性知识密集化、创造性知识密集化等演变过程,最后走向技术立国。日本的产业政策根据每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发挥了同期支持的作用,而且产业政策也发生了从战略性产业政策向补充性产业政策的转变。但90年代以来,补充性产业政策没有做进一步的调整,使90年代产业政策作用衰微。在新世纪,如何定位并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仍是日本政府及学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能源政治的深化与发展促使韩国将目光转向非洲。对于韩国而言,非洲不仅是韩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技术出口对象与资源来源地区,更是不可或缺的国际政治资源。从外交实际来看,韩国对非洲外交的发展相对迟缓,贸易与投资也极不均衡。基于这一现实,韩国对非洲外交更着眼于长远考虑,注重底层渗透与文化影响。在对非洲战略上,韩国借大国之力,采取搭便车、夹缝外交与据点、捆绑等策略,取得了相应成果。同时,由于缺乏国际政治实力,韩国对非洲外交面临经济、外交与实施等困境。韩国式对非洲外交对于中国审视未来对非洲的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韩贸易及其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贸易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双边贸易之一。现在,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韩国对进口中国产品需求增加对推进两国贸易平衡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存在着促进双方贸易的有利条件与优势,中韩贸易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无论对韩国经济发展,还是对中韩关系都具有特殊意义。韩国经济在这一年继续滑坡,GNP只增长3%。制造业库存剧增,企业倒闭创纪录,设备投资锐减,股市价格暴跌。但物价较平稳,工资增长适度,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到50亿美元。经济滑坡的深层原因固然是韩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弱点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所致,但政策上的失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993年,韩国经济形势将是“忧中有喜”,上半年缓慢走出谷底,下半年将有所增长,可望达到6%左右的增长率。韩国经济今后的重要出路之一,就在于扩大韩中、韩越经贸关系,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韩经贸关系将要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中国和韩国经济的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GDP)年均增长10.2%,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国经济仅增长9%.是6年来增长水平最低的。预计2009年经济增长将降至8%左右,对外贸易将是负增长。金融危机也严重地冲击了韩国经济。2007年韩国GDP总额达9,697.9亿美元,人均GDPI.98万美元。但2008年韩国经济只增长2.5%,为新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很多西方媒体甚至称韩国将成为“亚洲的冰岛”。2008年11月4日发表的美林报告中.将韩国列为全球风险最高的十个国家和地区之一.其名次仅低于澳大利亚和瑞士之后,排在第三位。韩国发展研究院最近发表的预测认为,2009年韩国经济将减少2-3%.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日益增强。吉林省与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双方的经贸合作蕴藏着巨大潜力。进一步加强吉林省与韩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不仅有助于加速双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带动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日本、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区域性贸易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然而,三国之间贸易互惠制度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发展的潜力。依照中日韩三国区域性贸易的实际发展状况,将经济规模、人口规模、运输距离以及贸易政策等变量设定为三国贸易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贸易政策、人口和空间距离能够影响中日韩三国双边贸易,其中贸易政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结将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