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历史任务。城市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呈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对城市生态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对于现代城市而言,其内部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自然物质交换规模不断扩大、不同种类生物之间接触机会不断增多,对城市长远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新时代加强城市生态治理并促进治理效能提升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观念认识上再深化、在思维理念上求变革,推动城市生态治理在手段方式上更科学,在措施落实上更有效,擘画城市生态治理和城市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蓝图,提升城市的韧性和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城市生活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2.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生态文明意蕴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所秉持的生态政治立场显示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不断激化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发展模式的彻底否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方略,体现了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谋略;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内涵包括三类范畴:自然界、人与自然界关系以及人类社会。随着世界绿色发展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但在践行绿色发展实践中我国依然面临许多突出问题。步入新时代,我国应当基于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在当前从自然界、人与自然之间、人类社会的物质变换现状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探索解决我国绿色发展实践受阻和生态困境的现实问题,坚持用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并立足本国国情,走出一条服务于国家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的要素分析,其立法需求主要体现在流域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制度特定化、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系统化、流域水污染防治制度具体化和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多元化四个方面。对照流域现有立法发现,中央立法针对性、支撑性不足,省级一般立法和白洋淀流域专门立法之间存在不一致,设区市立法的细化补充功能难以有效发挥等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究其根源,在于早期经济优先观念造成白洋淀流域环境保护滞后,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我国流域专门立法起步晚、经验少。为此,建议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满足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的现实需要:一是加快水事法律革新,为流域专门立法提供充分依据;二是梳理整合相关立法,完善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为核心的政策法律体系;三是先行先试,实现白洋淀流域地方立法特色创新。  相似文献   

5.
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发展为主线,分阶段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治理南海问题和推进区域合作的互动进程可以看到,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以及共同、合作与对话的安全观,坚持发展优先、致力于区域合作,坚持“东亚方式”与“双轨模式”,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妥处发展与安全议题的成功经验所在。这种地区经验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的理念具有高度共同性,充分说明两大倡议来源于中国外交的长期实践。未来,面对美国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地区变局,中国与东盟应坚持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理念,继续聚焦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性安全,从而确保南海形势的稳定并寻求最终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具有三大突出特色:一是再次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二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念;三是强调了中国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路线。中国外交开辟新局面需要把握好四个平衡:一是和平崛起与大国战略之间的平衡;二是全球治理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平衡;三是合作安全与国家安全利益之间的平衡;四是内向与外向之间的平衡。中国外交应当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深入推进,流域生态安全在国家安全、区域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方面的重要地位已经获得普遍认同。但作为一项跨学科议题,不同学科关于流域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认识仍存在明显分歧,造成了流域生态安全法律保障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法学视野下的流域生态安全强调的是流域法律关系和流域空间法律秩序,其法学内涵是指国家保障人类所处流域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流域生态安全法律关系的复杂性、衍生性、跨域性特征及其客体属性所决定。实现流域生态安全法治保障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流域立法体系、推动流域法律的生态化变革,以流域法治为载体推动法的生态安全价值客观化,以流域生态功能保护为核心建构流域生态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中,着眼于建立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国家安全制度与工作机制,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有效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等。这一系列举措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主要表现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得到防范化解、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持续提升、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全面强化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及成就充分说明,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3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3月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宣传教育和依法打击并重,推动形成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思想自觉,创造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维护好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广大政协委员要从我做起,自觉抵制滥食野生动物行为,多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汇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赵可金 《当代亚太》2019,(6):前插1,4-25
边疆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意义。传统的边疆发展研究更多关注边疆经济发展本身的意义,更多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边疆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潜力,缺少有关边疆政治发展对边疆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事实上,边疆概念的本身就是政治权力建构起来的,决定边疆发展的关键是政治建制,而边疆的开发也是经略周边的重要依托。文章在构建周边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选择呼伦贝尔作为案例,检验中国的沿边开发战略及其效果,发现作为中国与蒙俄两国的边疆,呼伦贝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态从根本上受当时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建制的左右。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呼伦贝尔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政治建制的水平和形态,而该地区的开发及对蒙俄的开放也将拓展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李慧明 《欧洲研究》2012,(1):81-99,2,3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全球性特征,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革新及市场化所形成的生态产业对于一国未来发展潜力及经济地位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国家生态产业的力量越强,则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气候政策,其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也越积极与超前。本文通过对欧盟15个成员国生态产业和气候政策立场的分析考察证实,生态产业实力较强的德国、奥地利、荷兰一直是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积极"领导者",而生态产业实力相对较弱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爱尔兰是欧盟气候政策的"拖后腿者",处于中间地位的英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卢森堡总体上政策立场趋于积极,法国、芬兰、瑞典情况复杂。因此,本文认为,生态产业实力的大小是决定欧盟成员国气候政策及其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立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提出的关于澜湄流域治理的新机制,水资源合作是其中的重点,而水资源安全治理是澜湄水资源关系的实质。本文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视角研究水资源安全治理,解读亚洲安全观框架下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分析影响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的因素,并深入阐释澜湄水资源安全合作机制的内涵、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而就中国参与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我们要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都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为基础,实现两者融合发展,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列出,深刻回答了如何解决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一时代课题,表明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领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安全问题治理。在公共安全治理领域,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要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价值取向与实践遵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公共安全领域各种风险与挑战并存,必须将人民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源头治理、专项整治、重点监管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切实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边际 《新民周刊》2012,(49):78-79
宁波下一步要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宁波在长三角的位置十分显眼,从历史到现实,与上海的关系也历来十分紧密。日前,宁波市发改委主任柴利能接受了新民周刊和新民晚报记者的联合采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社科类综合学术刊物。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理论研究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实践,以科学的态度不断追踪相关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突出政治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领导(学)研究、政治研究、经济研究、国家与全球治理、社会与人口等栏目。  相似文献   

17.
史可 《中国政协》2020,(1):34-3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鲜明回答了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  相似文献   

18.
皮埃尔·卡蓝默先生,您是法国人类进步基金会的主席,该基金会致力于推广新的治理(gouvernance)理念,您本人在中国与欧洲以及欧洲和非洲的交往和推广治理方面也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丰富的政治理论,其中关于环境问题即政治问题的规定性话语,不仅包含强烈的民生愿景取向,而且高度关切当下的生态环境,运用环境揭丑和信心激励策略进行生态文明的政治动员,特别强调行动导向,实现了环境保护叙事向环境政治实践的转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意蕴,融政治取向、政治动员和政治实践于一体,契合了政治...  相似文献   

20.
能否与问责有效衔接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在“功能显效”阶段关注的重点问题,但却遭遇三大阻滞因素:理念定位层面价值认同有限、实施推进层面系统思维欠缺以及具体操作层面行动指引不足。解决问题的三重路径包括: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问责的有效衔接事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事关加强基层腐败治理、事关构建国际话语平台;运用系统思维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问责衔接机制的制度贯通;优化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问责衔接机制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