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与道德教育邓云洲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绵延四千年,它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融汇了各种社会思潮流派,出现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他们的杰出思想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思想根基,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宝库。教育是...  相似文献   

2.
刘志宏 《党史文苑》2007,(11):54-55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白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为何沈登苗明清科学家自明代中叶到晚清,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李时珍、宋应星、项名达、徐寿等,或自己摈弃仕途,或由于仕途不得志转而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也有些士大夫如徐光启、徐有壬等在当政为官时就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钻研自然科学。这些著名的科学家为传统科...  相似文献   

4.
<正>聂荣臻和钱学森,一位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一位是著名的科学家。素昧平生的两人,在我国波澜壮阔的“两弹一星”伟业中相识相知。聂荣臻为人谦和,对科学家格外尊重;钱学森更是非常敬重聂荣臻,视他为良师益友。在为国铸剑的漫长岁月里中,彼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和作物杂交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的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6.
梦绿 《世纪风采》2010,(12):14-19
1983年,美围寅布了“星球大战”计划。对此,各国纷纷出台对策。中国几位老科学家也对此作出了反应: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泠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随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  相似文献   

7.
文哲 《支部生活》2004,(1):41-41
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六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涵盖了人类基因组97%以卜的信息,标志着科学家基本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2001年2月12日,上述六国科学家和美国寒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科学家认为,“人类坫刚组计划”是继“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自然科学史上的第一大计划。  相似文献   

8.
国际10月7日俄罗斯全国有70万人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政府改变经济方针,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10月1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北约已在当天发出了实施军事干预科索沃危机的动员令。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崔价是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10月23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白宫正式签署了在马里兰州怀伊种植园达成的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美国总统克林…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深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源自他从小接受的西方式教育。对于教育问题,他从自己当学生、作为教师及科学家的经历中感悟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见解。在教学中,钱学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传授科学方法,倡导技术科学思想。他晚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思想。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巨额资金资助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将全面实行国际通行的首席科学家制。目前首席科学家人选已基本确定,陈竺、强伯勤、匡廷云、卢强、颐钧、高小山、张国民、陈凯先、程书钧、严继光、闵乃本、翁守庆等成就卓著的学者被国家科技部聘为首席科学家。作为国家科技部聘任的首席科学家,他们除在该项目研究上拥有决定权外.还将被授予科研经费及人员选聘的管理权。在课题负责人的选聘及30万元以下的设备仪器添置上,首席科学家作为项目执行人生有全权。我国将实行首席科学家制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科学家。他对新中国的高科技,特别是对“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的开拓创建与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钱学森80大寿,为了表彰他对我国高科技的杰出贡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授予他“国家杰出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喻思南 《奋斗》2022,(6):68-6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学家精神具有丰富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3.
自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绵羊“多莉”后,克隆技术研究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一些著名科学家称之为“克隆风暴”。如何看待克隆技术的作用及前景,如何评价克隆技术,作者从哲学角度做了反思。1997年2月下旬,英国胚胎学家Wilmut博士报告了以成年绵羊体细胞为核供体,成功克隆出绵羊“多莉”的消息,使全球为之震惊,我国著名遗传学家吴称之为“克隆风暴”。一项科学成果,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是不多见的。这一方面取决于该项成果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人类科技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前途的关注。对“克隆绵羊”进行必要的哲学反思也许会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场克隆风暴  相似文献   

14.
解决科研伦理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战后科学家和司托克斯对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之间关系的解读都是基于科学家思维,只站在其中一种科学的立场上去理解两种科学的关系,导致最终难以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布什首先是工程师,然后才是科学家。因此,基于“技术辩证法”的视角,以“自转-公转”的模式重新理解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的关系,有利于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5.
孟红 《党史纵横》2008,(2):29-32
高士其,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社会活动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并引领着近2000人的科普作家。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困扰,终身不懈地传播、普及科学文化。为我们民族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高士其逝世后,中组部追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土其星”。  相似文献   

16.
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一生不仅以显赫的科学成就著称于国际学术界,而且走过了一条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持奋斗的道路,由一个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李四光于188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略、欺侮中国的时代,人民受难,祖国受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创痛,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15岁时,李四光以优异的成绩被派赴日本官费留学,不久,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献身于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六年一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根据会议精神,二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提出力求最急需的科学部门能够在十二年内(即第三个五年计划期未》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的要求。为实现中共中央的号召,同年三月;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以陈毅为主任的科学规划委员会,集中我国优秀的科学家六百多人,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制定了规划草案,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出了明确的奋斗目…  相似文献   

18.
周培源欣喜回陶都顾玉豹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周培源同志逝世了。这位生前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名誉主席的老人,一生除在科学教育等方面巨大的贡献外,还无私地为家乡奉献过自己的财产,其品德和风范令世人钦羡不已。本文记述的便是1987年...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鲁民 《奋斗》2006,(4):58-58
前不久,被誉为“当代毕昇”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溘然长逝。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这一贡献.怎么评价也不过分。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其业绩将彪炳史册.但王选更以当一个好人而自豪,他曾多次谈到自己的“好人观”,话虽不多,但语重心长,富于哲理,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