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青年婚恋时尚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恋时尚随时代而动又反映时代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当代青年作为现今我国婚恋的主体,他们的婚恋观念和婚恋行为也随之流变,表现出新的婚恋时尚。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婚恋及其对当代青年现实婚恋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婚恋作为一种新的婚恋交往方式,正以其特殊的方式改变着青年一代现实的婚恋关系。如何看待青年“网络婚恋”及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是论述其对现实婚恋影响的前提。本文从厘清“网络婚恋”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并从技术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人的心理层面阐述青年网络婚恋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网络婚恋与现实婚恋的比较中,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对青年现实婚恋关系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的复杂多面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期待婚恋程度以及择偶状态的不同,本文将都市单身青年的婚恋态度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对北京市单身青年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当比例的单身青年持有负面婚恋态度,或焦虑,或佛系,或恐惧,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婚恋迷茫中。本文从整合取向社会工作视角出发,以“人在情境中”为分析框架,从个体、社会环境、个体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系统性探究了单身都市青年负面婚恋态度的生成规律和机制。为此本文建议采取系统性、整合性的干预之道,从实现青年个体增能、促进青年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营造包容支持的社会环境三个层面,解决青年的婚恋问题,促进单身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理性的婚恋态度。  相似文献   

5.
陈慰 《青年探索》2010,(1):58-62
婚恋问题是每个年轻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各个时期青年的择偶标准、婚恋风俗、家庭形式等又都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我国青年的爱情观念经历了一个从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变、从一元取向到多元取向转变的过程,反映了中国新时期人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逐步实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是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除积极的转变之外,当代青年也在婚恋观念与行为上萌生了不少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婚恋动机、责任意识、科学知识等方面对青年进行积极谨慎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以往青年婚恋问题研究对农家子弟这类特殊群体关注不足。本文以"90后"农家子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来探讨这一群体的婚恋困境。研究发现,"90后"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是其生命历程累积劣势的结果。家庭背景与教育背景双重劣势的农家子弟在城市婚恋市场中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其面临的婚恋困境表现为:"过度单身"与恋爱经验缺乏;教育同类匹配与择偶范围狭窄;阶层内择偶与择偶难度增加;社会资本缺乏与择偶机会有限;经济资本薄弱与婚姻市场地位边缘。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与其生命历程中渗透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高校扩招与学历贬值、社会阶层固化风险加大等社会结构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恋爱与婚姻是青年人的终身大事。我军基层官兵处在青年期,大多面临着恋爱和婚姻问题,遭遇婚恋挫折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各级管理者要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婚恋受挫官兵振作起来,积极热情地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的婚恋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倡导的婚恋价值观的主流导向,但整体上看大学生们的婚恋观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体:恋爱动机与行为错位,择偶标准上自我中心与追求纯洁情感同步,择偶方式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婚恋责任感、忠诚感与性宽容度相冲突.其中,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们的“爱情理想”日渐变弱、现实性增强,婚恋观中在“性宽容”程度上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婚恋观一定程度上受党员、团员等政治组织成员身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武汉青年婚恋交友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的婚恋交友状况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青年婚恋交友状况的发展和变化,而青年的婚恋交友状况又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次调查基于武汉青年婚恋难、交友难问题,找出解决青年婚恋交友障碍的根本原因,提供相关对策,引导和培养武汉青年科学文明的婚恋观念,进一步推动武汉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勃 《青年论坛》2008,(6):38-40
任何一代青年人的婚恋选择都脱离不开其所处的现实的时代背景,“80后”的青年亦然。由此,他们在婚恋选择上表现出与前辈不同的突出特点,如日益注重婚恋选择中个人权利、个人幸福和人格尊严;崇尚民主、平等,追求个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的独立地位和自主发展;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等。笔者以为上述特点主要源于市场经济的施行发展及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辰 《今日广西》2008,(17):23-24
恋爱长跑20年终于“修成正果”的刘嘉玲。在结婚前接受访问时有很多感慨,其中就有:“我相信门当户对,生活习惯相同自在得多。”世间没有“婚恋手册”之类的书,所以没有经验的后来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多是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取这方面的智慧。没有想到,“门当户对”这四个字,从封建迷信时代走到现在,从被完全摒弃的谷底,重新被视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2.
2000年至2002年,笔者作为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研”项目负责人之一,在云南省德昂族社区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田野调查,其中关于德昂族婚恋习俗的变迁,比较富有情趣,有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德昂族的传统婚恋习俗,说起来极富浪漫色彩。德昂族未婚青年恋爱自由,过去,小姑娘和小伙子在15、16岁以后就可以加入青年组织,集体或单独地进行“串姑娘”活动。“串姑娘”就是小伙子到姑娘家去串门,在谈话或对歌过程中建立恋爱关系。集体串姑娘是男女青年的集体交友活动,通常在节日或婚礼时举行,一般是在青年头头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剩男剩女”现象形成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青年探索》2014,(4):74-78
“剩男剩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既有制度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因素的影响,还有自身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门当户对”的社会择偶标准和社会结构压力在青年身上的内化,以及青年自我同一性的延迟和对婚姻家庭的“心理恐慌”,分别从制度、社会和青年本身等方面,催生出了当代社会的“剩男剩女”现象。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诸主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和作用大都是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发生的。大学不但要传播新知,传承文化,更要通过人文教育和品德教育,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恋爱、婚姻和家庭,既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个重大因素。大学生有怎样的婚恋价值观,既关乎大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风气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恋是青年个人的人生大事,青年婚恋则是家国大事。本文在回顾共青团服务青年婚恋历史的基础上梳理现状,分析新时代青年婚恋及其服务中出现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并探索共青团服务青年婚恋模式的新发展。共青团服务青年婚恋的模式优化,可在以长链完整服务、以社交推动婚恋、以制度保障婚恋、以定制服务多元、以科学促进发展、以公益获得收益等六方面重点着力。  相似文献   

16.
<正> 态势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青年婚恋家庭观发生了嬗变。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城市青年在婚恋家庭观的变动中,总体上呈现出开放、宽容、务实、自主的态势。1、青年的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婚外恋、婚前性行为、离婚现象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上行空间”。改革之前,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是相当保守的。是否可以“偷吃伊甸园禁  相似文献   

17.
"第五代人":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代人”:当代中国的新族群 “第五代人”之优势与不足 “第五代人”之“后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 青年文化对社会的“反哺”功能将大大增强 “第五代人”价值观的分化之势 “第五代人”价值观的趋同之势  相似文献   

18.
恋爱和婚姻是青年的重要人生课题,青年群体的婚恋观念及价值取向是影响个体婚恋行为模式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青年婚恋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学术界对于青年婚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较为多元。在研究内容上,涉及青年婚恋观念与行为变迁、婚恋节目折射的青年婚恋问题以及青年婚恋困境等方面;在研究的特殊群体上,以农民工群体与高学历人群为代表;在研究方法上,包括以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的定量统计方法以及以访谈法为基础的定性研究方法。基于对青年婚恋研究的回顾,未来对青年婚恋相关议题的研究,应注重新形势下青年婚恋行为模式的系统性研究,从多学科视角分析青年婚恋行为与问题,进一步扩展青年婚恋的调查研究地域,并将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青年农民婚恋、生育心理浅探谭秋桂青年是社会的寒暑表。许多重大的社会事件都会在青年的心理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又通过他们的行为反映出来。探讨青年人心理的特点就可以抓住时代的脉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面临婚嫁的青年农民,在对自己的终身大事作出抉择时,...  相似文献   

20.
当前,“90后”青年因感情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越来越多,这其实折射出的是“90后”青年爱情观嬗变问题。由于成长于特定的历史时代,“90后”青年的爱情观己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恋爱动机多元、恋爱方式大胆、恋爱过程简单、恋爱态度前卫等。这种恋爱观的形成是社会文化宽容、价值多元与网络传媒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爱情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引导“90后”青年树立科学的爱情观,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担责任,净化网络传媒环境,强化爱情观教育,加强沟通与疏导,打造积极健康的婚恋文化,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