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的学说简称"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致良知"说。王阳明在他的"致良知"说中指出:"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  相似文献   

2.
"万物一体"是王阳明哲学的精神核心,也是宋明儒学的基本精神。文章通过分析王阳明哲学的思想体系揭示出"万物一体"是王阳明哲学的精神核心,从而以"万物一体"为王阳明哲学的轴心,围绕"万物一体"对王阳明哲学做出阐释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史继忠 《人大论坛》2010,(12):55-56
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的哲学家的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通过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系统审视,形成了党对收入分配的总体认识.基于党的十二大至十九大的报告,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对收入分配问题总体认识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党对收入分配问题总体认识的演进经历了"主体论""主体—补充论""主体—并存论""重点论""双同步论"等阶段.党对收入分配问题总...  相似文献   

5.
驿路心灯     
正王阳明简介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  相似文献   

6.
<正>二、民主与其他李大钊对民主的真知灼见,也体现在他对民主与其他事情的关系的论述上。在这里,我们不妨胪陈数端,从中也可以进一步看出,他对民主的认识何等深透。(一)民主与强力"平民主义"的政治理想,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诸人已曾表现于他们所理想的市府国家。近世自由国家,即本此市府国家蜕化出来的。在此等国家,各个市民均得觅一机会  相似文献   

7.
人只需认识自己应该认识的──论具体认识的合理禁区刘怡翔认识论作为哲学的重要部分自有哲学史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代以降,由康德发轫,认识论又被推向高峰,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但是,包括康德在内的许多哲学家,对认识论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认识的可能性和...  相似文献   

8.
结构与功能,是人们熟悉的一对范畴。结构决定着功能,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仅作用于结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在系统理论中获得深刻的阐述,也为当代自然科学所证明。然而,人类认识结构与功能之间这种辩证关系,却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路程。早在古希腊,就有哲学家对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胆思辩;到了近代,不少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又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所以,关于结构与功能这对范畴的建立,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认识自我     
“我是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命题。然而,很多人却难解这个命题。正因为如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才深有感触地写道:“了解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在晚年意味深长地告诫人们:“人贵有自知之明。”  相似文献   

10.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促进了儒学的普及与世俗化,以"知行合一"的教化原则推动了道德实践。但由于"致良知"学说存在"认心为理""以心显性"的弊病,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和教条认知,因此在弘扬"致良知"学说时,需要补偏救弊,对古代"致良知"理论进行理性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1.
关于认识的本质,我国哲学界传统的概括是:认识即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笔者认为,把认识过程的本质单独归结为反映是不能说明认识过程机制的,认识的创造性也是认识固有的一种本质属性。一哲学史上最早涉及认识创造性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同任何事物一样,人身上有一种追求目的和理想的内在创造欲望。人有创造自己目的的自由,但又认为真正的目的是由天赋决定因而是不自由的。弗兰西斯·培根一方面坚持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感觉是  相似文献   

12.
石兰荣 《求索》2012,(8):139-141
对格物的不同理解,导致朱熹与王阳明不同的修身义路。朱王对格物理解的不同表现在格何物和如何格。朱熹认为外物包括客观事物也包括主观事物,格物是向外求索的认识过程。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格物是向内反思的道德体验过程。朱熹的格物学说更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王阳明的格物说更注重主体的自由和张扬。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东 《湖湘论坛》2004,17(5):65-67,73
历史和逻辑是辩证统一的。纵览毛泽东 5 0年代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演变历程 ,可以概括出以下内在逻辑 :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和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关系这二元价值尺度来认识私人资本主义 ,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以及国际环境因素对他的影响 ,这三方面因素是促使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变化的动因。正是受这些动因的影响 ,使得 5 0年代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 ,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具有演变性 ;其次 ,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具有策略性 ;再次 ,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具有强烈的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倾向性。在分析动因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而可以看出深受传统文化和马恩经典社会主义理论浸染的毛泽东在思想上具有不喜欢资本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理解王阳明心学"良知"二字是关键;理解"良知",区分硬知识和软知识是关键.弄清楚硬知识和软知识概念,"知行合一""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宗桂:王阳明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为数不多的影响深远的人物,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思想家之一。学界经常挂在口头的"孔孟老庄程朱陆王",往往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而王就是王阳明。王阳明思想的精髓,是致良知的学说。在王阳明看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因此,格物即是格心,格物的功夫只应向自己心灵深处去做。致良知便是运用自己的修养功夫克除私欲,让良知不受干扰地正常发挥。王阳明认为:"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  相似文献   

16.
明代时,郡守南大吉曾与王阳明论学,想让王阳明指出其为政的过失.王阳明听后,并未直接给予答复,只以"良知"二字回应.数日后,南大吉告知说,自己通过观照良知、反省悔悟,发现很多为政过失,并且问王阳明:"与其犯错后去悔改,怎样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呢?"王阳明回答:"人言不如自悔之真."大吉笑谢而去.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6,(3)
王阳明对"狂"的精神气质的认识,伴随着其格物工夫论的不断扩展与加深而逐步深化,并逐步提出"狂者胸次"的人格美学精神。"狂者胸次"的提出是王阳明格物工夫不断成熟的产物。"狂者胸次"坚持以"良知独知"作为理论基础,而阳明对于"致良知"是"必有事"的强调使得"狂者胸次"的人格美学精神具有了彻上彻下的意味。"狂者胸次"是独立的人格美学范畴,它的提出对整个民族人格的完善与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标尺,把人类社会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通过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梳理,可以其为视角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进行理性认知."美好生活"经由长期发展而来,早已跨越"人的依赖性";"美好生活"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使需要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逐步显现,立足但不局限于"物的依赖性";"美好生活"作为理想的生活样态,应然迈向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持有型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包括对持有行为及其违法性有所认识;对持有物及其数量有所认识;对物品的性能、纯度等特征不需要认识;对持有行为的认识为确定性认识;对持有物的性质及其数量的认识为可能性认识。在司法实践中,当收集不到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故意的认识内容时,可采取推定的方式予以认定,并允许行为人提出反证,予以推翻。  相似文献   

20.
胡小琴 《求索》2013,(9):114-116,70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重要命题。它在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后来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王阳明针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论和言行脱节的社会时弊,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强调“践履德行”,“事上磨炼”。“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不仅认为“知行”是以“良知”为本体。知行合一并进;而且还强调行而后有真知.注重实践的重要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凸显了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和自觉性.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知行范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希望建立统一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