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飞 《党政论坛》2011,(14):56-57
上海一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 1920年7月,上海的社会主义者举行会议,商讨建党问题。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首次决议,推陈独秀担任书记,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陈独秀在征求李大钊的意见后,正式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赵世炎     
今年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七十周年,也是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我国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牺牲七十周年。赵世炎早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他和周恩来等人成立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个共产主义小组之一的巴黎小组)。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领导北方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五卅运动周年前夕,遵照党中央决定,赵世炎来到上海,先后担任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职务,领导风起云涌的上海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3.
1921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12名代表,先在上海集会,后被迫改在嘉兴南湖举行,这就是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从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80年了。回顾八十年峥嵘岁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该如何来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呢?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党性,增强党的意识,来纪念党的生日。  相似文献   

4.
当时先后参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筹建活动的国民党人士有:上海:戴季陶(戴传贤)、沈玄庐(沈定一)、邵力子、林伯渠。北京:江浩、李韶九。武汉:刘拍垂(刘  相似文献   

5.
70年前,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有了自己的领路人.70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的变迁,证明了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正确的选择.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赢得的胜利成果,它从根  相似文献   

6.
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12月发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热情赞颂十月革命.2.在中国第一个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杨匏安.他在1919年11月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称科学社会主义》.3.中国第一个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社会党即共产党的主张的人是李汉俊.4.中国第一个筹备建党的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5.受共产国际和俄共(布)党派遣第一个到中国的代表是维经斯基.6.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第一任书记是陈独秀.7.1920年11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机关刊物——《共产党》创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至12月,上海市机电工会先后举行职工乒乓球比赛、职工劳动法律知识竞赛、职工合唱比赛和职工书画作品展评等活动,纪念机电工会前身——上海机器工会成立95周年,生动地演绎了"工运、工会、工人"主题。2500多名职工在系列活动中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95年前,也就是在1920年11月21日,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指导帮助下,机电工会前身——上海机器工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有了第一个工人阶级的群  相似文献   

8.
程金蛟 《理论探讨》2005,(3):113-115
党的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日缺乏历史根据.一大前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党的全国组织,上海的中国共产党对其他地方党组织发布<党纲>和<中国共产党宣言>以发挥领导和影响作用;从"南陈北李"对一大认识看,一大并不是党的成立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  相似文献   

9.
正1920年8月15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份面向工人群众的刊物——《劳动界》。这份每隔一周出版的刊物既向上海各界的工人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又注重把握工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通俗生动的语言提高了工人们的政治觉悟。笔者摘选了1920至1921年间刊载于《劳动界》的四篇关于宣传动员及正式成立工会组织的文章,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革命工会的认识。陈独秀在1920年8月22日出版的《劳动界》第  相似文献   

10.
孟红 《各界》2011,(5):78-81
1921年7月,开天辟地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兴业路76号(即原望志路106号)召开。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前无可鉴、毫无经验的起步之举,它能较为顺利地进行下去,取得圆满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当时负责组织大会的上海共产党代表的充分准备、机智应对  相似文献   

11.
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有根据、合理、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和希望。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想”则是共产主义理想,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当然要把共产主义当作自己唯一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工人阶级都不会放弃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都不会拒绝接受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印度共产党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印度著名革命家罗易的领导下,于1920年10月在苏联塔什干创建了印度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该组织成立后通过各种渠道指导印度国内的共产主义运动。于1930年,印度各地分散的共产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统一的共产党组织。统一的共产党活动的主要宗旨,是同英·甘地为首的爱国、反帝的民族主义者结成统一战线,反对英帝国主义,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法国摩莱里、马布里和巴贝夫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较高的评价。恩格斯指出:马布里和摩莱里是社会主义的最初代表。对于巴贝夫,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他的学说代表了当时无产阶级的要求。这三位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虽然是空想的,但它们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有价值的思想材料。那么,这三位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在哪些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材料呢?本文对这个问题加以简明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后,欧洲坚持下来的共产党不仅面对着过去“欧洲共产主义”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必须应对由于苏东剧变而产生的各方面的新挑战。而以法共为代表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共产主义”理论,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运产生的。文章就“新共产主义”主要理论观点和如何看待新“新共产主义”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党的十二大召开以来,我院有140多名学生自动成立了十一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学小组。工科学院的大学生成立这样的自学小组,是三中全会之后,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件大好事情,这一事实本身是十分令人可喜的。马列自学小组的活动,无疑是大学生接受共产主义教育的好形式之一。我们应该以满腔的热忱,扶持这一新生事物,使这一活动能够在大学生中蓬蓬勃勃,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笔者对79级,80级,81级自学小组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纷纷来到党的一大会址──上海兴业路76号石库门楼、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瞻仰、参观,接受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1921年7月 23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会址设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解放前曾改称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76号),原是李汉俊哥哥李书城家,会场在楼下客厅,中间一张长方形的大餐桌,周围放着16把椅子。 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开幕。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来自长沙的毛泽东、何…  相似文献   

17.
据罗马尼亚《社会未来》杂志1981年第4期(7—8月号)报告,罗马尼亚青年问題研究中心和社会政治科学院与国际社会学协会下属的“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合作,于1981年6月3—5日在罗马尼亚的青年夏令营地科斯蒂內什蒂举办了題为《青年与当代社会》的国际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保加利亚共产主义民主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附设青年问題研究中心的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的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央青  相似文献   

18.
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新观点进行梳理,包括:塔克和穆尔关于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思想的讨论;卡弗等学者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那段著名的话是否代表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真实看法的争论;由穆尔引发的劳勒与奥尔曼之间关于马克思是否市场社会主义者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六月十四、十五月,上海青少年研究所召开了本市工业系统部分青年研究会会员及青年研究小组代表座谈会,就当代青年工人的现状和特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志们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研究课題,就当代青年工人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议论到了对当代青工的素质到底应如何估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以来,以巴迪欧和齐泽克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激进左翼学者重新开启了关于共产主义问题的讨论。他们认为,重提共产主义来源于社会主义能指的去激进化和共产主义观念的"不变量"。共产主义就是激进哲学和激进政治的观念;共产主义作为今天激进行动的理论前提,既要和20世纪共产主义试验中的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相区分,也要立足于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现实并与新的政治经验相结合。新共产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在非物质生产和认知性劳动之上的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关于智识工人和"剩余"人口的新的革命主体理论;关于人民建制权和弹性政党的组织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