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基层处在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2.
<正>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层是社会防灾减灾的第一防线,是安全隐患排查的第一关口,是应急救援处置的第一现场,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切实抓牢基层基础,才能实现风险隐患“发现得了、处置得早、解决得好”。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本文邀请专家围绕主题,阐述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六个着力点,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基层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努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自机构改革以来,各地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边组建、边探索、边应急,不仅逐步健全了基层组织体系,理顺了工作脉络,成功应对了各类自然灾害和应急事件,同时还从多方面提升了应急管理能力,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地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浙江,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风险防控五色图、应急管理安全码的应用,基层预警感知网络的建设,提升了对各类风险精密智控、精准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省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点多面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和挑战,安徽省努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通过完善应急组织领导体系、基层灾害防范体系、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基层应急处突保障体系、安全宣教体系、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全方位、宽领域加强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是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2年,科学技术部、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基层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作,切实打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本文介绍了山东省滨州市“一”套物资运转体制、“一”张物资储备网、“一”链协同管理平台、“一”体通用保障机制的乡镇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模式,探索了有效提升基层物资保障能力的途径,以期为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抗灾自救能力,普及全社会安全生产应急知识,提升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5月7-13日,湖南省临澧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主题的应急宣传周活动,重点宣传常见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以及基本的防范措施、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常识。  相似文献   

8.
<正>卫星遥感是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之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将防灾减灾与应急反应综合应用作为重大应用领域之一。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方面,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要求“稳步推进卫星遥感网建设,开发应急减灾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和自主运行管理平台,推动空基卫星遥感网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应用”。2022年6月,  相似文献   

9.
北京"7·21"暴雨灾害暴露出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及预警机制方面的不完善:政出多门,信息不畅,缺乏统一指挥协调的管理机构,预案操作性、可行性不强,导致抢险救灾不力。我国应制定《灾害应急管理法》,依法防灾治灾;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预警与危机处置管理;建立城市居民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学习演练机制;建立社会化的抢险救灾联动机制,以应对灾难危机。  相似文献   

10.
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能否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准确作出应急预警,是检验相关机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试金石,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1月8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1月10日,5件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开始陆续发布;1月22日,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开始陆续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提升社会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在我们的社会中,日臻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就是一块坚实的盾牌,阻挡着“潜伏”在我们生活每个角落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彭雨琦 《中国减灾》2023,(13):20-21
<正>“智慧应急”建设是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安全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能力的新举措、破解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难点堵点问题的新手段。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成立广西应急指挥中心,为突发事件防控、应急处置、恢复重建、技术创新等方面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支撑环境。与此同时,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大力开展数字化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鄂政办函[2017]4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7年7月28日湖北省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1总则1.1目的1.2工作原则1.3编制依据1.4适用范围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应急组织机构2.2部门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3.1预警监测3.2信息报告3.3分类处置3.4债务风险事件级别4应急响应4.1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4.2财政重整计划4.3舆论引导4 4应急终止5后期处置5.1债务风险事件应急处置记录及总结5.2评估分析6保障措施6.1通信保障6.2人力保障6.3资源保障6.4安全保障6.5技术储备与保障6.6责任追究7附则7.1预案管理  相似文献   

13.
构建监狱安全长效机制是监狱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根本着眼点是监狱安全制度、监狱安全监测监控、监狱安全评估预警及监狱安全应急处置等实施效能的稳定与不断提高。构建监狱的安全长效机制,应在统一的安全制度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监狱安全监测监控措施对监狱进行防护,同时通过监狱安全评估预警机制来评估和调控监狱的安全状态,并通过适当的监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将监狱调整到相对“最安全”和“风险最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向藏东高原过渡的深山峡谷地带,受地理条件影响,地震、暴雨、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多发重发。这里不仅是16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也是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极大的考验。这些年来,在深刻总结自然灾害教训的基础上,北川县注重运用风险普查成果,制定“三张网七清单”,提升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山区县的防灾减灾“新路子”,在多次灾害面前打出“提前量”,实现了人员“零伤亡”,切实为百姓筑牢了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15.
吴明华 《公安学刊》2006,(6):I0004-I0004
近年来,位于浙西东大门的龙游县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品位和知名度迅速提升。作为维护一方平安主力军的龙游公安局,坚持科学的稳定观,以打造“全省最安全县城”为目标,打击和防范双管齐下,管理与服务齐头并进,有效推进了“平安龙游”建设。一、稳定至上,确保大局平稳。加强情报信息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新模式。健全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专案经营机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排查化解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规范应急处置方案和程序,提高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与水平。延伸“大接访”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针对极端气候环境和日益显现的社会深层次矛盾,沈阳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做好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资和技术准备,加强预警预测、预案管理、信息平台和应急救援等应急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处置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本期编发一组市政府应急办近期组织的相关研究文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遵循一定准则,经政府规划、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能够为居民提供紧急疏散、临时生活服务的安全场所。作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能够起到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作用,对降低灾害损失影响、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增强我国城乡安全韧性、提升基层抵御灾害事故风险能力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作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常年面临台风、暴雨、高潮位、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以及防汛防台压力,切实做好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守住城市安全底线、为百姓筑起民生安全网,是上海应急管理工作者的根本遵循。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以来,如何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在机构自身建设的同时,实现了自然灾害防治、应急保障提升和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田琳 《中国减灾》2023,(7):24-27
<正>灾害信息员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上报的关键力量,在提高基层灾害应对时效、降低灾害损失影响、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多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各种举措,不断建强队伍、夯实物资、落实保障,提升了各级灾害信息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灾情统计报送、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等方面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成为百姓安全的“守护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23,(21):26-29
<正>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面对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全体应急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忠实践行“四句话方针”,积极发挥“两个优势”、着力“两个根本”、把握“两个大局”、坚持“两个至上”,齐抓共管、协同联动,抓统筹、强组织,抓预警、强防范,抓预案、强推动,抓宣传、强基础,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事业向前发展,为灾害防治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