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强调以良法保障善治,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背后的制度逻辑,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增加,然而现有的社会维稳模式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形势,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正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状态,顺应公民社会兴起之势,改革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变权力统治为良法善治,用法治化的治理方式妥善地、积极地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国内禁毒研究现状、剖析研究热点、展望研究趋势,更好地服务于禁毒理论的发展和实务需求,助力于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我国2020年禁毒研究文献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收录、图书出版、学术会议举办、科研项目立项、研究机构表现等五个方面回顾总结。发现学界围绕着良法善治和合作共治的毒品治理主题进行了探索,集中于毒品犯罪治理的深入研究和域外毒品治理的经验介绍。由此,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禁毒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禁毒研究向毒品治理深入探索的走向仍将继续,而大麻及工业大麻的监管、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成瘾物质的防控则极有可能成为考验中国特色毒品治理现代化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和谐精神是其根本价值追求。和谐文化的精神品格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传统的中国古代法文化里面最能表现和谐思想的无疑是"慎刑"思想。认真解读传统的"慎刑"思想对现代良法善治社会能起到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良法标准研究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法的内在方面 ,而应当同时研究法的外在方面 ,即把法律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系统中 ,从它的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确定其评判标准。按照这样的思路 ,良法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内容和形式方面 ,良法应当合乎科学性的要求 ;在价值取向方面 ,良法应当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在社会功能方面 ,良法应当有利于社会进步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推行良法之治是法治中国的必然选择。《良法论》一书从良法及标准的学理探讨 ,良法的价值标准、良法的程序标准、良法的形式标准及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良法及法的良性化等方面对良法进行了论证。该书是一本法理学力作  相似文献   

9.
论良法的恶性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崇尚良法,期冀良法之治,却在翘首与热望中忘却了良法亦需适宜的土壤。当良法出台后,因土壤导致的“水土不服”很可能让良法之良本身遭到质疑,这是令人尴尬的一种真实。良法如果遭遇故意误读,在司法中将会陷入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从这一视角解析实践中的许多案例,能使我们揭开隐于表象后的本质,同时打开索解之结。  相似文献   

10.
公仆走来了     
公仆,人民的公仆一身光彩、一路风尘地走来了。孔繁森、张鸣岐、李润五、马恩华、李国安、曹克明等等,等等,长长的一串名字。归纳起来,只有四个字:人民公仆。 人民公仆为人民。这是他们的统一使命,一致原则,相同品德。在这点上没有些微区别。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需要人的有计划的管理相辅助,法治当以德治相配合。公务员是公共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其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善治的实现。善治视野下,公务员需要具备的道德品质主要有公益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社会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人,他们用一颗大爱之心,书写事业情、公仆情、人民情,焕发出生命的光华,  相似文献   

13.
赫雅书 《理论前沿》2008,527(14):30-31
在新时期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不应该仅仅从个体政治道德的角度和层面界定公仆意识的实践意义。应当指出,在更深层面上,强化公仆意识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步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捕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机遇,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抓住公仆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性工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提出了具有时代内蕴的公仆思想.这些公仆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而且对当前新世纪公仆队伍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良法是法律信仰的对象,也是法律信仰的前提;司法公正是法律信仰的实践基础,二者对法律信仰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实践中,法律本身的不完善,司法不公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体对法律的信仰。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对法律信仰的制度性反思之中来探讨良法、司法公正与法律信仰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体法律信仰观的培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良法之治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正当的立法主体,求善的法律价值,稳定的法律形态,法律维护的广泛.良法之治思想形成的基础: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个人与共同体价值取向的趋同,希腊神话的正义理念,自然哲学的理性基础.良法之治思想的当代意义在于:重点要确保“良法”生成,同时应注重培养全社会的守法情感.  相似文献   

17.
王德玲 《工会论坛》2006,12(3):101-102
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都需要有良法来做保障。而良法的创立对于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我国而言,则显得尤为艰难。我们在立法中出现的政策主义、工具主义、技术主义、经验主义等急功近利的倾向,影响了社会主义法制向良法的迈进,也影响了法的实际功能的发挥。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解决立法中存在的上述错误倾向,对法律的价值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理性与经验、规律与意志三对矛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实现法治 ,须有良法。“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灵魂 ,是否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是判别法律之良恶的最高标准。发展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法律文化是现代社会文化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良好的法律应当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并在创建先进文化中发挥确认、巩固、保障和促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重申要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综观《规划》的内容,在建构良法上,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导向,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将以人为本作为指针设计法律的内容;要确立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基准,保障立法公平、执法公平、司法公平的完整实现;要立足具体国情,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制法律。在良法的标准上,可将本于人心、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良法的实质内涵,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大局稳定。在良法生成的制度保障上,必须确保法制统一、完善立法体制、明确立法重点、推进立法民主,以此来为良法的形塑奠定扎实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保护神。和谐社会需要良法治国。良法的内容在于大众道德,其程序价值在于民主。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实现民主上存在一些问题,克服这些问题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