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作为中央苏区的主要开辟者、创建者和领导者,其廉政为民思想在这一进程中也逐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中央苏区时期始终.梳理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廉政为民思想,可以看出它根源于党的宗旨,核心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主要指向是“两个反对”,基本特点是“两个强调”,贯彻的重要途径是“两个深入”.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廉政为民思想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但为党的廉政为民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从1929年1月红四军下山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突围长征,毛泽东、朱德等率领工农红军在这里战斗了整整五年零九个月的时间。红军在中央苏区到底占有多少个县城?目前史学界最通行的说法是21个县城。但这个说法与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出入,可以说是一个误解。近年来,我们在深入研究中央苏区的历史时,经逐一核实红军攻占中央苏区各县城的情况,得到结果是:不仅在“一苏大”召开前红军在中央苏区没有占据21个县城,就是在中央苏区的全盛时期的1933年秋,红军也从未同时占据着21个县城。实际上,在“一苏大”(1931年11月7日开幕)召开前,被红军占领的县城仅瑞金、兴国、于都、石城、宁化、长汀6个县城;“一苏大”后至1932年4月,被红军攻占的县城迅速增加,计有瑞金、兴国、于都、宁都、广昌、石城、会昌、安远、寻乌、长汀、龙岩、永定、上杭、武平、连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关于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经历的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但对有些问题说法不一,尚有欠妥以至失实之处。在此,特对两则史实辨析如下: 一、关于邓小平受到王明“左”倾错误打击之初的几个史实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绵里藏针”一章,专门叙述了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时期的许多情况。在叙述邓小平受王明路线打击之初的情况中,有欠妥之处。如:“那时的反毛运动是由党内刊物一篇不署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九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闽西进军。在红军的行列中,有一位身材颀长、英姿飒爽的女战士,她就是闻名井冈山的“双枪女将”贺子珍。当时她担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秘书职务,并作为毛泽东的忠实伴侣随军行动。在龙岩“红军医院”,她分娩了第一个女婴,不久便骨肉分离。闽西——是她终生难忘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一、接受中央军委任务挺进敌后配合主力红军反第五次“围剿”一九三四年春,福建事变失败后,蒋介石将进攻十九路军的反革命军队近十个师的兵力,从中央苏区的东面向我们进攻,继续进行第五次“围剿”。四月,国民党中央军主力进占了龙岩县城,上杭永定县城也为广东军阀占领,福建苏区人民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形势日益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6.
当年,硝烟弥漫的中央苏区,有位长相秀逸、风姿英武的年轻女性,她的职务先是于都、胜利两县的县委书记,后任苏区中央局组织部组织科长、中革军委总动员武装部副部长,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这个无论气质风度还是工作才干都使人刮目相看的女子,名叫金维映,熟悉的人都亲切称她“阿金”。金维映是1931年8月中旬,与邓小平一道从上海抵达中央苏区的。离开上海前,这位27岁的舟山女子,已是上海丝织业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和上海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领导人。从上海到中央苏区,有一条由党中央特委开辟的地下交通线。邓小平与金…  相似文献   

7.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8,(10):34-38
保卫中央苏区:罗元发指挥一个团接替两个师的阵地 1910年11月15日,罗元发出生在福建龙岩。1929年5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从井冈山转移到闽西。5月22日,红军打下了龙岩。放牛娃罗元发在红军扩红中参了军,当了红四军的一名战上。不久,罗元发被选送到闽西苏维埃政府创办的红军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8.
龙岩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所辖的7个县(市、区)都是当年的中央苏区县。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直至全国大陆解放,龙岩的党组织和武装斗争一直坚持、土地革命果实长期保存,赢得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全市有革命基点村610个,在册革命烈士2.4万多名。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一半多。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开国将军有68位,占福建全省将军总数的82%。  相似文献   

9.
引子了解中央苏区斗争史的人都知道顾作霖。对于顾的政治身份可以作这样的定位:他是中央苏区共青团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青年领袖;又是闽赣省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建者,为这块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顾作霖是在广昌战役中拖着病体倒在火线上,于瑞金中央红色医院去世,成为牺牲在中央苏区的级别最高的中共领导人,因为顾是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多少年来,顾作霖给人的印象是左的。盖其原委有两个方面,一为顾作霖曾是王明“左”倾中央派在中央苏区的“心腹”人物,二为事实上他一直是忠实执行了“左”倾中央一…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实际考察为基础,立足于中央苏区,以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时期,总结了中央苏区的特殊历史贡献,对这段历史中形成的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作了科学界定。同时对研究苏区精神所涉及的提出依据、中央苏区的名称、党的“左”倾错误、苏区精神与其他精神的关系等难点问题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改革15年闽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中共龙岩地委办公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闽西人民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干劲,那样一种革命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超常规跳跃式...  相似文献   

12.
正三明地处闽西和闽西北,解放前分属龙岩、南平等地,同属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红军长征的4个出发地之一,是20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革命实践的重要区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1929年3月,红四军进入闽西地区,点燃了三明的革命火种。三  相似文献   

13.
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生日恰恰是7月1日。人们在为党庆祝生日的同时,也向她送去生日的祝福。她幸福地说:自己一天过了“两个生日”,其实,每个党员都有“两个生日”。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是我们党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简称中央苏区。苏区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孕育产生的重要时期。当年,面对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干部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排除万难,赢得了苏区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苏维埃政府紧密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苏区人民谋利益,广泛发动群众干革命,筑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闽西的发展与希望黄小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著名革命老区──龙岩地区的人民大众,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继续发扬战争年代“20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推进了闽西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当人们回想起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年代时,可有人还记得那红红火火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里,在江西中央苏区发生过一起惊心动魄的富田事变!它在党的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其教训是十分沉痛的……中央苏区抓“AB团”分子引发富田事变富田事变是由抓“AB团”分子  相似文献   

17.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现阶段人们提出的一个新命题,但是它的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回顾闽西历史,闽西人民革命之所以能创造辉煌而突出的业绩,使闽西成为著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的一块重要组成部分,赢得“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崇高赞誉,正是与闽西共产党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卓越实践分不开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多达15辑、60多万字的精装本《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下称《歌谣》)近由鹭江出版社出版了。中央苏区是新中国的摇篮,其群众性文化的发展和政治、军事、经济建设一样堪称奇迹,有极为丰富的值得后人发掘、研究的宝藏。《歌谣》的编者,龙岩地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编审谢济堂同志,利用多年余暇致力于苏区诗歌之“钩沉”,为这革命文艺的瑰宝重放光华、填补苏区诗歌史研究的空白作了有益的贡献。诗歌是时代的鼓点,心灵的流泄。历史虽已卷过半个世纪,但《歌谣》浓郁的革命斗争气息,仍使我们  相似文献   

19.
立党为公坦荡无私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邹书春立党为公坦荡无私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邹书春中共红四军“七大”前后,是陈毅在中央苏区最闪光、最有特色的时期。他主持的红四军党的“七大”,使毛泽东初失兵权受屈;他实事求是的态度,又使毛泽东出山主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成立过三个“三人团”:长征前夕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自发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长征前夕的“最高三人团”1934年4月底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苏区内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红军坚持内线作战打破敌军“围剿”已经十分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5月,中共中央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