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完善我国逮捕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发现犯罪真实的片面追求,我国逮捕制度在逮捕条件、逮捕审查程序和逮捕救济制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缺陷。应当借鉴国外先进诉讼理念及制度设计,以无罪推定和程序正义原则为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完善我国逮捕制度。  相似文献   

2.
逮捕是公安机关、检察院等的一项重要的司法活动。规范逮捕后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救济,有利于更好的运用逮捕这一制度,也是我国建设良好法制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未决羁押,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中外未决羁押决定与变更主体不同,国外羁押决定主体相对独立且单一,我国羁押决定主体检察机关相对独立但变更主体多元;中外逮捕和羁押定义不同,国外实行逮捕与羁押分离,我国逮捕与羁押还未实现完全分离;中外羁押审查方式不同,国外以当事人参与为原则,我国羁押决定程序由书面审查为主转向当事人参与为主;中外羁押救济程序不同,英美法系主要是保释,大陆法系主要是司法复查,我国新增的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系本土原创,兼具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当事人间接救济手段特征。中外未决羁押制度结构、模式及背景各有特点,因而在发展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中不能简单套用、模仿和移植国外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运用强制性侦查措施时在传唤、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扣押等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在于司法审查机制尚未形成,权利救济制度的弱化失衡,比例原则在设计上的缺失。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国国情,从确立司法审查原则、完善强制性侦查措施体系和逮捕制度等方面,从有效保护公民合法权利角度,完善刑事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执法观念落后和法律条文粗疏,造成司法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应建立以权限明确、慎用逮捕、保护人权为中心的规范化逮捕制度。1.革新逮捕理念;2.羁押分离逮捕;3.扩大保释范围;4.确立司法令状;5.完善权利保障;6.建立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逮捕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改革,目前学术界争议很大,笔者主张坚持由检察机关行使审查逮捕权的原有框架,在此基础上吸收世界各国逮捕制度中的有益精华,对我国的逮捕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逮捕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犯罪案件中,一旦对企业负责人采取逮捕措施,企业及其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相关利益方都可能遭受损失,因此,在企业合规改革背景下,理应对企业负责人的逮捕措施做出相应改进。作为逮捕措施的决定者和审查批准主体,检察机关颁行一系列保护民营经济的规范性文件,为完善逮捕措施的适用奠定了基础。从逮捕措施在企业合规试点实践中的适用情况看,适用率畸高、社会危险性条件不易把握、合规考察期限相对较长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满足企业合规改革需要,应改革业绩考评机制,设置特别程序,赋予第三方组织建议权以及健全逮捕措施救济途径来完善企业负责人逮捕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对赵作海、佘祥林等冤假错案的曝光,引起社会各界对我国现行的逮捕制度是否合法合理以及能否真正尊重并保障人权等方面的高度关注。逮捕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是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最有力保证。我国现阶段的逮捕权呈现出较浓的行政色彩,存在一些缺陷诸如滥用逮捕、长期羁押、超期羁押等。本文从《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以及国外的刑事诉讼法的角度,对逮捕制度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一些促进我国逮捕制度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逮捕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它完全剥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和基本人权密切相关。逮捕本身是保障刑事诉讼的有效手段,但不当的逮捕则会成为践踏人权的工具,因此逮捕制度的合理性尤为重要。我国的逮捕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有关制度设计方面尚有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是加强自身监督、规范检察权行使、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后取得了强化监督的效果,但也暴露办案期限紧张、附条件逮捕缺乏法律依据、听取律师意见程序有待细化、不服逮捕缺乏救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立法建言和制度改进,使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在惩治腐败与保障人权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