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虚拟商品消费存在着符号化过度的不良现象,这种情况将会时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学生成长乃至对社会文明和进步产生不良影响.在分析了"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网络虚拟商品消费的影响之后,注重从大学生自身和外界消费环境两方面,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虚拟商品消费引导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穗港澳青少年消费模式比较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今天的青少年已经是一个有相当购买力的消费群体。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潮流有敏锐的触角,热切追求新颖、时髦、美观及个性的彰显,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受。同时,青少年不断受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吸引,受到各种传媒广告的刺激,他们的消费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假如他们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就可能沉迷在非理性的消费中而  相似文献   

3.
浅析互联网视域下的青少年虚拟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虚拟消费凭借其消费活动的便捷性、表征的时尚性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这种新的消费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生活,但是由于它模糊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也影响了正确消费观、金钱观的树立,会对青少年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迷概念的出现及迷文化的形成并非始自青少年群体,其发展也并非单独仰仗于青少年群体,但由于青少年时期特定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质,使得青少年构成了迷群的主体;而融合媒介环境下青少年娱乐消费的深化,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迷群的大规模出现及迷文化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社会争议.本文关注融合媒介环境下的青少年迷群及迷文化现象,从四个方面分析青少年迷群行为特征,并着重考察娱乐消费与青少年迷文化的建设性关系及迷文化的负面性所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利用网络进行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模式,体现了社会与时代的进步.本文在对青年群体网络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提升消费者效用、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创业、实现交易效率的提高、消费主客体异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交易安全风险等角度探讨了网络消费的优势与劣势,最后就实现青年网络消费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姚俊  张丽 《青年探索》2004,(2):31-35
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到来,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也由传统的真实社会化模式向虚拟社会化模式转变,网络同辈群体正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崭新因素。本文在指出网络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台湾流行的哈狗歌现象入手,调查发现哈狗歌的消费群体为青少年,女性青少年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该群体具有组织性、排他性和偶像崇拜等特点。从心理学和歌词文本两个角度出发,文章考察了哈狗歌流行的原因。粗口哈狗歌作为青少年面对社会问题的一种集体解决的方式,实际上是不成功的解决办法。社会首先要改变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并且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以消弱哈狗歌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现代消费社会阶段,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极大改变,不只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多地关注商品是否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是否能够体现甚至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从现代消费文化的特点入手,以对现代消费中个性消费的群体认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青少年成为我国毒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占整体吸毒人群的87%。截至2011年11月7日,我国经公安机关查获并登记在册的吸毒青少年人数已达178万。对于这一大群数量不菲的吸毒青少年,在戒除毒瘾后如何重返社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心理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少年受威胁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并且越来越有可能陷入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之中.本文针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对象的个体化倾向所导致的青少年成为主要受害群体这一突出问题,提出应依据青少年自身特点,挖掘应对威胁的心理弹性,以期消除对非传统安全的恐惧,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候逐渐变冷,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有关专家表示,长期以来,商家只把注意力放在年轻消费群体身上.举个例子来说,想在城市里找出一家专门卖老年商品的商店还真有点难度.其实老年人的各项生活、居住需求也同样丰富,消费力也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2.
网络虚拟社会"双刃剑"效应对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分析了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中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注重家庭心理沟通、拓展学校教育资源、净化社会网络环境等方面着手,对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价值观重塑路径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几大因素,如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正在发生变化,其重要性似乎应该重新排序.大量事实表明,家庭和学校的社会化影响力在下降,传统的社会化权威在瓦解,新的社会化因素在产生.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是网络.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青少年社会化的趋势正在由"正向社会化"向"反向社会化"发展;由"线形社会化"向"网状社会化"转变;由"真实社会化"向"虚拟社会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加强法制教育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要完善法制教育内容、改善法制教育方法、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法制教育和完善家庭法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青少年科学普及数字创意产品,是指直接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消费群体,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数字创意科普产品。广大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长性,决定了青少年科学普及创意产业必然是兼具时尚性、前卫性、探索性和科学性的。中关村作为全国的科技文化创新之源、文化中心,有发展青少年科普创意产业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御宅族"的三重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宅族"指称对动漫、游戏产品及文化极度痴迷的青少年族群.御宅族兼具三重身份:虚拟信息的收集机器、"永不满足"的消费族群和文化价值的传播载体.行走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御宅族群身上折射出了现代技术文明发展与传统社群组织及其个体身份表达方式之间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状况的调研,笔者认为,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已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呈现出的个体行为具有自组织性、快捷性、复杂性等特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管理应采用师生换位、心理咨询、网语说教、舆论引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报告是对穗、港、澳青少年压力释放及形式的实证研究.调查发现,在面对压力时,三地青少年普遍倾向于采取情绪调适的释放方式,社会支持和合理化是穗、港、澳三地青少年都较少选择的压力释放策略.大学生群体比中学生群体更多使用问题解决的释放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对于吸毒和艾滋病的防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如何确保中华民族的人口质量、避免由流行病的蔓延而危及人口安全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保护青少年群体的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尤为重要.由于这一群体基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常表现为性活跃群体,而且其中一些人对于诸如毒品的诱惑和避免各种高危行为的自制力相对薄弱,因而他们容易发生共用针具吸毒和无保护性行为等高危行为,从而加大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本文基于对南京和无锡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风险意识的调查,来反映青少年吸毒者群体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规范和生活态度、对艾滋病风险的认识,以及与其他年龄组群体相比所存在的差异.基于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我们力图寻找对于吸毒青少年进行行为矫正以帮助他们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有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调查,详细分析了这一群体青少年的现状及行为成因,剖析了对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教育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绿色家园"模式为依托,建立青少年教育引导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