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2):44-48
之行四:1950年10月初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等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我国出兵援朝问题,并受毛泽东委托接彭德,怀谈出兵朝鲜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1):22-27
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新中国建立前后,即1949年7月至1952年7月的三年期间,邓小平等进军和主政大西南时,他有过不同寻常的六次北京(平)之行。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抗战时期邓小平有过不同寻常的三次延安之行。  相似文献   

4.
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年谱(1904—1974)》(以下简称《邓年谱》)披露: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有过两次不同寻常的从前线到达当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驻地——河北省平山县(当时称建屏县)西柏坡之行,回到前线不久,就开始作为总前委书记,和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一起,统率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等部密切协同、并肩作战,取得了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前者,以少胜多,基本消灭了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主力;后者,勇追穷寇,推翻了国民党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那么,邓小平在西柏坡这偏僻的农家村落,留下了怎样的历史足迹呢?  相似文献   

5.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3):49-54
上海,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一代伟人邓小平一生中多次来到这里,和这座英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主要记述的是1927年7月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不同寻常而又鲜为人知的三次上海之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和金日成两位领导人的交往应该从1953年11月12日首次会面说起。这天下午3时整,一趟专列缓缓驶进北京车站。列车停稳后,身着黑色呢子大衣、头戴黑色礼帽的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  相似文献   

7.
1949年国庆阅兵:开国大典中的最美乐章 1949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举行阅兵式.中共中央极为重视这次阅兵,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参谋长唐延杰为阅兵指挥所主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8.
《党的文献》2013,(1):11-21
1955年 六十二岁 3月31日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作结论.在讲到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毛泽东说:中央决定一九五六年下半年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有人建议一年或者两年开一次这样的会议,使同志之间互相监督,我认为可以考虑.谁监督我们这些人呢?互相监督是好办法.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一种同志间互相监督、促使党和国家事业迅速进步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后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六 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又一次到上海视察. 1月31日,邓小平在市长朱基等人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参观了MD- 82飞机的铆装和总装车间,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1.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形势变化,不断总结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经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着关于新中国的构想。1947年6月之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认识和构想更加清晰和完善。自1947年10月10日提出"民主联合政府"口号至1948年4月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雏形,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形成,并根据形势作出相应调整;自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新中国的"五一口号"至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成熟,对国家基本制度作出进一步设计;自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结束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定型并基本实现。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和设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经验总结,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粉碎“四人帮”之后,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外要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的呼声日益强烈。在邓小平的主持下,从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完毕,随后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顺利通过。对此事的意义,江泽民曾这样总结过: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同志,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A 不是着眼某一个层面,而是着眼于社会结构的整体和全局,从经济建设与社会改造、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内在一体的高度,规定、阐述和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刚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就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互动、共进的良性格局.这,是毛泽东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第二步"历程中,所做出的又一大贡献;而体现在这一贡献之中的一个思想原则--以全面性、系统性观点来观察和措置社会主义实践,则同样是我们在今后继续引领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所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14.
《党的文献》2013,(1):3-10
1956年 六十三岁 2月14日 自本日开始,在中南海颐年堂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以及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至四月二十四日结束,实际听汇报的时间为四十三天.参加听汇报的有周恩来、彭真、薄一波等,刘少奇、陈云、邓小平有时参加.在听汇报过程中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意见和评论,在此基础上形成《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社会变迁的第一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旧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宣告结束,让位于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的新社会.到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逐步完成,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提上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引领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日程,即如何依据新民主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适时地把共产党主导的中国社会变迁推进到它的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0,(8):30-32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