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命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位一体"的生命伦理教育教学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优化其中价值观、人生观及法律基础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时期,同学们经历着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上。大学生的情绪具有两极性、冲动性和压抑性等特点,使得他们容易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大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调适情绪的技巧,是尤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成瘾引起广泛重视,网络成癌大学生有其特殊的人格特质,他们知行不一,人格没有统整.生命教育必须笼罩人生整体及其全部历程,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内化陶冶其人格情操,达到知行统一,使其人格统整.实施生命教育围绕四大主题,通过生命教育课和渗透式两种途径展开.  相似文献   

4.
随着整个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西化,人生观与价值观错位,人生信仰淡化,生命意义感消退,使得生命意义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党针对新形势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但为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提供了核心的教育内容,而且还为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提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及其最高境界,对于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的导引,是当前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最为有效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灿军 《世纪桥》2008,(10):103-105
生命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位一体”的生命伦理教育教学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优化其中价值观、人生观及法律基础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6.
空虚是当代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根源,空虚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呈蔓延趋势.空虚化的成因主要是大学生对大学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信仰、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缺失,以及对网络过度依赖.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疏于自我管理、生活无意义、认知模糊、缺乏激情、意志消沉等方面.遏制和克服空虚化方法是要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环境,最终使大学生具有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对德性的追求是人类福祉的重要部分,也是道德信仰和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信仰作为人类追求的一种最高价值目标,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人生幸福的最终依托。透过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冲突表象的背后,其实还蕴含着更为深层次和复杂的因素,究其根源在于道德信仰的缺失。因此,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从重建主体的生命基石,重塑道德信仰入手。  相似文献   

8.
曹思佳 《湘潮》2016,(1):63-64
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视生命的意义、彰显生命的功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68名在内地大学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以内地大学生作为对照,采用社交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考察了在内地大学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并探讨了港澳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结果发现,港澳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内地大学生,且港澳台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港澳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均对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治价值观的核心是解决政治为谁服务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但全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这是政治价值观认同的重要现实基础。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促进国际社会整体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中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内涵更具有世界性意识、全球合作意识和全局性系统意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认同要以全人类为认识论基础,以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为方法论基础,以人类实践活动为实践基础,积极反映当代世界性生产方式和交往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引起广泛重视,网络成瘾大学生有其特殊的人格特质,他们知行不一,人格没有统整。生命教育必须笼罩人生整体及其全部历程,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内化陶冶其人格情操,达到知行统一,使其人格统整。实施生命教育围绕四大主题,通过生命教育课和渗透式两种途径展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7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5次的网络团体辅导,探讨网络团体辅导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改善作用.结果 表明,经过干预后,7名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下降,团体支持、团体学习和团体赋能感是三个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同时,就网络团体辅导所存在的设置、临在和量身化环境三个问题说明可能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3.
艺术类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中坚力量,培育艺术类大学生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而其核心在于内化。科学把握艺术类大学生内化"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准确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内化"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努力探索艺术类大学生内化"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困境的破解路径,是有效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内化"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大学时期是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然而,逐年增多的大学生自杀、暴力事件突显出我国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乏和生命责任感的淡漠。应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生命,提高生命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发现,在生命意识、人生追求、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方面,与家人的亲疏关系与"90后"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呈明显的正相关。在这四个方面,亲子关系亲密的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亲子关系疏远的大学生。由此得出结论,家庭亲疏关系是影响"90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能否产生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家庭能否成为大学生重要而持久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改变大学生的消极生命意识和人生态度,必须同时改变其亲子关系与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6.
田华 《实事求是》2016,(1):15-1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基于信息社会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分析信息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阵地,引领时代精神,努力探索信息化情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育途径,使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转化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王海杰 《世纪桥》2011,(13):64-65
价值观教育是"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90后"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庞大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全新挑战和重要任务。在客观分析"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他们价值观发展的因素,提出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张秀敏  何源 《世纪桥》2008,(7):90-91
大学生网络成瘟引起广泛重视,网络成瘾大学生有其特殊的人格特质,他们知行不一,人格没有统整。生命嫩育必须笼罩人生整体及其全部历程,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内化陶冶其人格情操,达到知行统一,使其人格统整。实施生命教育围绕四大主题,通过生命教育课和渗透式两种途径展开。  相似文献   

19.
吴欣烨 《世纪桥》2023,(2):91-9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回答大学生现实的生命问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下,关注大学生网络生命形态、生命互动形态和精神生命新形态,提出优化网络传播的信息,澄清生命假象;提出优化生命教育内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命教育协同育人功能;提出整合本地社会资源,拓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场所。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表现欲强,但心理素质较差,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大学生情绪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冲动性和理智性、外显性和内隐性两极性的鲜明特征,有时也会引起焦虑、自卑、怨恨、嫉妒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难以营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恰当运用情绪宣泄、情绪转移和情绪升华法,能够有效矫治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