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上说,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主体包括实质主体和实践主体两个层面,前者包括党和政府,后者包括单位党组织和宣传部门、教育机构、群团组织、大众传媒、青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其中,实质主体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进行总体设计和控制,实践主体根据总体设计具体实施.对于实践主体,青年和党政领导对主体认知既有共性,又有相当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TD电子工业区制造业流水线上的青年农民工的实际调查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他们在面对大型的现代化企业和外资企业时,其正式支持网和非正式支持网在职业获得过程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进而探讨青年农民工就业支持网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推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社会网络的理论研究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与职业获得的相关情况发现:他们在面对大型的现代企业和外企求职时,由于存在公共信息渠道不畅、就业制度壁垒、职业中介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很难从这些正式支持网中获得满意的支持;家人的支持“远水”解不了“近渴”,亲友同质性过高,效用递减,故非正式支持网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因此,他们必须从自己新构建的社会网络中获得求职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刘同舫撰文指出,面对当代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与诋毁,我们不能回避、封锁地抵制之,或消极、漠然地被动回应之。在此务必区分回应与挑战两种态度之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5.
刘军 《人民论坛》2015,(8):157-15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种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世界。而在当下,我国青少年心理状况较为复杂,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成为现当代青年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青年发展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青年人提供思想引导与精神动力,建设健康、高尚、先进、和谐的社会文化,为青年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有效推动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关系力量的总称;在"应然"逻辑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逻辑结构;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个由原初态、次生态和新生态构成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传播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故此,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社会传播路径,有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分为领导者的推进过程、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和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三个环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与三个环节中各要素主体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必须重视发挥三个要素主体的有效性,加快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是关于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交往中实现全面发展、彻底解放和自由飞跃的最高价值目标的构想。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因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构建社会和谐过程是理想与信念、历史与选择、现实与价值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们的强烈要求。而所谓社会公正 ,从本质上讲 ,是社会价值的分配符合社会整体实践性质、发展要求和根本目的 ,表现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保证社会实践正常运转、在社会实践发展具体水平上最好地满足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功能。关于社会公正的评价 ,是以评价主体所把握的关于社会公正的标准 ,去衡量社会价值的分配 ,判断已有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是否符合社会公正的标准 ;比较不同的社会价值分配 ,指出其中哪一种更公正 ;在观念中建构符合社会公正原则的理想的社会价值分配结…  相似文献   

11.
主体间性理论重视共在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注重共在主体之间的互惠共赢。以主体间性为视角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能够更好地发挥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大众化实效。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观照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具体表征为思想路径、目标路径、内容路径、群众路径、实践路径等,这五种路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内蒙古团员青年思想状况调研看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慧 《前沿》2008,(10):131-133
本文主要从内蒙古团员青年思想状况调研入手,分析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客观现状,进而分析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最后从青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提出增强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提升:从社区支持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具有网络规模小、质量低、社会网络位差小、可转让的社会资本少等特点。社区支持作为一种新的支持力量,能发挥很好的提升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作用,具体途径可从促进社区就业、开展社区教育、推动弱势群体的自组织发展、重视社区社会工作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蒋楼 《桂海论丛》2012,(5):16-20
为人类工作是马克思职业理想的核心价值与内核。它并不是抽象的思辨和理论的说教,而是以多种因素的整合与统一为其确立的前提条件,以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态度为其照进现实的价值理念。它既成就了马克思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壮举,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与终极关怀,也激励着当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养成勇于承当的责任感和甘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境界。  相似文献   

15.
方英 《青年探索》2017,(2):87-97
在"全面二孩"政策下,高龄青年女性面临再生育的选择,面对这有可能到来的生育高峰,本文提出需要同时从个体调适和社会政策支持两方面加以应对。个体调适策略有以下形式:走出"强化性育儿"的误区,让父母的言传身教成为最自然的家庭教育;培养和引导配偶及家人分担育儿工作;阶段性就业或寻找可以兼顾母职的工作;在事业有基础之后更有利于兼顾母职等。支持型社会政策建设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性,走出"强化性育儿"的误区;以父母假等政策引导两性共同分担育儿任务;发展多元的育儿社会支持形式;推动"家庭友好用人单位"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达 《求索》2011,(9):107-109
国内学者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文献分析、人物研究、比较研究等形式,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涉及的内涵、途径、经验、借鉴、标准、保障等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形成丰硕研究成果。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社会矛盾论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和改革动力论、再到"三个代表"是力量之源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理论,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各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观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雯雯 《传承》2009,(10):34-3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理论,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各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观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