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湘评论》2010,(13):55-56
毛泽东心里很清楚吸烟有害健康,但已经上瘾的他无法戒掉。为了减少吸烟对他身体的伤害,保健医生只好弄了一些烟嘴给他,并告诉他烟嘴可以过滤尼古丁。毛泽东虽然不愿意,但考虑到配合保健医生的工作,而且烟对身体的伤害他也渐渐感觉到了,所以后来还是采纳了保健医生的意见,并慢慢习惯了用烟嘴。同时工作人员还建议他把一支烟折成两半,  相似文献   

2.
王凡 《党史纵横》2005,(9):41-44
王鹤滨,毛泽东的第一位专职保健大夫,兼任毛泽东的生活秘书。那时,和毛泽东朝夕相处的,除了他的家人,就是值班秘书、警卫和保健大夫了。当时王鹤滨住在丰泽园毛泽东寓所菊香书屋的对面。而在这些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数,王鹤滨是其中之一。在延安,他是中共中央卫生机构中唯一的眼科医生王鹤滨是河北人。全面抗战后,八路军120师就活跃在他的家乡一带。1938年8月,14岁的王鹤滨高小毕业,便参加了抗日工作,当上了安新县秘书室的书记员。1940年10月,他考入华北联大,第二年转入白求恩医校,编入高二期学习。1943年,在经历了约3个月的辗转…  相似文献   

3.
王凡 《党史博采》2011,(5):40-45
王鹤滨等于中南海里四位中共中央书记的保健大夫/朱老总对突然来了个陌生大夫毫无思想准备/刘少奇没有批评王鹤滨。但他心灵深处的自责却无法排遣/  相似文献   

4.
1956年9月间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说:“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至于顺不顺,你们大家评论,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5个人里就有一个”。本文拟对毛泽东与陈云的友谊与交往作些探讨,不足之处,欢迎指正。稳定物价的斗…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陈炳辉许多提及毛泽东早年保健医生的书籍或文章都称傅连暲是毛泽东第一位保健医生,但根据傅连暲回忆,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应是陈炳辉。1932年春,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东征军在开赴福建汀州时,当地一家福音医院的医生傅连暲见到毛泽东由于战事而过于劳累,身心疲惫,于是产生了把自己的得意门生陈炳辉派到其身边做保健医生的想法。后来,陈炳辉与傅连暲的女儿傅维莲结了婚,成了傅连暲的女婿。  相似文献   

6.
杜兵 《党史文苑》2007,(5):13-14
毛泽东从小就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意志非常坚强的人。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岁月里,他也曾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这个理想信念,直到伟大的革命事业最终取得胜利。同时,毛泽东又是一位感情十分丰富的领袖,他非常爱自己的子女,但又不是溺爱,而是教育他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一贯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不但经常深入实际、深人群众,亲自实践,取得第一手的调查材料,而且还有许多关于调查研究的专题论述。就是在他的每篇著作中,也都随处可见他调查研究的来龙去脉。他一生中写出的许多不朽论著和对伟大事业的战略决断,都是来自他调查研究后作出的实事求是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韶山是他生命的根,他在这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有他的父老乡亲和故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之中。他对故士、对乡亲有着缠绵的乡情和浓厚的乡谊。  相似文献   

9.
阿森 《学习导报》2009,(10):43-43
卫士马武义回忆: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住进香山双清别墅。他自己首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给我们卫士规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主席用的东西不得随意给他换新的,要换必须经他批准。在香山时,经主席批准给他做了一双新皮鞋。参加党内活动他不穿皮鞋,只有会见外宾、民主人士或庆典活动时他才穿皮鞋。直到1958年秋我离开中南海时,主席穿的还是这双皮鞋。  相似文献   

10.
王新德是著名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我国帕金森病学科奠基人。1974年,作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的成员,王新德参加了毛泽东的第二次医疗组,在毛泽东去世前几天,他一直守护在伟人的身边。从王新德的口中,我们听到伟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躺到床上准备睡觉时,总会快活地大叫一声:“不得了啦,讨债的又来了!” 用“奇人、奇事、奇招”来概括毛泽东的养生习惯,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而按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他跟医生的关系长期以来也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的。保健医生们经常会听到他说这样的话:“要是都按照你们说的去做,那我就没得活了。”有时候脾气上来,他甚  相似文献   

12.
孟红 《湘潮》2008,(7):4-7
在体育爱好中,毛泽东不但喜欢游泳、登山,而且还喜端乒乓球。他十分关注中国乒乓球队的成长和取得的成就。在他的晚年,还创遗了一段“小球转动地球”的“乒乓外交”的佳话。  相似文献   

13.
阿森 《新湘评论》2009,(10):43-43
卫士马武义回忆: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住进香山双清别墅。他自己首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给我们卫士规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主席用的东西不得随意给他换新的,要换必须经他批准。在香山时,经主席批准给他做了一双新皮鞋。参加党内活动他不穿皮鞋,只有会见外宾、民主人士或庆典活动时他才穿皮鞋。直到1958年秋我离开中南海时,主席穿的还是这双皮鞋。  相似文献   

14.
张阳普 《党史文苑》2008,(12):34-37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中国著名的社会革命活动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音乐学家。五四时期,他和毛泽东在共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有过一段使毛泽东终身难忘的交往。全国解放后,在陈毅两次回四川时,毛泽东都托他查询王光祈及其家人的下落,可见毛泽东对王光祈的深情厚谊。那么,王光祈是何人?他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使毛泽东几十年都铭记在心呢?他和毛泽东的友谊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外祖母和母亲都笃信佛教。在毛泽东出生前,他的母亲文氏已生过两个孩子,均夭亡。1893年12月26日,文氏生下第三个儿子毛泽东,她唯恐这个儿子再夭折,将毛泽东寄养在娘家,拜后山龙潭口一块巨石为干娘。因毛泽东排行第三,他的小名就叫“石三伢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纠正错别字陈思明在文字工作上,毛泽东做到了一生与文字缺点、与错别字作斗争,容不得半点差错、半个错别字的地步。毛泽东对他自己的著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例如,1938年11月他在六届六中全会的长篇政治报告《论新阶段》先后付排,他附信给《解...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他讲起话来妙语连珠、意趣横生,听他讲话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请看他趣解汉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黄禹康 《党史纵横》2009,(11):10-11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在阅、批史书的同时,常常把从中获得的史料连同自己的心得绘声绘色、富有哲理地运用到他的谈话、  相似文献   

19.
1936年,毛泽东在与斯诺谈话时说:我在李大判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迁移。快到北平时,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说: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别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可惜呀,他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找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③这些意味深长的讲话,充分说明了李大到这位中国最早的马克…  相似文献   

20.
白晓波 《湘潮》2012,(8):20-23
毛泽东是新中国对外方针的主要奠基者。在新中国的外交舞台上.他指点江山、纵横捭阖.展现了非同寻常的个人魅力和灵活的外交手腕,以及独到的个人价值取向和交友原则。他在与国际友人的交往中,总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至上,无论与谁交往,他都论理论情,以道理服人,以胸怀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