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在,家住南漳县巡检镇指山坪村的李大爷再也不为农田用水发愁,上游堰坝里的水可以直接引到自己田地里了。他兴奋地对笔者说:“以后再遇到干旱,就可以在自家附近抽水抗旱了。”这是该县人大代表简怀会在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解决了老乡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0,(6):39-39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曾因缺粮买粮闹过几场外交风波。 周襄王六年(公元前646年)冬季,晋荐饥。荐,再也;荐饥,连年失败。国内粮食严重匮乏。因此,晋惠公派出使臣到临近的秦国买粮。秦穆公拿不定主意,等晋使臣离开宫殿后,问大夫公孙枝(子桑)说:“你认为应当卖给晋国粮食吗?”公孙枝答道:“主公重施而报,卖粮给晋国,对您有什么好处?不卖给晋惠公粮,其民众必定要怒恨他,离开他。  相似文献   

3.
范立强 《当代广西》2014,(24):30-30
正9月开学,领到400元爱心资助款后,贫困学生王阅再也不用为筹借书本费发愁了,她心怀感激,却不知这笔资助款在交到她手上之前,已走过了一段长长的路程。"每个学期资助400元,一年资助两个学期。9月份,我一次性领到了400元。"小学六年级学生王阅(化名)感激地说,很幸运能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这些钱可以用来交书费,买学习用品,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从王阅记事起,家里就只有爸爸,他身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说的是当年郑国有位士人上街买鞋,到了鞋店,发现在家里照着脚量好的尺码忘记带来了。这本来没有什么要紧,当时试穿,合脚就买,什么事也没有。而他不然,“宁信度,无自信也”,非跑回家去  相似文献   

5.
关于秘密     
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对我说:“妈妈,我跟你说一句话,你不能说出来的哦!”说完,凑到了我的耳朵边轻轻地对我说:“这是一个秘密。”“什么秘密啊?”我问了他一句,他马上不高兴起来了:“我跟你说了你不能说的嘛!”儿子半懂不懂什么叫秘密,可确实,不为外人道的才叫秘密。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秘密,可这个秘密似乎早已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什么时间合适 法官:“你竟敢在大白天闯进人家家里行窃!” 被告:“您前次审判我时,也是这么愤怒地说:“你竟敢在深更半夜潜入民宅行窃!请问法官,我该什么时候工作合适呢?”  相似文献   

7.
幽默五则     
《劳动保障世界》2009,(11):63-63
领带的问题 某人在沙漠中行进了大半天.口渴得直冒烟。在他快要走出沙漠时,遇到了一位推销员。后者劝他买一条领带。他说:“你行行好吧,我渴得连衬衣都想撕开了,还买什么领带!”推销员讨了个没趣便走开了。这个可怜人总算在沙漠边上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了一家酒吧.他急不可待地要冲进去。于是他对门口的侍者说:“快给我点什么喝的吧!”他的喉咙都快枯哑了。  相似文献   

8.
胡健 《公民导刊》2006,(12):55-55
有一次吃饭,一位朋友问我:“你辛辛苦苦写一年文章,能挣多少稿费?”我说:“没有多少。”他一笑说:“还是去买房吧。我在北京买了一套房,买的时候,每平方米8000元,刚过了两年,就涨到了1万元。我什么劲也没有费,两年就净赚了20万,等于你写10年的文章。”有一次开会,与北京的一位同行住在  相似文献   

9.
1996年元旦前夕,山东省青州市东夏镇堂子村61岁的张炳臻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手册,到镇民政所领取了46.8元的养老金,张老太太这是第一次领到养老金,高兴地说:“没想到,如今我们庄稼人也跟上班工人一样按时领钱,再也不为养老担心发愁了,这个办法好、真好”。目前,全市像张老太太这样领养老金的已有236人。1991年,国务院下发文件,在全国农村推行农上会养老保险试点。青州市政府将这项工作作为建立上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久1991年底开始在各乡镇铺开。为鼓励农民投保,他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  相似文献   

10.
网耕 《中国减灾》2005,(2):59-6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一个男孩送给他的女朋友一台汉显传呼机,温柔的对她说:“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调皮的说:“如果我离开这座城市,你就呼不到我了。”男孩得意的摇摇头:“我可是办了漫游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呼到你。”女孩问他,传呼号是什么,男孩说:“  相似文献   

11.
“现在好了,幼儿园就在家门口,我们家长再也不用为每天接送孩子而发愁了。新学校环境很好,宝宝喜欢,家长放心!”刚搬到上戈小区的居民陈杰兴奋地说。上戈小区是泰宁县的城西新区,大量居民陆续搬迁到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12.
毛病     
一位电机修理工生气地对同事说:“昨天晚上一对老夫妇用电话把我紧急喊去,我在他家里花了3个小时……,,“毛病杜到了吗?”“找到了L”“是什么毛病?”“两个老人互相戴错了眼镜。”毛病  相似文献   

13.
正位     
晚上,“正局长”气咻咻地回到家,连每日必看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也不看,一头倒在沙发上,一根一根猛抽烟。老婆小心地问了几句,他狠狠地把烟摁在烟缸里,恶声恶气地说:“明天写辞职报告,这开会摆牌儿的事再也不干了!” “百家姓”里没有姓“正”的,他姓郑。他也不是县公安局的什么“正局长”,而是政工科的“郑科长”。那为什么变成了“正局长”?这里头有个叫人笑不出来的笑话。有一回,他领了两个民警便衣下乡,明察暗访,路遇一个什么“长”欺负一个卖鸡蛋的白发老汉。他上前制止,那个“长”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斜着眼问他什么单位,什么职务。那两个民警为了压压对方的气焰,就说这是我们的“正局长”。在当时那种情势下,他也就默认了。那个“长”也许官小,一听他是“公安局长”,还是“正”的,就灰溜溜地认输了。这事在局里传开以后,大家就“正局长正局长”地叫,他十分十分尴尬,大大地发过几回脾气,说:“这玩笑万万开不得!”  相似文献   

14.
绝味     
席间,岳洪明说他曾在这里吃过一种绝味,这是他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的食物,他终生难忘。 满座皆惊。 什么绝味?这话引起高县长浓厚的兴趣。对这位从台湾来的不速之客,高县长照顾得无微不至。因为这是他在B县实施招商引资计划的第一步,他一定要使岳老先生此行感到全身心的满意。 “吃不到了,再也吃不到了!”岳洪明感叹地说。继而,他话题一转,又说:“我来B县的目的,一是来  相似文献   

15.
居家过日子,我是彻底 的“逍遥派”,工资全部上交,一切听从夫人安排,不问稻、黍、稷、麦、菽,不为稻粮谋。今年春节前,老保姆回乡探亲,正好案头工作告一段落,陪夫人上菜市场,置办年货,很长了些见识。先是买鸡。过好秤,卖鸡师傅二话不说,笑咪咪地把鸡宰好, 而且脱毛剖肚,收拾得干干净净,交到夫人手里。以后 买鸭、买鱼,莫不如此,全是免费服务。最后买米。挑了一包香米,正寻思这40斤香米怎么背回去时,夫人却转身走了。回头一看,店伙计已扛上那包米跟着我们来了。一直送到家里。也是免费的。 这些对大家早已司空见惯的“…  相似文献   

16.
在通往江西铜业公司德兴铜矿四号尾矿库大坝的乡村小路上,有一位退休警察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步履匆匆痴痴眷恋着他所热爱的事业…… 他,就是原德兴市海口镇派出所所长汪桂春。1995年,汪桂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岗位。人是退下来了,可心怎么也不踏实。家里的人都笑他有些痴,可奇怪的是,大坝离开了他,也显得特别不安宁。 “四号大坝的社会治安一天不安宁,我就一天不能安心退休呀。” 汪桂春的犟劲上来了,他放弃了喝茶、串门、安心休息的悠闲生活,又忙碌在四号大坝的土地上。 “听说汪老头退休了,这下可好了。”“我们还是小心为好,说不准他什么时候还会来管闲事。”“不怕,他回海口镇去了。”“今天晚上,我们……”  相似文献   

17.
我真后悔给爸买智能手机,更后悔教会他刷朋友圈。周一,我在公司被忙碌的工作牵得团团转,郁闷地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一个上午累成狗。”几分钟后,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全是爸发来的超长语音。我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赶紧放下工作躲进厕所收听。  相似文献   

18.
凶手的罪证     
“董事长,王明出事了。五分钟前,我和他通电话时,突然听到了他痛苦的‘呜呜’声和摔倒的声音,好像被人卡着脖子似的。”李珂在深夜给公司董事长陆季明打电话说。   “王明在哪里给你打的电话?”   “在他的家里,好像正在喝酒,我们聊天时还能清楚地听见玻璃杯中的冰块声。”   “好吧,你赶快报警,我马上就赶到现场。对了,你现在在哪里?”   “我现在在我家里。”   “你在家里先别动,有什么事儿我再与你联系。”   王明和李珂是丽达科技有限公司的两名高级技术人员。最近他们俩刚研制出一项新技术,如果投入生产每年…  相似文献   

19.
日用品“赤膊”出售 一位朋友在德国科隆考察后,准备买几件衬衫回国后送亲友。他很快就选好了三件。可是,当他付完款时,营业小姐交给他的却是没有任何包装的“赤膊”衬衫。当他索要包装袋的时候,那小姐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您再付两份钱!一份是包装袋的钱,一份是等价的袋子的垃圾处理费。”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有当老板才能真正致富”的说法深入人心,于是越来越多压根儿就没有当“老板”野心的上班族开始为自己的“钱途”发愁,担心自己如果再不觉醒,一辈子都无法繁荣和富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