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信息来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工作逐步从简单走向成熟,在60年代完成了一系列专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长篇文件。虽然中情局在分析与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时有不少错误,但是也不乏深入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叶政 《唯实》2012,(6):9-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变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苏论战干扰了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在意识形态建设方法上强化了对"革命思维"和"斗争哲学"的路径依赖,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加速其呈现出正误交替并行的发展趋向。这场论战既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主流意识形态建构逻辑的认知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近年来解密的美国情报档案,梳理和分析美国情报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和政治运动的评估,试图概括出美国情报界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所进行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三反五反等运动的主要认识,并将这些认识与目前我们所认识到的史实进行对比,讨论美国情报的主要特点,进一步分析这些情报评估对美国对华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1958年4月上海提出工业向"高精大新"方向发展的方针后,该方针先后经历了从"高精大新""高精大""高精大尖"到"高精尖"的不同表述;"高精尖"也从一个工业发展方针演变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共同指导方针。它的贯彻实施,使上海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初步建设成为全国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功范式和样本,对上海乃至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于明星 《党的文献》2022,(5):102-108
上海是中国近代体育的重要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的体育事业获得新生,群众体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积极贯彻新体育的理念和精神,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上海通过思想宣传教育,改变了农民群众对体育的偏见,并积极采取多种举措开展了各项体育活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上海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修建体育场地与设施、依靠青年带动引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围绕农业生产采取多样化的体育形式、增进城乡交流、举办农民运动会等途径,有效推动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锻造了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强健体魄,还改善了农村的社会关系,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强化了农民群众对新社会新国家的政治认同,以实际效果展现了新社会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6.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随即开始对中国是否出兵朝鲜予以情报评估。以中央情报局为核心的各个情报部门首先对苏联影响下中国出兵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其次评判中国参与战争的意图及能力,最后以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中国政府发出的公开警告。事实证明,美国的情报评估出现了重大失误。这种失误主要在于,美国决策层对情报的判断,受中央情报局的强烈影响,没有站在中国政府主要担心国家安全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没有充分意识到在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东亚国际紧张局势下,美国对朝鲜的军事干预对中国领导人固有的安全担忧所带来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劳动妇女运动与知识妇女女权运动之间的分歧开始浮现。本文用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两个分析性概念理论化20年代的两种妇女运动。围绕20年代妇女参政的论争,分析和展示两种妇运范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歧和共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几次调整其对中对苏战略,形成了由"一压一和"到"双和"再到"和中抗苏"的变化轨迹。受其影响,中苏关系呈持续对抗状态但避免了大战,且两国在严峻的武力对峙态势下也酝酿、积蓄着改善关系的积极因素。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战略基点在于如何从中苏关系的现状中渔利,这就决定了美中关系的正常化在20世纪70年代迟迟得不到实现,既使在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也仍是在低谷中徘徊。  相似文献   

9.
1962年,根据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和中国即将拥有核武器的形势,肯尼迪政府初步确立了与苏联进行谈判来分化中苏同盟并阻止中国核力量发展的政策。从1962年至1963年,肯尼迪政府不断采取外交主动,先后就核禁试和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与苏联进行了日内瓦谈判和美苏英三方会谈,并最终促成了部分核禁试条约的签订。作为"选择性迁就"式楔子战略实施的具体策略,肯尼迪政府与苏联有关禁止核试验的谈判以及部分核禁试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苏之间既有的分歧和争论,加速了中苏同盟关系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关于美国问题和中美关系,陈云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抗战胜利后,陈云对国共两党以及美苏两国等四方力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复杂博弈,特别是对美国对华政策和美苏、美蒋关系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时东北问题的实质是美苏两国的战略争夺,虽然由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两面手法和美苏的战略博弈,东北地区的斗争是停停打打的长期战争局面,但从全国范围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后,陈云就新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美关系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的长期经济封锁,但也要看到他们不可能把中国完全封锁死,要随时掌握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打破封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又指出,美国不承认不一定是坏事;中美两国国情差异很大,中国只能走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之路;对资本主义要很好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提出,应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中国与苏联以及西方国家的交往;既要看到外国的情况,又要看到中国的实际;要把搞外汇当作一个大题目来做,并且手头一定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这些观察与思考,紧紧把握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以及我们党在对美外交上的战略考虑,始终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以及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相连,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需要,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切实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发现的俄罗斯档案资料为基础,较为全面地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末最负盛名的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对中共高级军事干部的培养,重现了刘伯承、左权、屈武、陈启科、刘云、黄第洪六名中共学员在军事学院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揭示了他们在校表现及其选择革命道路与该学习时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宣布我国进入原子能发展的新时期,并估计可能有十年或更长一点的和平期。这是毛泽东对新中国第一个战略机遇期的初步判定,并认为在客观上中国共产党已经具备了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条件。毛泽东倡导的技术革命确定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展目标,中共八大为此做出战略决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略机遇期在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也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波折。客观、全面地评价毛泽东把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略机遇期上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教训,对21世纪中国正在把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借鉴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化冷战史研究的不断推进,诸如心理战略委员会(Psychological Strategy Board,PSB)等多家尚未引起学者特别关注的美国文化冷战机构越来越受到国际学界的重视,与之相关的档案资料逐步得到系统搜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14.
卢海燕 《新视野》2011,(5):53-55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以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为核心,反映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外延,根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逻辑而构建的一个结构体系。通过对服务结果、服务能力、服务过程三个维度的评估,一方面可以衡量一级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对东北工业基地的经略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从中国工业化的长期建设、工业的合理布局、国防安全等方面经略和建设东北工业基地。在民主革命后期,党中央即已充分重视东北的战略地位和工业基础。建国初到“一五”期间,中央将东北地区确定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基地。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对东北的重点投资和重点建设,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50年代末至60年代,为改变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状态,中央进一步确定了由沿海向内地纵深发展的部署,同时统筹兼顾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在经略东北的同时,带动内地工业更好地发展。“三五”期间,由于国家基建投资重点转向“三线”地区,东北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巩固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和限制。  相似文献   

16.
牛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出版了大量系统的通史类著作和高质量的专题研究著作,但其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非常缺少对中国方面的政策、行为和其他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7.
农业学大寨是新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它跨越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折射出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的变迁。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美国学者,特别是中国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农业学大寨问题给予了持续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行数年,学界对新医改绩效的评估,主要有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两种不同的路径。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在评估新医改绩效时,也应当把"获得感"作为核心指标之一。通过以北京市为例进行验证,发现医改获得感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地评估医改绩效。基于北京市的数据发现,2009年以来,北京市患者的医改获得感处于较高水平,"强基层"等一系列政策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困境。北京市进行试点改革的医院,患者的医改获得感平均得分高于非试点单位,表明医改政策显著提高了医改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危机与美国文化产业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尚伟 《党建》2009,(2):59-6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经济情况整体恶化,具体表现在收入、购买力、消费能力等各个反映经济水平的指数上。从收入情况来看,收入降低或者失业,迫使国民经济进入下降通道。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10亿美元减少到了193q年的不到680亿美元再降至1931年的530亿美元,并在1932年以410亿美元触底。  相似文献   

20.
1963年8月成立的史学“反修组”,主要承担撰写史学“反修”文章、编译苏联“修正主义”史学相关资料,以及为中苏边界谈判提供历史资料等任务。这一史学界的“反修”举措,充分体现出“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应被忽视的学术成果。本文力图通过梳理档案、比对亲历者回忆等方式,对史学“反修组”的发展沿革和运作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并从一个侧面揭示20世纪60年代“反修”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