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随之也发生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基本标志是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和国际化。——大众化: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阶段。一般认为上大学的适龄人,即18至22岁年龄组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是精英教育,15%至50%是大众化教育,50%以上是普及教育。我国长期实行适度或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控制招生规模,在学人数增长缓慢。毛入学率80年代初约为2%,90年代初为3.7%左右,至1995年达6.5%,1997年达7.6%。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战略决策,即由原定130万人再扩招30万人。在此基础上,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220.6万人,2001年又招生250万人以上,年度递增幅度分别为38%和13.3%。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340(一说320)万人,2003年计划招生350万人。1999年至2002年四年普通高校共招生970万人,年招生数和在校  相似文献   

2.
冯兰  冯中朝 《求索》2012,(10):231-233
本文拟利用农村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变量测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供需缺口状况。测算结果表明:在未来20年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帐户将出现收不抵支,而且其帐户供需缺口将逐渐加大。为了解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需平衡矛盾,政府应提高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贴,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状况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财政补贴可按照上一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20%予以补贴;农民缴费采用比例缴费制,可按照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予以缴费;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账户的投资收益率,以提高农民投保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刘叶云  刘芳 《前沿》2012,(20):16-18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承担者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但由于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使得其往往容易忽视专业之外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社会(家长)、学生、高校教师的随机调查,了解高校教师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并从三者的视角进一步探讨我国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2000年以前,中国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到处都在讲劳动人口红利。1999-2000年间,中国进入了老龄社会;2025年之前,中国会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之前,65岁以上的老人会达到20%,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中国从一个年轻的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深度老龄社会、超级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响应科教兴国的号召,为提高整体国民素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势在必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上,一直以来,相关部门做出了积极的调整,比如扩招、成人教育、私立民办高校等,圆了很多人的大学之梦.在总结现有经验和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也提出我自己的见解,其间涉及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性,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社会思考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精英教育设想,希望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张维 《浙江人大》2021,(1):60-61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也首度迎来了路线图和施工图.《纲要》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相互衔接、相互呼应,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离异婚姻的七大趋势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我国离异婚姻状况出现七大趋势.第一,离婚案持续上升但增幅渐缓.1999年各地法院审理离婚案119.9万件,比1980年的27.2万件翻了两番,平均每年增长8.1%.其中,1980年至1990年为大量上升期,平均每年递增11.6%;1991年至1999年为稳步上升期,平均每年递增4.4%,没有明显大起大落.第二,离婚夫妻多数打官司.据<民政统计历史资料>,到民政部门办理协议离婚的,1980年为18万对,1999年上升到47.7万对,平均每年递增5%以上.但法院审理准予离婚的案件,却比民政部门协议离婚的要多1/3.第三,离婚案比重每年减少1%.80年代初,离婚案件占民事案件的比重是50%左右,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离婚案件比重在45%上下浮动.1995年以来,降至40%左右.1999年仅占民事案件的1/3,是建国五十年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8.
在70年的历程中,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在遵循国家整体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民族高等教育体系。我国民族高等教育70年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建立(1949-1965年)、遭受挫折(1966-1976年)、恢复与初步改革(1977-1991年)、调整与优化(1992-2000年)、规模与质量并举(2001-2014年)、交融与创新(2015-至今)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标志性事件与发展任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应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更精准的发展方式和更完善的结构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普及化。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4,(6):41-42
武汉马应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应龙)改制始于1995年,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马应龙实现销售回笼38604万元,利润总额4774万元,有效净资产20485万元。较之1994年分别增长了10倍、11倍、17倍。净资产收益率常年保持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对基准收益率曲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估计出的基准收益率曲线数据,实证分析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国超额准备金利率对基准收益率曲线产生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超额准备金利率对较短期基准收益率曲线斜度有较小的反向影响,对较长期基准收益率曲线斜度有较大的反向影响。当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超额准备金利率)时,其结果是使长短期即期利率之差变小,基准收益率曲线变得平坦。因此,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是货币政策态势的重要体现,央行可以通过基准收益率曲线及其变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引导和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2013,(9):2
2013年8月30日,《冲出迷雾:中国信息社会侧评报告2013》在京发布,这是国家信息中心继2010年后第二次发布关于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信息社会指数(ISI)达到0.4391,比2010年提高了17%,仍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加速转型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逐渐出现了一个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别称蚁族)。该群体的出现折射出我国城市管理、大学生就业、草根群体稳定、社会分配制度、户籍制度、教育体制等诸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城市管理日趋复杂、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大背景下,这一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中国统计年鉴(1991)》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发展模式很难再维系下去。要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民办高等教育的本质、资金筹集、国家的要求和我国国情以及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主导发展模式都必须转向社会企业化。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经济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0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1995、1996年虽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 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7年 GDP 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为-0.6%,1999和2000年分别增长了1.4%和0.9%。2001年第一季度增速回落至0.1%,  相似文献   

16.
按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人超过人口总数10%,65岁以上的超过7%即为老龄社会.进入新世纪,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重大成果,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有8510万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7%。从1999年起,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老有所养的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面对的一大难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二四"家庭结构的形成, 使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受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来之不易: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历史发展捐助活动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由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单位、社团和社区等)组织实施的为贫困群体无偿捐助物品或资金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捐助活动经历了酝酿、探索和提高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年是社会捐助活动的酝酿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自然灾害严重,贫困人口很多,但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群众性的捐助活动相当活跃。1949年,全国发起了“一两米节约救灾活动”,1950年,开展了募集寒衣活动,对当时的灾民救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改革开放的30年间,随…  相似文献   

19.
鲜有研究分析高等教育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尤其是对比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对社会信任影响的动态变迁过程。利用线性概率模型对CGSS2003和CGSS2013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和2013年,高等教育对社会信任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2003年,高等教育以其经济效应机制和非经济效应机制作为影响社会信任形成的重要途径;而2013年,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通过非经济效应机制——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认知来作用于社会信任的形成。结果说明,中国已经很好地释放了高等教育的经济效应,并且正在向释放高等教育的非经济效应转变,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建设和社会信任的培育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径向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市的高等教育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高等教育效率的空间关联性进行验证,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高等教育效率的收敛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9~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呈现"先小幅上升,后保持平稳,再小幅上升"的变化趋势,整体效率在71.6%~76.5%之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存在β收敛特征,地理因素和社会特征对高等教育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地区开放程度、高等教育管理水平与高等教育效率收敛性正相关,高等教育平均规模对高等教育效率收敛性有负向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效率收敛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