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毛泽东两位历史伟人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福利思想,将其进行比较研究,对当今中国社会建设具看可借鉴的意义。孙中山由“平均地权”向“耕者有其田”转变,毛泽东由“土地改革”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孙中山倡导“救济工人”,毛泽东注重保障工人合法权益。两者的社会福利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性和超越性:注重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重视国家在社会福利事业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1916年4月的一天傍晚,婚后不久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公园散步,谈论着讨伐袁世凯的事情。宋庆龄兴致勃勃地说:“逸仙,我想起了一句讨袁的上联,你能续下联吗?”孙中山微笑着说:“你居然仿效苏小妹三考新郎来了。好,请讲出你的上联来。”宋庆龄吟出上联,曰:“或入园中逐出袁还我国”。孙中山轻念着上联,感到妻子才思敏捷,联中句子一语双关:园出“袁”入“或”则为“国”字,而“或”的解释是:有人也。显然,庆龄对我逐袁是抱有殷切期望的,我岂能辜负她的一番苦心!下联要对得工整,尤应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孙中山沉思片刻,一…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政体,孙中山提出了“五权宪法”的基本设想,并在不同时期作了多次的阐述与论证。增设“考试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孙中山主张单独设置考试院,强调考试乃官员选任的必经程序,实行与选举、委任相配合的考选方式。这一思想,既离不开孙中山对西方政体的体察与审视,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认知的结果,同时也与其本人对于中西文化的态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根本上说,“考试权”的设置有利于孙中山主张的三民主义的达成,是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放弃错误主张积极追随孙中山在日本留学时,杨度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同他辩论过如何救国的方法、道路。在一次孙中山主办的宴会上,杨度曾对孙中山说:“我主张君主立宪,我事成,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我当尽弃自己的主张以助先生。”并举起酒杯,当众立誓:“我失败而先生成功,我当尽力以赴之!”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一诺言。辛亥革命后,杨度曾先后支持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但均遭失败。从此,他从错误中清醒过来,放弃君主立宪主张,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受到孙中山的高度信任。在《孙中山全集》第八卷刊登有1923…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是其革命思想的集中体现,民生主义则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将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民生主义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这一思想的缘由,再归结到其后南京国民政府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最后加以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6.
秦德君 《学习导报》2011,(20):42-43
领袖人物中,真正能读书、读得多、读得深入、对中西方文化都用心体悟而又能经世致用者,孙中山是其中一个。 当年,有人给孙中山起了个绰号“孙大炮”,谓只会吹牛之意。比如胡适,一直认为孙中山能说会道,但肚里未必真有学问。有一次,胡适去拜访孙中山,两人茶叙座谈,胡适见屋里满架的书,心中疑惑孙中山是否翻过。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广州蒙难时先上何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叶剑英传》在“护卫大总统脱险”一节中说,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指使部下发动叛乱,“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秘书林植勉和参谋林树巍不顾一切,强架着孙中山,……向长堤天字码头奔去”。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随陈策在码头上迎接孙中山,接着护送孙中山乘小艇登上停泊在江中的‘宝壁’舰”,后转登永丰舰。与叶剑英有关的几种传记及lops年8月4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七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元帅叶剑英》都持此说。但笔者认为,此说经不起推敲,孙中山最初上的是楚豫舰,而非宝壁舰。陈锡棋等1979…  相似文献   

8.
张岂之 《学习导报》2011,(20):33-34
题一:举“黄帝旗帜”揭开民族复兴序幕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有深远影Ⅱ向的革命运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杰出的思想家孙中山的名字与辛亥革命联系在一起。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1905年,以兴中会为主体,联合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发起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他们都为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对于孙中山,毛泽东十分敬重,始终给予高度的评价,称他为“伟大革命家”、“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在他的著作、演说中,对孙中山的思想、实践与精神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透过这些论述,既可看出毛泽东作为史学家的史德、史识与史才,也可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气魄、胸怀与敏锐。一、毛泽东论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其思想的精华是三民主义。对于三民主义,毛泽东作过深入而系…  相似文献   

10.
王瀚秋 《党史文苑》2013,(12):17-21
彭素民先生,是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胜地江西走出来的一位杰出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政治活动家。他从19岁开始追随孙中山,参与推翻满清的革命活动,参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积极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协助改组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筹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在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桂华  朱腾飞 《前线》2023,(3):90-91
<正>孙中山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1922年6月16日,因反对孙中山北伐,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派兵包围总统府,并炮击粤秀楼。8月,陈炯明回广州就任粤军总司令,孙中山则被迫远走上海。这意味着,第二次护法战争宣告失败。陈炯明的背叛使孙中山深受打击。他十分痛心地表示:“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相似文献   

12.
尹红  李亚平 《世纪桥》2008,(7):17-18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武器。这一利益集团利用民权政治思想与封建势力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对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期,年轻的共产党员阮啸仙,与中国共产党一批早期共产党人一起,全身心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大力声援革命军粉碎叛乱,在捍卫孙中山大元帅府政权、促进国共合作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作为初出茅庐的阮啸仙,在那“为农夫工人而奋斗”的峥嵘岁月里,...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在僻远的西南,一位“短身瞿貌、彬彬尔雅”的晚清秀才,顺时应势,办新学、创新刊,传播进步思想,创立了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公强会”,继而成为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为重庆的独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也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曾任“中华革命党”政治部副部长、广州护法军政府四川省省长、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广东省省长……他就是被郭沫若赞为“在四川成为革命党人的元祖”——杨庶堪。  相似文献   

15.
论孙中山“联共”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将涣散无力的国民党改组为领导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以有效地进行反帝反封建和重造民国的斗争,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战略思想的核心部分。对于孙中山晚年“联共”一事,国内外史学家的认识和解释不一致。本文对孙中山“联共”的原因、目的、政策及其行动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一、孙中山是“容共”还是“联共”? 对孙中山晚年允许与欢迎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一事,中国大陆的学者称之为“联共”,而台湾及海外的学者则称之为“容共”。长期以来,国民党的官方与史  相似文献   

16.
宋庆龄因为与孙中山的婚姻而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母”,及至成为中国史海中一个扬名千古的传奇女性。孙、宋结合,无论对孙中山或是对宋庆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孙中山来讲,宋庆龄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忠实的战友、助手、继承者。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是丈夫,还是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导师。在她的意念中,爱情与革命已经融为一体。与孙中山的10年婚姻里,宋庆龄的家庭生活大多数时候在动荡惊险渡过,这段非凡婚姻决定她必将不平凡地走过一生。  相似文献   

17.
1883年,孙中山从夏威夷归国,进入香港中央书院学习。毕业后他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决定做一个医生,用医道来为人民服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院学堂读书。1887年,孙中山又到香港雅丽氏医院继续深造,在那里他遇到了对他一生有重要意义、担任教务长的康德黎博士。此后,康博士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上,都给予孙中山以无微不至的关怀。1892年,孙中山以全校之冠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学士学位,教务长康德黎为西医学院能够培养出孙中山这样的优秀学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特意设宴邀请50人祝贺。  相似文献   

18.
回首尘封已久的浩瀚史料,“国父”孙中山先生与香港的那些故事虽不新鲜,但却没人深省。在香港,孙中山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中学学业,而且度过了整个大学时代,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积累了广博的学识,并且开始萌生了争取民族独立与社会进步的思想和愿望。匆匆过客──来来往往睹神奇孙中山初次踏上港岛,是在1878年5月,这一年他刚刚12岁。不过这次到港,孙中山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他跟随母亲由香港乘轮船,前往檀香山,投奔哥哥孙眉。这是孙中山第一次离开家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令他眼界大开,“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  相似文献   

19.
陈友仁是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 ,他参与孙中山晚年的许多重要决策和活动 ,还常常担当孙中山的代言人 ,他们俩人的亲密关系 ,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孙中山逝世后 ,陈友仁继承孙中山的遗志 ,执着地坚持“三大政策”,成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陈友仁跟随孙中山的时间并不长 ,但他们的关系却如此密切 ,究其原因 ,是相似的人生经历和相同的政治抱负使他们志同道合。但是 ,尽管我们对孙中山的研究已颇为深入 ,却几乎未见有这方面的文章 ,因此本文可算是对孙中山研究的一个补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发起成立的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包括华兴会、兴中会、复兴会和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大会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确定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为同盟会宗旨;推崇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庶务科总干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