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男青年手按着腰走进诊室,不断呻吟着说:医生,我早上喝了杯牛奶后突然出现右腰剧痛,我平时爱喝牛奶,都是牛奶害的,我以后再也不喝牛奶了。经过检查,他的输尿管里有一颗小结石。  相似文献   

2.
陈程 《法制博览》2011,(7):75-75
很久以前,有个王国在一年之内发生了许多灾害,大街上出现了不少无家可归的乞丐。于是,国王让手下的人挖了一个池子,并发出告示,让每个公民都准备一杯牛奶,在晚上将牛奶倒进池子。这样到第二天早上,池子里就会充满牛奶。国王想用这些牛奶救济乞丐。  相似文献   

3.
当市长,得处理很多很多复杂的矛盾,譬如“批条子”。我是一九八三年到广州工作的,上任之初,办公桌上竟堆放了不少纸条。老同事、老朋友、老关系……都找我“批条子”,希望我解决喝牛奶难的问题。当时,广州市总共有奶牛七千多头,上市的牛奶每天仅有六万瓶。你说照顾谁喝好啊?!我忙着解释,小孩、老人、病号……都得优先照顾的,其他的就让一让吧。我怎么“批条子”?没有,从来没有批过一张。我想,要解决喝牛奶难的问题,靠“批条子”是不行的,非把牛奶产量提上去不可,关键是,市里的牛奶生产要统一起来。过去由于牛奶紧张,各个部门  相似文献   

4.
甄静慧 《南风窗》2014,(23):84-87
去周山村前,先收到乐施会寄来的一本书,封面已经很有趣了,大大的腰封,是幅刺绣的山村地图,风格像极了儿童画,天真烂漫。 书名叫《咱们的故事咱们绣》——真是一本绣出来的书!看到它前我没想到它会深深地吸引我,以及身边看到它的所有朋友。  相似文献   

5.
混朋友圈久了,三观很难端正.因为各式各样的信息会不断刷新你的见识,挑战你的常识,使你的三观一直处在推倒重来的状态,让你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我是内蒙古人,热爱牛奶,最近几年全家每人每天一袋牛奶是必备,但是某天,我忽然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叫“牛奶将人类送进癌症的坟墓”的文章.里面通过大量事实和理论依据论述了喝牛奶会导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糖尿病……那个有理有据,那个言之凿凿,虽然里面的很多术语根本看不懂,但那愈发让文章显得真实……通常谣言不会专业到这个程度对不对?所以,多多少少,难免信它一点点.于是再给全家人订牛奶,我就有阴影了,万一真有那么回事儿,我不是在把全家人都送进……啊呸呸呸!  相似文献   

6.
我受外祖母影响非常深。她的身高只有一米五五,但她年轻的时候,在我们那儿是特别大牌的明星,她的名气相当于朱丽娅·罗伯茨,朱丽娅成为明星不奇怪,因为她是演员。外祖母成为明星不容易,她是长工。那时她在地里割麦子。三里路长的麦子割到头不直腰。她的“转会费”非常高,像罗纳尔多。外祖母说,我为什么比别人割得快?我知道不直腰。  相似文献   

7.
日前,笔者读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叫史蒂芬葛雷的医学科学家.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比一般人更能发现问题,更有创造力时.他说是与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关。有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因为瓶子很滑,一失手瓶子落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这时,他的母亲来到厨房.看了看地上的牛奶。并没有责怪、教训和处罚他.只是打趣地说:“畦,你制造的混乱可真棒.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在班车上,有人问我:县官见太守跪不跪?把我问住了,支支吾吾不能回答。因为我的印象中好像要跪,可理念上觉得太不合情理。事后忽然想起来了——跪!起码在明代要跪。袁宏道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令,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吴令甚苦……苦膝欲穿.腰欲断,项欲落,嗟呼,中郎一行作令,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5,(3)
<正>一段时间以来,神州大地多处发生了把牛奶倒掉的事情。其实,倒奶早就不是新鲜事了,连"社会主义倒奶"和"资本主义倒奶"之间有没有区别也算不得新话题了,2006年的研究生考试就出过这道题。这不是开玩笑,确有其事。我小时候放过奶牛,帮着大人挤过牛奶(那时还没有挤奶器,都是手工挤),所以看到白花花的牛奶流入下水道,特别有感触。但转念一想,何止是牛奶,蔬菜、水果、家禽,有哪一样不曾周期性地过剩呢?不管养什么种什么,只要"多  相似文献   

10.
毕淑敏  紫陌 《法制博览》2008,(14):10-11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三岁的女儿,乘坐长途汽车。旷野的高速公路上突然起了浓雾,气团包抄过来,好像牛奶翻滚。司机就把车靠在紧急停车带,耐心等待。过了许久,雾渐渐稀薄些,为了赶时间,司机就上路了。雾大,管理站封锁了高速公路,路面上几乎没有一辆车。司机就很放心地加快了速度。惨案就在此时发生。当司机发现前面有一辆货车抛锚时,尽管把刹车全力踩死,客车车头还是拱入了货车车厢。  相似文献   

11.
在这里,我也不打算将他的名字公开,因为我答应替他保密。他是初二下学期转来我班的。他的父母还在安徽,他来上海市住在爷爷奶奶家。母亲下岗,父亲月薪不到400元,年逾七十的奶奶分文无着,爷爷的退休金才300多元。他每天中午都得回家做饭,鱼肉荤腥几个星期都吃不到一次。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非常同情,并且给予了许多关爱。我不仅为他张罗减免学费、班费、减免春游、秋游费,还常将学校早餐给老师发放的牛奶、五香蛋及包子悄悄地塞给他。开始他也挺不错,很勤劳,打扫班级卫生,一贯积极主动;班级的饮用水,差不多由他包了…  相似文献   

12.
同事大年     
乔健 《工会博览》2014,(12):50-51
大年是我在工厂时的同事,也是好朋友,后来当了厂长.1976年我进厂的时候,大年还是个维修工,负责全厂大小机器的维修和保全。那时,他总是穿一身油渍麻花的工作服,腰问扎圈儿电线,满世界转。  相似文献   

13.
电视作为一种集声像于一体的传媒手段,深受4岁儿子的喜爱。自搬上宿舍楼装上有线电视后,无处撒野的儿子便将电视作为终日合作伙伴了。他先是特别喜欢看“空中礼卡”节目,去年我们这儿流行“纤夫的爱”,看久了的儿子张口不是“妹妹你坐船头”,就是“让你亲个够”。有一次,送牛奶的阿姨来了,我让儿子谢谢阿姨,他竟开口就唱“谢谢你给我的爱”,幸亏他还是个孩子,这“爱”字扩大些内涵也算没完全犯规,要是送牛奶的阿姨多些心眼,还以为我这个做父亲的想通过孩子讨人家便宜呢。于是我决定用小画书来防止儿子小小年纪唱情歌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唐山 《南风窗》2014,(21):96-96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孔子到郑国,弟子走散,—人站在外城东门。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如尧,脖如皋陶,肩如子产,可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没精打采之貌,如丧家狗。”子贡告诉了孔予孔子笑道:“形容我的相貌,未必对,但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相似文献   

15.
管家支招     
《工会博览》2010,(16):58-58
牛奶能消除盘子裂痕 将有裂痕的盘子放进锅里倒入牛奶.加热由至五分钟,取出盘子后,裂痕几乎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16.
食经     
正小时候,我一直不喜欢喝牛奶,那一股腥膻之气闻之欲吐,得屏住气息,像喝中药一样一口气灌下去。还有一样让我讨厌的食物是面疙瘩,我妈做的面疙瘩憨大肥厚,哪怕是跟山珍海味一锅烧,我也觉得难以下咽,每每勉强吃了,那大块的面疙瘩像土坷垃一样顶在胃里,久久不得消化。有一天做早饭时,我奶奶和了一小块稀软的面团,用筷子头一点点挑进奶锅里煮。说也奇了,这一锅小疙瘩浮沉的牛奶,奶腥味平和了很多,  相似文献   

17.
壮腰丸     
老伴腰痛,久治不愈,我凑了几十元外汇券到某高级商场买壮腰丸。  相似文献   

18.
父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父亲的成分不好,经常被生产队派遣挑泥,泥担有两百多斤,不少人的腰肩因此受伤。父亲那年才17岁,是村里成分不好的孩子中,年龄最小的,根本无法“消受”这样的泥担。  相似文献   

19.
一个顾客在喝酸牛奶时,一块玻璃碎吸到了他的嘴里,于是怒气冲冲地到牛奶公司去抗议。一路上,他越想越愤怒。牛奶公司如此不负责任,简直是草菅人命!他觉得自己不只是为了个人,而且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全体人民去责成这个公司负起社会责任。哼,如果他们不妥善处置,我就要向报界揭发,或者告到消费者委员会去……“你们难道光顾赚钱,别人的健康就不用管了?!”“你们想过没有?这玻璃碎吸进胃里会致人于  相似文献   

20.
几块肉     
有一件事,是因为几块肉引起的,我伤害了一位老人,尽管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是一直不能忘记,感到惭愧,内疚. 那是我二十岁的时候,刚参加工作.一天中午,我在单位吃午饭,食堂做青椒炒肉,芹菜炒熏干,这两样菜我都不爱吃,就到单位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去吃午饭. 这家小饭馆临近大马路,又处在闹市区,名义上是小饭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商店,卖什么的都有,卖百货的,卖鲜果的,卖面包牛奶的,炒菜吃饭的,样样俱全,人来人往,很杂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