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多次向学员郑重讲明两个不准办:即他的亲戚朋友和老家来人,凡是打他的旗号办事的,一律不准办;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打他的旗号办事的,一律不准办,请同志们严格监督执行。吴官正书记的“两个不准办”讲得好!它讲出了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的浩然正气,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胸怀,也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两个不准办”,好就好在身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敢于承诺。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是察其言观其行的,向社会承诺,就是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承…  相似文献   

2.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7):36-37
所在单位与上级纪委的紧密联系,也被“内鬼”利用。黑龙江省纪委信访室原工作入员朱明义,甚至打着中央纪委的旗号受贿60万元。“几年来,曾任职东南西北四个省的纪委书记王华元、李崇禧、金道铭都出了问题,实在让人痛心。”8月15日,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反腐专家李永忠在一个讲座中感叹道。  相似文献   

3.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一、小康的提出“小康”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我国《诗经》,《诗·大雅》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礼运》一书中,则把小康作为与大同社会相对的一种社会模式。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这一概念是在1979年12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相似文献   

4.
《支部生活》2005,(2):9-12
问:《决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答: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中全会《决定》据此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5.
经过我们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翻两番”的任务已经完成。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即将进入小康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6.
(三) 探寻西回变迁的原由,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一”,即有一个肯干实干、点子多、闯劲大的支部书记,有一个团结拼搏、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有一支能打硬仗、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实际管用的管理机制,有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论是该村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还是正在走向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都蕴涵着这“五个一”生动而实在的支撑作用。 1.“当家人”田计罗认准一个理:“群众想啥咱干哈。” 田计罗,1993年从平定县东三联营煤矿矿长的位置上被镇党委选调回村,开始…  相似文献   

7.
刘华清 《湘潮》2013,(3):4-5
党的十八大号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对于小康社会的提法,只改动了一个字,即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字之差,内涵深刻,意味着党对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探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提法的历史渊源,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赵兴良、郑百灵撰文认为,从哲学上讲,“以人为本”这个提法是一个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都能接受的概念,光凭这个概念,不能把它们区别开来。所以。打出“以人为本”旗号的并不都是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或社会发展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并未拒绝或放弃“以人为本”的原则,而是把它接过来对它加以批判改造。赋予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这里的关键在于,必须把人放在社会实践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9.
曹晨辉 《新视野》2003,(1):12-13
党的十六大是党在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凸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它视为十六大的主题,或直截了当地把十六大报告表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党的十六大具有突出意义,值得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和坚决贯彻。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我认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的凸现位置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少被赋予四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所谓“定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有杂志刊登了《吴官正家书一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摘登的信件是吴官正位居高官时分别致弟弟、叔叔以及家乡领导的一些信函,内容虽然有别,但要求如出一辙,披露了吴官正同志在婚事、丧事等家事上不仅严于律己,对其亲属的要求也格外严格,几乎有点“不近人情”。  相似文献   

11.
吴官正家书     
《党建文汇》2011,(1):6-6
日前有杂志刊登了《吴官正家书一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摘登的信件是吴官正位居高官时分别致弟弟、叔叔以及家乡领导的一些信函。内容虽然有别,但要求如出一辙,披露了吴官正同志在婚事、丧事等家事上不仅严于律己。对其亲属的要求也格外严格。几乎有点“不近人情”。  相似文献   

12.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任务。中共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回顾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种种努力和取得的丰富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政治文明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不断地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向前推…  相似文献   

13.
学会拒绝     
楚奇 《党课》2011,(24):68-69
最近,一位领导在上党课时谈到:“学会拒绝,是每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有人想向你“意思意思”,必须拒绝;有人想请你“休闲休闲”,必须拒绝;有人想给你灌输一些消极的思想,必须拒绝……”细细品味,不禁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白宇 《新长征》2006,(12):64-64
“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齐国思想家管仲。他提出:“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这里讲的是治国之术,只有把人治理好了,才能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儒家也有“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后来演化为民本思想。在西方,古希腊哲学提出“认识你自己”.近代启蒙思想家把人的理性高扬到了顶点。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人”的问题都是十分重视的。  相似文献   

15.
李燕奇 《新视野》2003,(1):15-16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此,政治文明这一概念第一次明确地、正式地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政治文明的提出,以及把政治文明确定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表明我们党在跨进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更加清晰、全面和深刻,对我们党的自身力量和前途也更有信心了,党的执政方式和治国之道都进入了一个崭新…  相似文献   

16.
建设“小康社会”是1984年邓个平提出来的。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1年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我们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最终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四个目标和六个标志,而难度最大的是如何才能实现“社会更加和谐”和“民主更加健全”,因此必须从治标和治本两个途径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吴官正同志也强调:“要倡导廉政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下面,笔者就廉政文化及廉政文化建设作一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实在的温州商人似乎拒绝一切看不见摸不着的产业。不炒股,不玩期货、基金,几乎成了温州商人的金科玉律。对于网络经济这种有些“虚拟味道”的新兴产业,温州人似乎也不感兴趣。但是,“温州人不触网”这个规矩正在被改变。 生于1974年的温州“海龟”林东,不但玩起了网络,而且一出手就震惊业界。  相似文献   

19.
把鹅挂起来     
明朝时,有一个叫周新的人,曾担任过按察使的职务。按察使是负责司法的官,权力很大。他上任以后,不少人给他送礼.他一概拒绝了。 一天.来了一个人,手里提了个大盒子。见了周新,不由分说,就把盒子打开了。原来盒里面装着一只黄澄澄肥嫩嫩的烤鹅,香气扑鼻,还冒着热气呢。来人一边说“请大人尝个新鲜,不成敬意……”一边就拔腿要走。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1999,(1)
1997年8月31日,对于娄烦县顺道村1700多名村民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在本村掌权二年之久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平太“辞职”。村民为他们苦苦告状的“收获”稍感欣慰。然而,仍在告状不止的村民却深深地失望:面对刘平太将一个亿元村搞垮和损公肥私的种种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