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时代对社会救助提出诸多挑战,表现为数字技术消解社会救助主体的真实性,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排斥进而引起数字贫困,受救助者的信息与隐私也将面临更大威胁。因应数字时代之需,社会救助法亟待在立法理念以及制度建构层面进行变革。在立法理念层面,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理念,并确立数字行政理念。社会救助法作为一部权利保障法,亦应确立数字时代的社会救助权利理念以确保公民社会救助权之实现。在制度层面,一方面要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受救助主体的智慧化覆盖、救助体制的数字化变革以及救助服务的数字化体现;另一方面应构建数字时代社会救助权利的保障机制,救助数字弱势群体,推动数据公开、数字参与及隐私保障,如此方能使社会救助法面向数字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2.
临时性社会救助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手段。在现实社会中,低保群体在获取临时性社会救助方面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表现在救助资格、目标片面、资金不足、救助模式等诸多方面。根据“差别原则”,公平获取临时性社会救助的基本路径是松绑专项救助、创新发展的救助政策、鼓励民间慈善机制介入等.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茫崖工委在全区6个社区启动了以“奉献爱心、扶贫济困”为宗旨的“爱心超市”工程,为建立长期有效的社会性救助机制搭建了平台,改变了以往对困难群众季节性、节日性和突击性的救助状况,形成了日常救助为主、季节和节日性救助为辅的新的困难群众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民 《支部生活》2007,(10):45-45
旅游救助险及时救助是旅游救助险的最大恃色,它将传统保险的一般事后理赔向前延伸,变为事故发生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因此,非常适合自驾出游者。如旅途中遇到汽车抛锚或者交通事故,可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处理,自己则可继续旅程。  相似文献   

5.
信息纵览     
《机构与行政》2023,(4):54-58
<正>东营市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服务体系东营市聚焦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职责明确、配置优化、运转高效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一是健全基本生活救助服务体系。市级设立市民政事务中心,各县区设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40个乡镇(街道)设立社会救助站,1895个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站,从政策宣传、业务咨询、申请受理、  相似文献   

6.
从9月1日起,《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正式施行,该法规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调查情况,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发生并达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完善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住房、临时救助等制度为辅助,以社会捐助、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等社会帮困手段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努力构建社会平衡稳定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应急性临时救助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在基本概念界定基础上,将“水母型”社会结构和福利多元主义作为分析框架,结合新冠疫情下涉及临时救助的文件及新闻发布会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对常态弱势群体,一般采取“低保+临时救助”方式进行补助,主要由政府进行帮扶,慈善组织作补充;对动态弱势群体,采取社会保障国民待遇标准无差别实施临时救助,政府、企业和志愿组织协同帮扶;对平常人群体,坚持应急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在临时救助制度完善路径方面,一方面,要编制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常态化社会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的整合预案;另一方面,要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应急性临时救助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在基本概念界定基础上,将“水母型”社会结构和福利多元主义作为分析框架,结合新冠疫情下涉及临时救助的文件及新闻发布会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对常态弱势群体,一般采取“低保+临时救助”方式进行补助,主要由政府进行帮扶,慈善组织作补充;对动态弱势群体,采取社会保障国民待遇标准无差别实施临时救助,政府、企业和志愿组织协同帮扶;对平常人群体,坚持应急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在临时救助制度完善路径方面,一方面,要编制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常态化社会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的整合预案;另一方面,要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巨新 《理论学刊》2023,(2):159-169
清朝前期的海难救助制度经历了从形成、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过程,逐步构建起以外国遭风难民救助为中心,以遭风贡船给予优恤、外国遭风难民经清朝中转遣返、外国救助送回清朝遭风难民予以奖赏等制度为补充的救助制度体系。清廷针对不同国籍遭风难民的遣返途径多有不同,各省救助标准也有所差异,这是对历史传统、救助条件、方便遣返、返程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清廷对外国遭风难民“动支公项”进行救助,救助范围涵盖了人员、船只、货物,救助标准远优厚于对本国遭风难民的遣返原籍,反映和体现了统治者“怀柔远人”的天朝意识。清代前期东亚、东南亚地区各国海难互助,一定程度上构建起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内容的“海洋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李立 《党建文汇》2011,(6):10-10
历经30多年改革发展,中国的社会救助正在形成以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它构成了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维系着社会稳定与和谐。但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救助政策扩面加码、群众受惠“真金白银”的事实,也使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想方设法挤进社会救助申请者行列,由此产生的“开私车领低保”、“老板、富翁入住经济适用房”等现象引起社会强烈不满。如何严把救助标准认定关,成为一个体制性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五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灾害救助思想,我国的灾害救助体制也逐渐得到改革和完善,并在实际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以汶川抗震救灾为倒,对中共十五大以来的灾害救助实践及经验启示进行总结,以期为以后的灾害救助工作提供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06,(8):F0004-F0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成立于1986年9月。宁夏红十字会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开展救助、救济、救护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有力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4.
谷永德 《党课》2006,(7):63-63
山东省无棣县把实施“幸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模式,每年为该县贫困母亲每人提供1000—2000元的救助金。使用一年,期满收回后再用来救助其他贫困母亲。为保障项目实施取得切实效果,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救助项目的考察论证,救助对象筛选,救助资金筹措、发放、回收及巡回督导,中期评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制定出台了《刑事被害人、涉检信访困难人员检察救助制度》,建立起了由政府部门和检察院共同承担责任的救助制度。同时,由财政拨付的10万元启动资金也正式到位。这个被称做“三助一导”(经济帮助、法律援助、社会救助、心理疏导)的做法,在全省尚属首家。据悉,建立“三助一导”制度一年多来,该院已对10余名刑事被害人、涉检信访困难人员进行了检察司法救助,救助资金达5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和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本埠     
《求贤》2013,(4):40-41
天津市4月起调整社会救助范围和标准 从天津市民政局获悉,天津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社会救助范围和标准的通知》,天津市从4月起,上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救助范围和标准、农村无保供养标准和价补联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9):67-67
湖北省随州市把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三位一体”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保护伞”。政府制度性救助。重点帮扶解民难。通过规范申报、审核、公示流程.完善低保救助、廉租房租赁补贴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接受善意     
海涛 《党员文摘》2009,(3):25-25
成都市近日出台一项新政策,对在3个月内还没找到工作且家庭困难的成都户籍返乡农民工提供救助,他们将享受最长6个月的失业救助。尽管按照严格的条件,能够享受到这一失业救助的返乡农民工不会太多,但从该政策中,起码可以看到一种政策取向:不再把农民工当成农民看。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1日起,一部旨在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施行救助的地方性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施行。这一条例是我国首部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的省级地方立法。从其内容看,这部地方性法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提供了法律依据,其实践意义不言而喻。但笔者认为,这部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其理论价值更胜于实践意义,它不仅充分地体现了“人权保障”的宪法精神,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对被害人损害赔偿权利的救济,有力地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20):25-25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日前在北京透露,2009-2011年,全国法院向刑事被害人发放的救助金额逐年递增,已经累计发放救助金2.34亿元人民币,使12978名刑事被害人获得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