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总体布局,明确了任务、要求和方法。六中全会决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的现时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和贯彻执行这个决议是我国各族人民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民族学研究的现实任务。认真研究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民族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建设和发展我国民族学使之永葆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了探讨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省政协民族组、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省民族研究所联合举行的“贵州省民族问题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贵阳举行。会议就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民族学的任务、对象和范围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省、市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在改革开放时代,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为我国现代化服务?这个问题,我国广大的民族学研究工作者,都在不同程度地思考、研究。许多同志作出了可喜的成绩,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紫阳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他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方针。在谈到建设精神文明时指出:“要根据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按  相似文献   

4.
沈海梅  黄府茗 《前沿》2023,(6):23-36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四个现代化”在民族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回响,通过举办学术会、立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以近万篇学术论文成果聚焦少数民族与现代化这一宏大议题。本文梳理了中国民族学老一辈学者费孝通、林耀华对少数民族与现代化的论述,梳理了中国民族学界有关少数民族与现代化的阐述,对边疆特殊民族地区、特殊民族的少数民族与现代化的讨论,以及对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建议与展望。总结中国民族学在7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有关少数民族与现代化的阐述,能更好认识现代化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如何缩小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缩小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及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民族学发展趋势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民族学又称本土化。它的最高要求是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学。中国化民族学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主要是:中国化民族学促进国际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贡献日益明显;民族学应用研究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国化民族学学科体系逐步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经途径。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将改革与发展同中华民族的具体“族情”相结合,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解决好新时期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与文化,既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互助、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关键,又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汉族的帮助下,少数民族不但实现了政治制度上的巨大跨跃,而且经…  相似文献   

7.
民族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过一段坎坷曲折的道路。一九八○年十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在贵阳举行的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学者第一次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发展我国民族学的有关问题的会议。最近由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编、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学研究》第一辑,就是这次会议结出的丰硕成果之一。这一辑的绝大部分文章,从我国各民族千姿百态的社会面貌和丰富多采的民族学资料出发,回顾了我国民族学发展的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国外民族学的有益经验,围绕民族学的定义、对象、范围、任务、方法这个中心,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认真地对学科的科学体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由于著者具有在民族地区从事调查研究的实际经验或多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一系列科学论断,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原来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有力地指导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年来,我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按照客观世界的现实要求和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目的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选择,也是振兴中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积极…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1982年9月21日至27日在西宁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余名代表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这些代表由汉、藏、撒拉、东乡、土、回、蒙古、维吾尔、彝、纳西、白、苗、布依、侗、壮、瑶、土家、达斡尔、鄂温克等19个民族成份组成。这次讨论会是在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的热潮中召开的,面对着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艰巨任务,代表们首先讨论了民族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认为以自已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民族学的根本任务,其重点应包括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的研究和我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研究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李绍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识别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是我国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1956年8月,费孝通与林耀华两位先生于《人民日报》发表《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一文,将“关于少数民族族别问题的研究”列为当时民族学研...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西方民族学各学派的代表作被陆续译成汉文传入我国。1926年,蔡元培先生在《说民族学》(载于《一般》杂志第一卷)一文里首次采用“民族学”这一正式学科名称。1928年,蔡先生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其下设的民族学研究组主任,在他的倡导下,我国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民族学的具体研究。1935年,中国民族学会成立,大量的民族学著作和刊物相继问世,许多研究成果为海内外学人所公认。建国后,随着我国少数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民族学理论队伍不断壮大,专业人才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民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的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整个社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我国每一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使用语言材料研究民族学,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重视,有的在研究工作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特别是使用语言材料研究没有文字的若干少数民族族源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为语言民族学这门新兴的学科,作出了有益的实践。《贵州民族研究》一九八○年第二期上发表《侗傣语族族源与“百濮”、“百越”之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为对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对于构成民族重要因素之一的文化,从来就是非常重视研究的。传统民族学对于“文化”的研究更为重视。在欧美一些国家还把民族学称之为文化人类学。在国际上民族学研究中有许多和文化有关的术语,如“文化区”、“文化层”、“文化圈”、“文化中心”、“文化边缘”、“文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上实现了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定为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正确估量和解决现阶段现实生活中反映出的民族问题,明确其历史任务,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回答的严肃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握时代发展方向,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兼具“世界历史”发展的共性以及“民族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时,将之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阈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以及方向指引性,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现代性改造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在教育工作上的具体表现。它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云南省的民族高等教育,如何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的指示,使云南省民族高等教育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大课题。笔者认为,云南省民族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路承载着“中国梦”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在“中国梦”的三种含义里,现代化是形态,社会主义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中国道路从来连接着“中国梦”。“中国梦”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刺激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 ,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 ,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 ;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 ,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 ,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 ,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 ,从中寻找理论解释 ,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 ,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民族文化学》 (张文勋、施惟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