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在封建传统教育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他却能对培养职业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性予以高度的认识,并且亲身实践,兴办了大量的各种门类的新式学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张之洞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杰出的洋务教育家,晚清时期外语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湖北外语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对清末新式教育思想和实践做出过重大贡献。他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并对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种的选择、外语专业招生条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为培养洋务运动所需的外语人才,他亲自创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培养外语人才;重视留学及师范教育,培养外语师资。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奠定了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基础。回顾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在湖北近代外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借以指导当今外语教育改革,推动我省外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是以购买西方新式武器、船舰,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发端,进而发展到初创近代民用工业的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内容十分庞杂,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举借外债从事军事、经济活动,开了引进技术、借用外资的先河。这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是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本文谨就此作一初步探讨,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4.
李光泉 《求索》2008,(1):217-219
张之洞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其经济思想在《劝学篇》中有着直接的体现。张之洞处于近代中国的转型期:他崇尚西方科学技术,提倡近代工业,强调工农商的协调发展等,颇具改革精神;但他又忠实于传统,推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缺陷;他所做的贡献是绝不仅限于他曾督署的区域,更对整个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布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严锴 《学习与实践》2012,(5):134-140
晚清时期湖北工业化起步比上海晚了将近30年,但发展势头却很快赶上上海。这与张之洞个人的作用密切相关。张之洞在湖北的任期长,使他的施政比较稳定;他的"中体西用"思想和振兴实业"以塞漏卮"的主张,使他的政策具有现代性;他罗致中外各方面人才到其幕府中效力,使他的事业具有人才优势。张之洞的督鄂,也使得当时的湖北于中部地区迅速崛起,武汉亦成为华中腹地的重要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为中国培养与造就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有西点军校,中国有黄埔军校",已成为世界军史界的共识.作为一所军事名校,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人民军队建设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军事人员现代化思想。毛泽东把军事人员、干部人才摆在“决定的因素”位置上,提出通过新的装备、技术和战术训练促进军事人员现代化,他结合我军实际把实现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作为革命战争时期军事人员现代化的特殊形式,他尤其主张在战争实践和严格训练中造就优秀军事人才,并始终把办好军事院校作为培养大批优秀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确立了“又红又专”的军事人员现代化标准。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于新时代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鹏 《理论月刊》2006,(2):64-66
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提出了广设军事学堂、建立合理的军校教育体制、正规教育与速成教育相结合、学习外国军事教育经验等思想并付诸于实践,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及教育思想的内容,对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促进军队近代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松 《统一论坛》2001,(5):29-3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旧”“中”“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继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又认真研究西方兵法,特别是努力  相似文献   

10.
聚焦“国防生”--军队青年人才培养管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新的世纪即进入了人才竞争全球化时代。为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国军队更加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大军队院校培养力度的同时,确立了依托国民教育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思路。本文把视角聚焦于这一全新的军事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为人们了解军队青年洞开一个全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曾任两广总督,其间,香港华商在中法战争中向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法军情报,协助他筹措巨额军费,对中国取得最后胜利发挥了特殊贡献。香港华商还踊跃捐款、捐物救济广东水灾,启发张之洞发展近代采矿业。为感谢香港华商对赈灾的贡献,张之洞还奏请光绪皇帝赏赐匾额给香港东华医院。  相似文献   

12.
何敏 《求索》2005,(10)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革新派反侵略的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端。他们既主张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又注意认识和了解西方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心灵胆壮、技精械利”的建军思想;提出了“以守为战”,“以战为擒”以及水陆配合、积极主动的海岸防御思想。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理论为宗旨,提出了许多促使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主张购买和制造近代武器装备,使中国军队进入火器时代;主张“外送内引”,发展近代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主张适应新的装备情况,进行兵种改革,并确立近代海军制度。  相似文献   

13.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逝世,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巨大损失。我们以无比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小平同志,缅怀他为国家和军队建设所做出的丰功伟绩,为繁荣军事科研和军事教育事业所建树的不朽功勋。 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培养跨世纪高级军事人才的总设计师。他创立了包括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小平同志为了我国军队建设和军队教育事  相似文献   

14.
黄俊棚 《求索》2012,(4):115-117
作为清末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不仅在实业救国方面卓有成就,在教育救国方面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张之洞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深受儒家熏陶,这对于他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处于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张之洞,其所作所为无不以保国保种为目的,并为此提出了兴办教育、留学教育、拟定学制等教育兴国的学术主张。张之洞对于发展教育的所有主张,其落脚点都在追求效率之上。从现实角度看,张之洞做出教育效率优先的主张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这种见识和勇气正是张之洞在多年的儒家文化熏陶和浸润之下形成和树立起来的,符合张之洞本人的儒家情怀,更契合近代中国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和近代中国,武汉的经济、文化、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宋明时期形成了“九省通衢”的兴盛。武汉作为当时中国的中心地位是当之无愧的。19世纪的武汉,在文教、军事、外贸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当时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动、集中投资、地理优势、西方列强重点投资以及张之洞坚韧不拔的行政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国内要闻     
正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全军院校长集训11月27日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全军院校长和军事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他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把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图为习近平亲切接见集训班全体学员。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军事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面,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当代中国军事文化建设是坚定官兵理想信念的迫切需要,培育官兵战斗精神的必然要求,加速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举措.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军事文化的核心内容,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科技强军是当代中国军事文化的突出主题,推进军事创新是当代中国军事文化的鲜明主线,建设和谐文化是当代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理念.新世纪新阶段,大力推进中国军事文化建设,应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目标,把大力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完善制度体系作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20,(2):2-3
黄埔军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的新型军事政治院校,被誉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谱写了壮丽篇章,受到亿万同胞的共同景仰,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引以为荣、肃然起敬的金牌军校。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7,(4)
<正>"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这是毛泽东对张之洞的评价。张之洞,字孝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影响深远,在近代实业、教育、军率、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张之洞一生的非凡生涯中,之所以能够赢得迅捷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获得史家的赞誉,不仅与他政绩卓著、倡导新学、兴办洋务有关,更因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之洞较为系统的警察教育思想是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他关于警察教育方面的一些见解与实践,不仅为当时中国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而且对当前我国警察教育的发展也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