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舒远招 《求索》2010,(1):85-88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存在指人们的社会存在,即人们在社会关系之中展开的现实生活过程。该过程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因此,物质生产活动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物质生产方式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方式。在这样一种社会存在即能动的活动过程中,内在地包含了意识要素。在国内哲学界,人们总是把马克思所说的“人们的社会存在”,误解为“社会的存在”,即把“社会”而不是“人”当作了社会存在的真正“主体”,人们还总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归结为“物质生活条件”,试图把它物质化、客观化,并取消其中所包含的意识因素。对马克思社会存在概念的误解,表明人们并未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存在即生活”的哲学洞见,因而未能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当作一个真正的总体概念来看待。在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时,海德格尔对存在与存在者所作的区分具有重大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2.
“四霸”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股地方恶势力,它的犯罪能量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日趋严重,已为各级公安司法机关密切关注。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四霸”犯罪是重要因素之一。1983年全国范围的第一次“严打”战役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开展对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锋芒连年不减,刑事犯罪案件上升的势头基本上得到遏制。但是,此消彼长,“四霸”蛰伏犯罪的能量依然不小,一些地方甚至发展到与政府机关分庭抗理的地步,犯罪气焰十分猖极,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给经济建设带来了…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刑事犯罪已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影响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纵观当前刑事犯罪的走势,可以概括为:犯罪数量逐年增多,犯罪性质日趋严重,犯罪技能不断提高。河北省石家庄市1984年共发生刑事案件2464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松涛 《新东方》2000,(1):41-44
黑社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以及经济秩序都产生严重危害的犯罪组织,至今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有组织犯罪集团,它是一个反社会系统的亚文化群。犯罪是阶级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犯罪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危害更大。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境外黑社会势力将不断渗透到我们国内,我国黑社会犯罪将日趋严重。因此,全社会必须提高对反‘黑”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使用广泛的三个概念,其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文明这个概念也经常使用,含义电不大统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这个词就出现了三十五次。至于说到今天我们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分别称之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有时把文明作为历史分期的方法,它用来与蒙昧、野蛮时代相对比而言;有时把文字的产生作为文明时代标志的开始;有时把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政治组织代替氏族组织、社会分成对立的阶级,作为文明的特征;有时又把阶级,特别是国家的产生、作为文明时代的标志,称之为文明国家。因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一、资本主义市场是孳生法人 犯罪的温床 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观点来看,犯罪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并受其严格制约的。同样,法人犯罪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也是有其经济条件的。它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种与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1994,(5)
农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改革开放给农民们带来饱暖的生活,物质上得到提高。而精神上,却仍是“贫困户”,尤其是“法盲”!近几年,农村刑事犯罪率急剧上升,重大恶性犯罪、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特别是拐卖人口犯罪十分猖獗。 人们面对的是如此严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陈伟 《公安学刊》2002,(1):15-20
经济发展中的治安环境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是刑事犯罪问题。建国以来50年间 ,杭州市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刑事犯罪经历了三个时期、四个高峰。从两者的发展过程看 ,经济发展与刑事犯罪的关系反映了以下基本规律 :1.经济发展不是导致犯罪增长的必然因素 ,但对刑事犯罪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刑事犯罪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 ,对经济发展起严重的破坏作用 ;3.经济发展既是引起刑事犯罪增多的重要因素 ,又为控制和减少犯罪创造了条件。目前 ,杭州市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犯罪增长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主要由四对基本矛盾引起。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犯罪防控机制 ,包括打击、防范、管理、法律、教育五个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那个年代,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一个没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最无权利和权力,正如《国际歌》中所说:“一无所有”。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这个最受剥削、压迫和奴役的阶级,为它的解放呼号,为它的解放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犯罪概念犯罪是指危害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由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当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统治,就把某些危害本阶级利益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可见,犯罪从产生之日起就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犯罪也不可能永远存在,它将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犯罪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具有鲜明的阶级内容。不同的阶级,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改变的理论,也就是说,作为他们的国家理论主题的是阶级统治工具,而不是社会管理。但是,这不能说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不包含国家管理的思想。事实是,他们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同关于代替这一社会形态的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认识和管理方式的构想,都包含着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管理的初步思想。  相似文献   

12.
广东的“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从一开始就确定着重研究改革开放十年来的刑事犯罪。本文是我们在研究中初步形成的一些基本看法。近十年来,广东的刑事犯罪活动出现了明显的恶化趋势,社会治安问题愈来愈成为困扰人民和政府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从1983年开始为期三年的“严打”,成效和作用是肯定的,确实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起过遏制作用。但是,并没能改变社会治安恶化的趋势,刑事犯罪活动仍  相似文献   

13.
犯罪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病态的社会现象。因此,要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犯罪的原因,必须研究这个阶段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律和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诸种矛盾。一、初级阶段个体需要的冲突和异化是产生犯罪的根本原因犯罪现象是由许多个体犯罪行为构成的。研究犯罪原因其实质就是研究造成人们犯罪行为的原因。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机所支配的,而人们的动机是由其需要所激发的。需要驱使人们趋向某个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些著作中指出,满足需要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动因。“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①“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新时期 ,刑事犯罪总量持续上升 ,性质不断升级 ,后果日趋严重 ,并出现了犯罪区域分布、犯罪类型、犯罪主体、犯罪方式手段等方面的一系列新特点、新变化。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 ,刺激和诱发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不断产生。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触及个体和群体利益 ;市场经济的属性刺激和强化人的功利意识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一系列“城市病” ;高新技术诱发作案技术更新 ;经济全球化带来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全球化大流动。但这是暂时的、短期的 ,只要治理措施得当 ,犯罪问题是可以控制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犯罪控制的强大物质基础 ;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是犯罪控制的重要途径 ;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犯罪控制的治本之策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是犯罪控制的特殊而有效的手段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犯罪控制的根本出路所在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建设是犯罪控制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反社会现象,其产生不是一元的因素,而是多样因素,但不是无主次之分,而是有着严格的层次。本文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犯罪的根源所谓犯罪根源,是指产生犯罪决定性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言,犯罪不是随心所欲产生的,而是社会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而出现,随着阶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型毒品犯罪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前沿》2010,(5):79-82
目前,在我国由新型毒品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不仅诱发了大量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认识到新型毒品的泛滥与国家惩处此类犯罪活动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密切相关,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由于立法上的不足导致对新型毒品犯罪查处和打击不力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深入探讨如何完善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前沿》2001,(3):55-57
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的重要现象 ,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社会现象 ,也不是在任何时空背景中都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 ,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阶级关系及其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是人们陷入左或右的误区的重要认识根源。1 .社会与阶级人类对于阶级、阶级斗争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过程 ,总是从低级到高级 ,从不够深刻到比较深刻地向前发展的 ,即经历着黑格尔和马克思所喜欢讲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客观过程。这种过程不但适用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论产生之前 ,而且适用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论产生之后。从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就不断地…  相似文献   

18.
一、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实现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历史发展,大体有五个阶段的进程。一是马列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权理论,包含了工人阶级政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时,他们在考察、分析英、法、德等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上,于1847年提出无产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两种形式的构想:一种是在无产者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可以直接建立这种统治";另一种是存在大量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而已。“既然他们正是作为一个阶级而进行统治,并且决定善某一历史时代的整个面貌,不言而喻,他们在这个历史时代的一切领域中也会这样做,就是说,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而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指出:阶级形成“是经过两条道路产生的”。这就是,一、原先的社会公仆逐步蜕变成社会的主人;二、财富分化,剥削和被剥削关系的产生必然导致阶级的划分。恩格斯关于古代阶级形成的论述,对于我们认识现在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研究阶级形成的历史和消灭阶级的条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