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11,(9):39-41,50
米夫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共的最后一位代表。之后。共产国际鉴于派代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就改为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这种形式指导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2.
我刊从本期起,将连续刊发一组中共与共产国际的系列文章,以纪念党的90华诞。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是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它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考量其成败背景。毛泽东曾说,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是有巨大功劳的,也有过失。但总的说是功大过小,没有共产国际的帮助,我们党就不会有今天。对此,本刊刊发的系列文章作了有益的探讨。它采取以人带史、截线为段的方法,通过几位驻华代表的工作,表现了共产国际对中共指导的功过是非。文章中有许多新鲜的史料,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情节作了生动的叙述,读起来既有兴味,又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罗易是继马林、维经斯基之后,共产国际派到中共的第三任代表,而且是代表团的首席代表(亦称团长)。罗易(1887—1954),印度人,本名纳伦德拉·巴塔尔亚,又名鲁依、罗益等。  相似文献   

4.
中共二大:陈独秀应对马林和共产国际的一次紧急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 《党的文献》2012,(1):80-86
为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旧民党的主张,陈独秀趁乌林回莫斯科之时,紧急召开中共二大,以致代表未经正式推选,各地代表不均衡,代表人数少,起草文件仓促,共产国际代表未能出席。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共联合战线的宣言,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独试性,明确了两党只能进行党外合作,并通过了党的纲领,区别了国共两党不同的宗旨等,均是反驳马林关于国共两党党内合作的提议。马林在得到共产国际支持后,出席了两湖会议,迫使陈独秀等放弃了二大的原定政策。同时,共产国际作出“指令”,对中共二大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马林(1883~1942)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20年夏,马林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广州设立“鲍公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宣布同情和支持世界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废除了沙俄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孙中山对此十分赞赏,逐渐倾向于列宁领导的苏俄。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学习,并寻求援助。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本文译者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共产国际卷宗中,发现了曾参加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写给共产国际及相关负责人的几封信。前四封信是迄今能够见到的关于中共一大筹备工作的最早的档案记录。第五封信记录了马林作为亲历者所了解的中共一大文件情况。这些信件,对于了解中共成立前后特别是一大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除第四封致科别茨基的信外,均为首次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8.
刘峰 《党史博览》2011,(5):48-49
马林是一位荷兰人,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马林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派遣来华,于1921年6月抵达上海。1923年10月离开中国,历时两年有余。马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参加了中共一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还积极与孙中山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恩侠 《党史文汇》2011,(10):60-63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成立后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代表大会中,有几次是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的。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1919年3月成立,1943年5月解散。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党的“三大”,马林再次参加。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  相似文献   

10.
刘战  陈雷 《党史纵横》2001,(1):27-28
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生于荷兰鹿特丹,曾用过 12个化名和 1个笔名,其中最有名的化名就是马林。 1920年,列宁委派他作为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来中国。马林于 1921年 4月正式起程, 6月 3日到达上海, 1923年 9月奉命返回莫斯科, 10月离开中国。在中国期间,马林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国共党内合作的实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马林来中国后,“通过半年多实践”,“认识到应建议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① 1921年秋,马林在上海会见了孙中山的代表张继。这次会见的结果之一是国民党邀请马林于…  相似文献   

11.
韩丽 《党史天地》2009,(3):22-25
20世纪20年代,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起,筹划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促成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曾称赞马林是一个由“共产国际派来的”、“精力旺盛和富有说服力的人”。  相似文献   

12.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11,(8):27-28,31
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派29岁的罗明纳兹作为代表来华,接替维经斯基和鲍罗廷的工作。7月23日,罗明纳兹和助手纽曼(德国人)抵达武汉。他们此行肩负的重任是:纠正中共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改造中共中央领导,帮助制定新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与中共五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五大的召开与共产国际关系密切,而且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学术界从前没有认识到的:中共五大的筹备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组织下完成的,中共五大的召开是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中共五大的一切决议案都是根据共产国际决议精神制定的……要想了解中共五大召开始末及其历史作用,不能不和共产国际在其中的作用联系起来考察。  相似文献   

14.
维经斯基(1893-1953),亦译作威金斯基,全名格里高利·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又名查尔欣,中国名字伍廷康,笔名魏琴。生于俄国一个林业职员家庭,当过印刷工。1913年去美国谋生,加入美国社会党。1918年回到苏俄,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后被捕流放。1920年1月,在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工作,4月,被俄共派遣来华工作。1921年春回国后任远东局秘书(负责人)。  相似文献   

15.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里,15个人围着一张长方形大餐桌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一大会议的除了13位中共代表外,还有两位则是来自远方的共产国际代表,他们是: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一马林,一个年近40的荷兰人。1883年5月13日,马林降生在荷兰海港城市鹿特丹,原名斯内夫利特。鹿特丹不仅是荷兰第一大港,而且是欧洲  相似文献   

16.
刘峰 《广东党史》2010,(5):10-13
<正>熟悉中共党史的同志都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开会期间,曾经有一位侦探闯进了大会的会场,随即以走错地方为由离开了。但是在场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地下工作经验丰富,他要求大家立刻解散。在马林的指导下,各位代表安全离开,使随后赶来的巡捕扑了个空。大会随后转移到  相似文献   

17.
王燕 《党史纵横》2007,(3):23-24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共产国际一直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早期的发展与曲折,无不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密切相关,共产国际指导的正确与错误直接反映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的顺利或曲折中。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的共产国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共放弃苏维埃旗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国际时时提醒中共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求中共不惜代价维护这个统一战线不致破裂,这些指示和思想对于中共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保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围绕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拒绝经费援助,而马林在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提供经费援助,最终经费援助问题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20.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围绕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拒绝经费援助,马林在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提供经费援助,最终经费援助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