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家庭养老变迁研究——以女儿参与养老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转型期农村家庭中,女儿逐渐参与家庭养老,为父母提供更多的养老支持。本文通过对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区的实证研究,以女儿参与养老为切入点,采用以半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为主的研究方法,在对农村家庭女儿参与养老的现状作出描述的基础之上,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转型期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进而研究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国时期,男女平等思想发展、传统宗族制度衰落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继承理论和思潮的传播,促成了中国传统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近代嬗变。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争取女子财产继承权的社会思潮和观念变迁巨大。  相似文献   

3.
养老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农村大量男性青壮年向城市大规模流动以及女性自主意识的提高,农村儿子养老力量有所弱化,女儿养老的能力和养老意愿不断增强。女儿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支持力作用愈发显著,女儿在家庭养老方面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在农村老人晚年生活保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巨大变革,剧烈地冲击着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从而使家庭结构出现异化与失衡、家庭关系承受压力与紧张、家庭教育面临失范与挑战等。转型期家庭的这些变迁势必会导致部分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失管、失误、失控与失常,从而诱发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如何减少家庭变迁所带来的负面震荡效应,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关婚后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的产权归属与离婚分割,目前的司法规定存在多重标准、逻辑混乱的现象。基于夫妻共享利益与"逐渐融合"的两大婚姻本质,本文提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应将父母赠与子女的财产视为个人财产,而个人财产在离婚时按累进比例分与对方。如此规定既可保障父母财产不因子女离婚而受损,又能激励婚姻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保护夫妻共享利益。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选民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说明,区县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之中,选民在参与态度和行为模式上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选民参与总体上处于比较积极的水平;(2)选民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都比较有限;(3)近10年来选民的参与态度和行为模式均处于快速变迁过程之中;(4)态度和行为的变迁具有非均衡性。这些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一些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家庭、婚姻的观念逐渐趋于理性和客观,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往往会通过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方式明确夫妻财产归属.我国《婚姻法》第19条明确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充分肯定了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合法性,体现了《婚姻法》对夫妻意思自由的尊重.但是,鉴于婚内财产分割协议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制定,协议的履行均在婚姻家庭生活的背景下履行,夫妻在制定了婚内财产分割协议后,往往不会对所分财产的移转占有和变更登记,由此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可调和的争议.婚内财产分割协议引起的物权变动与我国《物权法》第9条、第23条发生了冲突.基于夫妻关系的特殊性,应肯定财产分割协议对内部的效力;基于民法体系的完整性,物权公示原则宜从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外部效力进行掣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出现了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户均人数减少、居住形式改变等情况,使得原本以"大家庭"、"多子女"为基础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的养老需求,面临着解构的风险.对家庭结构变迁视角下的农村养老问题进行社会学探索,无疑会对农村社会家庭养老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9.
"舆论参与司法"是转型中国一种突出的司法景观,究其深层次机理,实为当下中国社会回应转型的一种独特形式,亦是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渠道,可谓政治参与和司法民主的结合。其实施路径是通过对司法个案的参与,达到参与政治社会制度层面的结果。这一景观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国情紧密相关。它以"公平、正义"为主题,以常识、价值取向和法律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商谈性的公共领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参与的困境,对于建设法治中国及公民社会有重要意义。当然,其错位与越界的负面影响也应给予足够重视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0.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12(4):F0002-F0002
谢思全,1951年出生,重庆人。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讲授的主要课程有:中国经济问题、市场经济理论、市场治理问题研究等。其代表作主要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转型期中国财产制度变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环渤海区域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而无法承担养老职能,女性在家庭养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女儿养老的行为日益显现。女儿赡养老人成为农村家庭养老保障补充性的、不可或缺的保障机制。文中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中女儿赡养老人行为的产生原因及阻碍因素,并就如何促进农村中的女儿赡养老人行为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也不是简单的行政体系内部制度变革,而是在一定的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和要求下进行的,并且对其身处的制度环境起反作用。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处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社会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因素构成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外在约束条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及我国加入WTO的现实情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等方面制度环境的变化,构成了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伴随人类科技与文明的高速发展,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理论中关于资源的所有权归属和实体财富的分配等要素已无法满足现代国际社会的发展需求。“一带一路”倡议在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从国际关系的变迁、客体类型的扩大和法律规范的转型三个方面促动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理论的深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现行国际法理论的互动研究,以期推动形成一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核心的拟议国际法原则。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通过对湖北、安徽、河南部分县市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中,家庭环境因素不可忽视。家庭结构缺损或变迁,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容易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产生犯罪问题。从家庭社会角色出发,探索有效的家庭介入方法,与父母一起预防青少年犯罪,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客观存在,由此形成了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于较为全面的城市养老保障体系而言,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目前多数农村人口仍然依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农村居民从制度中得到的养老保障待遇几乎没有,其主要根源在于: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险,政府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战略思路之一就是明确其中的政府责任,并履行其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新市民"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农村80后、90后群体,他们基本没有农村生活经历,较早进入城市打工,是随着社会转型而出现的新阶层。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对其研究兼及城镇化和乡土意识蜕变等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意义,是研究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样本。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有效社会认同的实现,是新市民群体与城市社会的互动互构,本文以"结构变迁理论"为工具,居于"空间正义"的研究视角,从"农民终结"的深层内蕴思考对和谐价值观的认知,重构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生态,使和谐价值观的社会追求成为新市民阶层今日之主题。  相似文献   

18.
战前日本农村典型的家庭是家长制直系家庭.家长制形成家庭的等级结构和男尊女卑的社会,农村女性被视为男性和家庭的附属物,其在家庭中的地位最为低下.在战后经济社会的变迁演变中,农村家庭构成的主体依然是直系家庭,但维持家庭关系的家长制彻底解体,家庭规范也由家长制演变为民主主义性质的核心家庭规范.战后日本农村直系家庭的重建成为促进农村女性地位提高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制是当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及其产权制度变迁看,股份合作与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包产到户等改革措施都是传统"伦理共有"产权形态迈向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试验。相较之前,以股份合作为标志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更合理地调整了个人、家庭、村集体与国家政权等诸要素的权责关系,对形成"个人所有"与"社会共有"于一体的产权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78年至2012年的数据表明中国农村自杀率有以下四个特点:农村整体自杀率逐年下降,尤其是年轻女性的自杀率;农村女性自杀率已经低于男性自杀率;60岁以上老人的自杀率居高不下;自杀率与年龄成正比关系。中国农村自杀率的变化与家庭权力的转移、人口流动、社会文化变迁和自杀者生理状况有关。社会的变迁降低了农村女性的自杀率,却加大了农村老年人自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