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3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新闻公报。毛泽东那句关于要警惕糖衣炮弹进攻的名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讲的。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迁往北京。据目击者回忆,当毛泽东与周恩来走向汽车的时候曾有这样的对话: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被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李自成因胜利而骄傲腐化  相似文献   

2.
<正>75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那么,历史上“赶考”是怎么回事?李自成失败的教训又是什么?共产党人又是如何看待“进京赶考”的呢?  相似文献   

3.
《李自成》是姚雪垠在逆境中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创作中得到过毛泽东的支持。该书问世后,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喜爱,第二卷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有人说姚雪垠创作《李自成》是“捧毛”,是替毛泽东完成一部“影子传记”。果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特别是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有过高度的评价.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1938年在一次关于保卫工作的讲话中,他谈起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说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都不好了;但李自成本人始终都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毛泽东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对创作反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驰名世界的政治家、思想理论家和军事战略家,除了他的天赋和丰富的革命实践知识外,与他酷爱读书,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他热爱尊敬他的老师,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教育过他的教师都怀着深深的情意。 给师敬酒 毛宇居先生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塾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拜在他的门下就读。 毛宇居精通儒学,善诗书词赋。在他眼里,学生只有精通儒学,能作诗填词才有出息,因此,他严禁学生阅读小说之类的“杂书”。毛泽东聪颖好学,渴望求知,常常不顾塾规,偷看“杂书”。 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从课桌  相似文献   

6.
博采之窗     
毛泽东支持姚雪垠写《李自成》姚雪垠以他的长篇小说《李自成》而闻名于世。小说问世后,深受读者喜爱,《李自成》第二卷还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但有谁知道,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支持,也许《李自成》就不会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蔡杰 《党史博览》2001,(8):50-53
“文化大革命”前几年,文化界即开始受到毛泽东的批评。许多以历史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电影、戏剧纷纷遭到批判,帝王将相更不能在新作品中占有位置。然而,姚雪垠的《李自成》正是逆着当时的思潮创作的,书中第一卷一开始就写崇祯皇帝这个令人难忘的悲剧人物,在第一个单元中就写出后妃、宫女、太监、文武大臣等等。毛泽东所批评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书中全写了,还写了封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牛金星等。按照常理讲,《李自成》同当时的形势相悖,应当视为“大毒草”。然而,世界上有些事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会出现。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批判“资产阶级文艺路线”首当其冲。恰在这时,毛泽东怀着极大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决不能当李自成。”1949年3月,由西柏坡挺进北平前夕,毛泽东说的这句严肃的玩笑话,在纪录片和回忆录中被反反复复提及。对于李自成这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毛泽东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特殊情结。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爱才用才的故事广为流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对作家姚雪垠进行了两次保护,使他顺利地完成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写作。 1966年7月中旬的某一日,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看见王任重列席,便将他叫到身边,指示说:“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经看了,写的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对他加以保护,让他写完。”第二天早晨,王任重即打电话向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传达毛泽东指示。这一指示既挽救了《李自成》,也保护了姚雪垠的生命。 当工作队进点的时候,武汉市委根据王任重传达的“最高指示”,对工作队作了特别指  相似文献   

10.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纽约的“革命书店”里,人们能看到《毛泽东诗词》《毛主席语录》等和毛泽东有关的许多书籍。这家书店专门出售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以及一些关于第三世界国家革命的图书,向人们传递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11.
1949年3月2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意味深长地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移称之为“进京赶考”。周恩来笑着说,“我们都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  相似文献   

12.
汪金友 《前线》2009,(10):76-76
1949年3月23日,当中共中央首长的车队就要离开西柏坡、开往北平城的时候,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我们是进京‘赶考’嘛!”几个领导听了都笑起来,周恩来副主席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抬头望着眼前崎岖不平的山路,坚定地表示:“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他要求“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警示”,“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这与毛泽东的治党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理论家和军事战略家,除了他的天赋和丰富的革命实践外,与他酷爱读书,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他非常热爱和尊敬他的老师,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过他的老师都怀着深深的情意.给师敬酒毛宇居先生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塾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拜在他的门下就读.毛宇居精通儒学,善诗书词赋.在他眼里,学生只有精通儒学,能作诗填词才有出息,因此,他严禁学生阅读小说之类的“杂书”.毛泽东聪颖好学,渴望求知,常常不顾塾规,偷看“杂书”.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则在课桌下玩起“小动作”.他摸出一本《水浒全传》,低着头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只大手从后面伸了过来,那本小说到了先生的手里.毛宇居气得鼓起了双眼,一把将毛泽东拖出教室,罚他站在天井里,并声色俱厉地说:“你胆大妄为,一再违犯塾规,欺骗先生.好,就罚你以‘天井’为题做首诗,做得不好,打你的屁股,再告诉你爹.”  相似文献   

15.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乘车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进北平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们去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毛泽东接着说:“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毛泽东把从西柏坡去北京城比作进京赶考,那么毛泽东进京以后考得怎样?交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请读者阅读下文。 答卷一:布衣平民装 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艰苦,毛泽东始终和战士一样穿着简单。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常想给他添制点新衣裤,毛泽东却说:“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转折关头,如何使全党在胜利面前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和优良传统作风、迅速夺取全国最后胜利,这一严肃的政治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毛泽东主席联想起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由于居功自傲,导致失败的沉痛教训,于是他多次向中央工作人员讲述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故事,反复告诫大家“我们不要学李自成”,并教育全党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领导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农民起义政权“大顺朝”。但是山海关一战,李白成败给了吴三桂和清军联军,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败亡。在毛泽东的心中.李自成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着他成长.照着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8.
初冬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面对土墙泥顶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重温毛泽东当年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胡锦涛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考察西柏坡时所作的重要讲话,不由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在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是在进京赶考,要考好,不要做李自成。”对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明史》上称赞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同甘苦”。由…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李自成》汤胜利精通历史,善于汲取历史教训的毛泽东,曾经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给以极大关注,他谆谆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坚决克服骄傲和腐败,"决不做李自成第二"。毛泽东虽然对李自成的革命方式和胜利后的骄傲不以为然,但是,他对李自成个人的人品...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