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公民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国就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这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本文对我国就业歧视现象及成因做简要的说明和分析,指出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上存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关就业歧视争议案件将越来越多,因此,借鉴美国等国家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内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既顺应了平等就业权法律保护的国际潮流,有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也能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平等权在就业领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管窥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歧视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危害也是有目共睹,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当前侵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现状及危害的基础上,探究我国法律在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保护方面的不足,进而对其进行相关法律规制的完善,消除就业歧视,给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以切实保护,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窘境,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平等就业既是不歧视国际劳工标准所贯彻的法律精神,也是禁止就业歧视的权利支点。一个体系完整、制度健全和功能完备的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必然依赖于一个成熟的平等就业权利支撑体系。《就业促进法》的平等就业是一大“亮点”,但面临重重困境。其中,加强政府促进平等就业的职责,划清政府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界限,回归平等就业权并健全平等就业权利制度,改革平等就业权利救济机制并强化法律责任,是《就业促进法》中平等就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就业歧视是指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及就业过程中,由于某种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因素的影响,自己不能够享有与他人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权受到侵害的现象.用法律来防止就业中的歧视问题并加强这方面的执法力度是消除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务员"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原则使得公务员录用的公正性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近年来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歧视现象因为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就业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科学设置合理的招录条件和建立法律救济与公民监督的渠道等方面加强对平等就业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不正当的区别对待。就业歧视行为不仅限制或剥夺了平等就业权,而且直接侵害了劳动者人权而成为现代法规制的对象,所以反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在就业领域贯彻平等原则并实现社会正义。《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推进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进程,但现有法律对就业歧视的规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当前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相当普遍,已经侵害了广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就业权,也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学者们对就业歧视的定义入手,对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思考探讨我国既有规范在禁止就业歧视方面的规定存在的缺陷,建议借鉴国际公约的内容及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抓紧制定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该法应对就业歧视的概念、种类、适用范围、就业歧视行为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规定对就业歧视受害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8.
妇女的平等就业权是妇女劳动权的首要权利,是一项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我国当前对妇女就业的歧视现象相当严重,这已经成为阻碍妇女发展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妇女就业中的歧视现象,依照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依据,提出了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歧视"是一种具有广泛性和排斥性的特征的常见社会现象.就业歧视是指在就业领域对劳动者的不公平对待.我国当前由于用人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之间的矛盾,反就业歧视立法不足,反就业歧视执法不力等原因,致使就业领域中歧视泛滥.对此,应制定全国统一适用的<反就业歧视法>,消除就业歧视,改善我国公民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平等就业权重构的必然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筹城乡就业的背景下,平等就业权正全面进入决策层与立法者的视野.然而,平等就业权的后进理论与存在问题不仅使平等就业权本身陷入"系统性缺陷"的困境,也使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难以逾越权利的"鸿沟".重构平等就业权是实现我国平等就业权利法治的必由之路,任何简单地强化反就业歧视而忽视平等就业权利构建的做法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改革风险和严重后果.重构平等就业权,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有其积极的理论价值和迫切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1.
刑满释放人员因受就业歧视、失业而再犯的问题越来越多,理应受到我们的关注。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歧视的原因在哪,是否具有合理性?文章从反就业歧视一般原理及刑罚理论论证其不合理性,并分析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权平等保护的意义。最后提出应从营造平等保护制度环境、强化歧视法律责任和实施积极行动等方面来保障刑满释放人员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而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却相当落后,相当不健全。因此,要解决就业歧视应当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积极消除就业领域中或明或暗的任何歧视,保障每一个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平等,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实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平等就业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平等就业的状况反映了社会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尊重程度,同时也是这个社会和谐情况的重要指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就业歧视,落实平等就业权,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着力从政策和立法层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2014年北京市“211”高校教学科研岗应届毕业生(博士后)招聘公告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健康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阅历歧视普遍存在,还部分存在着社会身份歧视及其他制度性歧视.博士毕业生供求失衡,高校的自利性、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歧视界定的不明确,高校行政权力泛化以及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高校招聘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可通过强调高校自律,完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消除高等学校的等级观念来克服招聘歧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愿、主体合法等法律原则,加强诚实信用原则教育、强化权利义务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签订协议补充条款、建立专门纠纷协调机构等是解决就业签约违法问题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就业领域歧视女性的问题日渐凸现已是不争的事实,女性就业权实现程度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呈下降趋势。政府、企业、女性自身和社会都应该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而政府在这里尤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最大限度的减轻用人单位雇佣女性员工的负担;在党政机关加大女性就业比例;统一监管;针对女性群体适当采取一些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等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由于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影响,基本上倾向于如何扩宽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守法、守约、维权、证据意识缺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高校应该从树立正确观念、构建课程体系、建立教师队伍、利用第二课堂等方面加强就业法律教育,防范毕业生就业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8.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政策、高校、市场、个人等各个层面。政府的教育政策、人事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户籍政策也影响着毕业生就业。就业市场中种种不规范和歧视行为、不良的社会风气、机制的非竞争性、信息的不顺畅都严重阻碍学生就业。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就业指导,毕业生的择业期望、综合素质、心理素质等等都是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校女性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与男性大学毕业生相比,女性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避免不了被歧视.为此,有必要考察我国女性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歧视的状况及不良后果,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宪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也不例外。平等就业权是男女平等原则在劳动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了妇女具有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权,但是在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现象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