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老年住宅户外空间的宜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来临,老龄人口的生活成为一个社会关心的问题,老年人户外活动也将是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年人生活的区域是社区、敬老院,这些设计要适应老年人的娱乐、散步、休憩、静观以及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 ,据有关专家测算 ,我国农村老年人将以每年 3%的速度递增。因此 ,农村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而且会逐渐膨胀的群体 ,如何解决好他们的养老问题 ,对我国政府来说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也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繁荣稳定、长治久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因。遗憾的是,他们跌倒后。往往无人敢扶。偶有雷锋“传人”施救,不是被讹诈,就是被法官判处赔偿。有人感慨:13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谁来养活并照护逐渐老化的中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当前中国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着重资金保障轻服务保障、重物质需求轻精神赡养、重社会保险轻社会服务、重服务提供轻绩效评估等问题。公共政策上,中国需要建立一个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整合相关社会服务;社会政策上,需要从增能的视角给老人赋权,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及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农村老年人已成为推进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主体,其生活问题日益突显。文中通过问卷调查法,从生活、医疗保健、心理等方面了解湖南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发现当前政府养老及社会养老角色的缺失使得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扮演主角。而由于子女照料的有限,这种负担事实上已经转嫁在老年人身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经济来源受限,并直接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就医状况,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然而却多地出现老年人自杀的现象,尤其在农村,老年人自杀心理问题案例有增加趋势。分析农村老年人的自杀心理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维护老年人的社会权益,切实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文章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结合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全国老年人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老年人自杀的原因,除了有经济保障和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外,更有心理因素、社会关注等精神方面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建议,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切实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构建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数字中国推进中,由于老年人真实的数字生活需求被误读,影响了其有关能力的实现和知识、财富的获取,产生了数字鸿沟。老年人数字鸿沟有现代社会转型的“数字移民”,适应数字化时代节奏相对较弱,网络空间表达渠道受阻的鲜明特征。老年人数字鸿沟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存在接入、知识、使用、观念、开放五大障碍。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生活品质甚至生命安全、代际和谐、社会和谐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治理路径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及相关标准建设,化解技术障碍;加强老年人数字化融入氛围营造,突破知识障碍;加强科技向善及政策创新发展,消除使用障碍;加强老年人自信心提振,破除观念障碍;加强国际国内经验借鉴,打通开放障碍。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权益保障研究应把对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和群体性老年人权益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群体性老年人权益是区别于自然人的老年人群体共有的权利。法制框架下加强群体性老年人权益保障,应注重政府责任的强化。群体性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其实现不仅需要道德的完善,还必须建立精神赡养相关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象是与人类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政治形态、社会结构、文化以及其他各社会生活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1]老年人犯罪不只是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犯罪的产生、演化都有其社会大背景为依托。"按联合国统计,从20世纪的1950年到90年代末,世界老人数量增长176%。"[2]目前,已有逾1.47亿中国人超过60岁,到201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7%。2050年前后,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1/3。我国老年人犯罪管理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仍处在初级阶段,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要。如果不重视对老年人犯罪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不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老年犯罪进行恰当处理和有效预防,我国可能会在庞大的老年人口基础上产生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犯罪群体。因此,了解世界老年人犯罪的状况、原因、对策,对更好地处理我国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犯罪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比重较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自然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自然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强的人口大国,老龄化来势迅猛,通过法律手段建立完善老年监护制度就极为必要.但是我国目前在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的立法方面仍是空白.而大陆法系以及荚芙法系各国接收吸纳国际化新理念,对其成年监护制度特别是老年人监护制度做以改革,以顺应国际趋势并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这对我国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法律上尊严的保障是法律应有之义。对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体现了法律对人性尊严的尊重,我国急需在立法上确立对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得临终关怀得到国家和社会更大程度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对老年人的饮食给出了具体建议,为了方便记忆、实践,可按以下四句12I诀来安排一天的饮食:  相似文献   

14.
数字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碰撞导致老年人使用智能媒体的难度增加,使得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不仅是困扰老年人的技术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社会治理问题。从智能媒体技术发展的角度对C市X社区的老年人数字鸿沟现状进行调研,发现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老年人拥有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可及性偏低、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率偏低、老年人获取信息资源难度加剧等方面,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需要“五位一体”协同治理、创造数字友好型社会环境、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共同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智能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积极老龄化的政策背景下,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得到鼓励。劳动参与是否更加有利于抑制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从而促进其精神健康,正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影响其抑郁症状抑制或改善的程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第一,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和社会因素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呈现统计显著性;第二,劳动参与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呈现负向影响。与非劳动参与相比,从事劳动参与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水平较低;第三,劳动参与在性别分层上具有影响差异,对女性抑郁症状的影响高于男性。最后,文章针对劳动参与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及其差异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东莞市莞城区181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1%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感到“非常满意”,40.2%的人认为“比较满意”,认为“一般”“不太满意”的占21.7%。结论:东莞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八)》对老年人犯罪采取了从宽处罚措施,使我国在老年人犯罪刑事责任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修改内容与现代刑法理念相契合,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应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立法中增加排除老年人累犯、降低死刑适用限制的年龄起点、废除老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的例外以及分段设定老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使老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立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社区养老已成为老年人主流养老方式,但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总体购买意愿偏弱。文章根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8)的数据,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保险、自评健康对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自评健康对其社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呈显著负向影响。由此,需从加大养老保险保障力度、转变老年人消费观念、提供均等化养老服务补贴着手,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文中分析了老年人消极形象的种类、影响,探讨了消除老年人消极形象、提升老年人自信心的途径和办法,以唤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已迫在眼前,随之老年人犯罪现象也愈加突出。古今中外的刑法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差异以及刑法之理念,因而对老年人犯罪都进行了特别规定,尤其是我国唐律的规定更为详明。对老年人犯罪应从刑事责任年龄、犯罪年龄认定、教唆犯罪等方面仿效唐律进行立法补正,以体现刑罚的从轻原则,从而弥补现行刑法的疏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