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与民生关系紧密的供给体制机制得到优化。不过在供给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我国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从农村群众利益出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力度,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必须不断推进机制创新,优化新形势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这一大背景入手,依据公共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及其提供方式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农村公共产品特质的转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通过市场化解决。  相似文献   

3.
均衡分析方法是当前法律供求理论研究过程中的基础方法之一,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机制分析的核心理论,为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法律制度作为公共产品,也存在供给与需求的问题。然而,将一般均衡理论用于法律供给与需求分析,存在诸多理论上的难点,传统的法律供求均衡模型需要重新解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瓶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产品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公共产品的本质是福祉社会 ,公共、公正、平等。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及其消费有了很大改善 ,但对公共产品认识不清、重视不足 ,中央和地方责任错位 ,产出与消费不平衡 ,结构不合理 ,公共产品悲剧还累见不鲜 ,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之 ,改善和健全公共产品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安是一种既包含纯公共产品又包含准公共产品的混合型公共产品。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有助于深入把握社会治安的真实状况与运行规律。为实现社会治安产品供给的高效率,可以灵活采取政府、社会、市场多种主体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中心体制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是一种单中心体制,主要表现在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单一,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外筹资机制,以及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决策机制。这种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更是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因而,我们必须从多中心的筹资机制、供给决策机制以及供给主体三个方面建构农村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难题。  相似文献   

7.
治理理论与公共产品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出现了不同的治理模式。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治理理论产生发展和治理模式变迁的研究探讨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层面。本文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入手,认为治理理论的提出以及治理模式的发展变迁与社会生活中公共产品的发展变化相关,即与公共产品属性的变化、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的资源环境、技术手段的变化相关。本文采用历史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考查治理理论产生发展、治理模式变迁与公共产品发展变化的关联性来论证上述假设和相应观点,希望为理解治理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公共产品的角度来解释治理概念的提出以及治理模式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8.
李文鸿  梁松 《求索》2012,(5):168-169
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哲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哲学家开展哲学研究活动的经济性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西方近代哲学研究主题向认识论转变的原因及其影响。西方近代哲学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公共产品,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对于哲学思想,哲学观点的这种特殊制度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对对西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思维行为方式有正的效用。这在当时促进了人们需求和偏好的改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长期的正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城市公共产权的缺失是导致目前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其核心是城市公共产品与相关资源的稀缺与分配的不均等。通过合理的城市公共产权制度变迁,降低排他性,使流动人口充分享有城市就业权、基本公共教育权、社会保障权、适足住房权等,分享公共收益,才能最终实现各个参与主体的共同获益。与此同时,增加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是降低稀缺性的重要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户籍制度和相应的成本分担机制制约着供给的意愿和供给的能力。解决以上问题,才能逐步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走向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李佳 《长白学刊》2012,(5):147-151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带有精神、宗教、民族、美学等方面的意蕴,超越了经济学的话语逻辑。长期以来,在乡村社会的自生秩序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自主性文化产品供给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演化为当今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供给模式,这种模式遮蔽了农民主体性价值,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应结合农村的自发性秩序和国家的建构性秩序,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强县扩权背景下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试点实行强县扩权的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权力扩张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治理思路和理论也出现了一些困惑。本文对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会对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中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研究 ,首先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指标体系。根据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指标体系 ,我们可以对中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状况进行国际比较 ,由此评估中国政府公共产品的现状与不足之处 ,并提出科学的行政改革措施。中国的行政改革应该重在提高政府公共产品水平 ,使政府能以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理论认为,公共产品是不能通过市场有效提供的,但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和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越来越多的私人力量介入公共产品领域。本文分析了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方式,探讨了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产品短缺的政府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产品短缺引起了消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将产生效率缺损降低社会福利水平影响发展的质量。今天我们面临的是政府资源迅速增长与公共产品愈益严重的短缺矛盾,就政府财力而言,就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而言,财力资源不是约束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原因,我国公共产品的短缺现象存在着直接动因和制度根源,克服和治理短缺需要进行政府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代际公共品是公共产品在不同代际间的人中延续并共同分享的一种特殊公共产品,是不同代际的利益博弈均衡。以公共物品的代际差序为基点研究农村代际公共品及其供给问题,为农村公共物品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代际公共品是公共产品在不同代际间的人中延续并共同分享的一种特殊公共产品,是不同代际的利益博弈均衡.以公共物品的代际差序为基点研究农村代际公共品及其供给问题,为农村公共物品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安是一种既包含纯公共产品又包含准公共产品的混合型公共产品,现实中存在着公共治安服务不足以及公共治安供给的单一性与治安服务需求多样性的矛盾。治安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但也不排斥非政府的供给。为了弥补公共治安服务的不足、满足群众的治安服务需求和实现社会治安产品供给的高效率,可以灵活采取政府、社会、市场多种主体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免除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特征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制度内供给缺失。农村公共产品是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与我国农村居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但很难完全由农民自己提供,一般应由政府提供。我国城市的公共产品的确是政府提供的,但是在农村,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则相对较少,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9.
公共教育应当适应地区发展定位,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而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要打破地区发展水平的限制实现均等化;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要契合地区发展方向实现特色化发展。由此,公共教育与地区发展的适应性则需要依靠财政调控实现,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是公共教育经费供给主要渠道。另外,还应完善公共教育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保障公共教育财政调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公共产品总体供给现状;着重研究了最受关注的农村医疗、基础教育、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等领域中,公共产品提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