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损害既可因侵权导致,也可因违约导致。然而,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却只承认和支持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排斥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影响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本文在对他国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考察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出了构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违约场合下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核心在于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根源在于把握合同合意性本质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约束。在廓清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合同法与侵权法的区别,明确违约场合下精神损害赔偿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损害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公民对各种权利的保护已被提到日程上来,但精神损害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各国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的含义、性质,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等方面,在结合各国立法的基础上以比较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并对我国的有关立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在理论上有颇多争议,在我国立法上未作明确规定,司法实务中又确实存在且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他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及判例、学说的发展情况,提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限定原则.  相似文献   

5.
张媛 《前沿》2005,(5):132-134
精神损害赔偿, 长期以来是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 对它的理论研究过去多局限于单纯的民法领域。环境侵权可能带来受害人财产、身体的损害已经毋庸质疑, 但因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根据侵权责任理论、精神损害理论、外国司法实践, 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适用民法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 精神损害赔偿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实现, 使其在环境侵权适用中也是必要的、具有适用性的。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和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行政精神损害立法趋势接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溯源中国的法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可以用“一部法律、三个司法解释、两种观点”加以概括。本文以法人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实践需要三个方面,论证了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原因,同时对确定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爱芳 《青年论坛》2005,(1):105-106
伴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的出台 ,与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建议应扩大之 ,尤其是一般财产侵权的精神损害和违约的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9.
温根新 《前沿》2005,(9):125-126
《国家赔偿法》在限制国家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机关及公务员依法享有取得国家赔偿、行政赔偿、司法赔偿的权利上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无论从司法实践还是从社会生活来看,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完美效果,笔者就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斗拉 《前沿》2014,(19):95-96
《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当公民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利遭受侵害时,为保护其权益,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这充分说明,在民事侵权领域,凡涉及人身伤害案件都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本文试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促使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及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精神损害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指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主体范围应以自然人为限,法人不能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力度。在精神损害赔偿客体范围的界定时,应牢固把握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可行、公平、合理地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2.
民法中的损害分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当前我国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数额或幅度没有明确的规定 ,立法相对滞后。本文根据实践体会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自由裁量的必要性及作用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13.
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赔偿义务人因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 从而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在刑事案件中,当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时,被告人的行为就不仅仅只触犯了刑法,同时还在民法上构成了侵权。从现有刑事、民事法律制度看,犯罪类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既包括精神痛苦,也包括精神利益的丧失与减损,所以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长期以来我国忽视精神损害和精神赔偿,1986年<民法通则>有所规定,2001的有关司法解释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进一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放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条件限制;明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苏日娜 《前沿》2006,(3):117-118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近年来侵权行为法中的热点问题。而在国内外,对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存在着不同的主张和做法,目前得不到统一的认识。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通过分析法人人格权侵害的实质试图从无形损害的角度出发,保护法人的人格利益。  相似文献   

16.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是指由于国家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人身权利遭受损害,精神受到创伤。在《国家赔偿法》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趋于完善,更好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个标志。但《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过于笼统,致使在实践运用中出现困惑,因而有必要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再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具体权利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立法,分别探讨了侵权场合及违约场合中精神损害的认定.精神损害制度适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从人格权到身份权,再到特定的物权以及部分知识产权,最终超越侵权领域,承认特定的违约行为下的精神损害.但精神损害制度的适用是有限的,依然集中在与人格利益有密切联系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姚怀生 《人民论坛》2010,(5):124-125
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不赔偿,国家精神损害少赔偿,民事精神损害多赔偿;侵害主体和案件性质不同,赔偿额度不同;这是不公平的。因此,有必要分析精神损害产生的原因,完善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规定,制定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法,适应法律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0,(11):90-90
鲁晓明在《法学家》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纯粹精神损害是指自然人于其民事权利未受侵害情况下遭受的精神利益损害。在受害人利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大趋势下,纯粹精神利益损害赔偿成为各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难以回避的理论难题。纯粹精神损害存在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中国性骚扰案件的评析,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提出应该完善中国性骚扰损害赔偿制度:除了精神损害赔偿,还应该增加工资和预期利益等补偿,并且将惩罚性赔偿制度纳入职场性骚扰的损害赔偿中,给与受害人充分、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