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少年法的宗旨日本《少年法》所说的少年,是指未满二十岁的人而言。战后,日本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成了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日本把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到对整个社会的威胁及违法少年将成为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有社会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深入研究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因素,是教育犯罪青少年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从调查的案例看,许多犯罪少年走上歧途以后,随着犯罪经历的增多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观念形态的东西,即比较固定的看法和观点。这些观点腐蚀性很大,是支配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有重要关系。因此,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本文将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青少年的犯罪成因、如何控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搞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转化工作,都必须充分注意和认真研究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及其在违法犯罪青少年身上的特殊表现。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促使他们向坏的方向发展。在北京市少管所调查的七十名犯罪少年中,这种正反面的事例是很多的。在七十名犯罪少年中,初次犯罪的高峰年龄在十三到十五岁之间,共四十六名,占百分之六十六。从少管所女队的五十七人来看,初犯的高峰年龄也是这样,占百分之七十一。为什么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开始犯罪的比较多呢?考察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可以看出确有一定的联系。第一、少年期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性意向发展很快,认识能力的发展跟不上。少年期是半儿童、半成人时期,也就是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身长、体重、肌肉、骨骼、神经系统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生殖系统从开始发育到基本成熟,性感产生。生理  相似文献   

5.
书讯     
△《表少年犯罪研究》(月刊)是经国家出版部门批准的、由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刊物,以贯彻党中央关于“探求青少年违法犯罪规律,更好地指导预防违法犯罪的工作”的指示为宗旨,及时刊登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同志关于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和研究信息。从1982年创办以来,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科学性、资料性的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青少年立法,总起来说,它是针对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的情况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法规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它包括了青少年刑法、青少年案件审判法、青少年犯教养法(少年院法)、青少年保护法、儿童福利法以及各种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件文等等。从少年法的内容来看,它包罗万象,从对少年犯提起刑事诉讼、定罪量刑的规定,到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和福利措施甚至于学生守则之类,都属于少年立法所包括的内容;从对违法犯罪少年所采  相似文献   

7.
根据专家分析 ,我国正在经历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犯罪高峰 ,而这第五次犯罪高峰的特征之一 ,便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十分突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 ,必将对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育青少年远离犯罪行为 ,本文试就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作些初步探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前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严重 ?原因尽管很多 ,但总的看来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从主观上分析…  相似文献   

8.
少年违法犯罪,又称未成年人犯罪,是相对于成年人违法犯罪而言的。“二战”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世界各国大都面临着少年违法犯罪增多、犯罪率不断攀升的严峻状况。面对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各国积极开展研究,以尽可能地求取防治此类“社会痼疾”的良方。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少年违法犯罪的状况,研究其特点,探讨产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防治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STICKINGTOCOMPREHENSIVEEXECUTIONOFEDUCATIONANDPUSHINGON“PROJECTOFPROTECTINGTOMORROW”近年来.我国少年犯罪低龄化和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的持续增长,日益成为困扰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的调查数字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占整个刑事犯罪案件的15%.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一个时期以来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石家庄市长安区法院积极推进了以综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目的的‘“保护明天工程”:即坚持法庭、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向低龄化向团伙发展速度之快,犯罪领域之广,犯罪手段之残酷,造成后果之严重,影响危害之大,都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的这一趋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青少年犯罪无论从心理上、行为上和所造成的后果上都有某些共同特征。把握这些特点,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挽救、改造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都有很  相似文献   

11.
钟燕芬 《法制与社会》2010,(18):279-280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稳定。本文将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原因、以及发展的特点,进而提出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与建议,以期有助抑制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从青少年自身的微观角度和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探讨了造成青少年偏离正常的社会轨道、走向违法犯罪的各种原因,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青少年犯罪较之成年人犯罪有其很大的特殊性,因而决定了青少年法规——就处理违法犯罪类型的青少年立法而言,与普通刑事立法有许多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反映了青少年法规自身的特征。本文试图探讨国外青少年立法的基本特征和少年司法制度问题,旨在为我国的青少年立法提供借鉴。将国外青少年法与普通刑事立法相比较,可以看到有以下主要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指出探索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犯罪现象,首先应从研究犯罪动因入手,青少年犯罪动因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许多特点。本文试图就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动因问题谈些浅见。 所谓犯罪动因是指构成犯罪原因的动力。它是控制和预防犯罪的基础。因此研究它就成了研究犯罪问题的重要课题。研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首先应从其本质特征——兴趣入手。 十二、三岁的少年开始进入青春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精力充沛,易于观察和感受各种各样的事物,有着极强的接收能力和好奇心,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但他们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事物的感觉往往是片面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往往是单纯的。如果此时学校、家长、社会引导得当,可以成为好学上进的动力。反之,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就可能误入歧途,如果对他们的行为不善于疏导,甚至滥加斥责,就可能形成反抗心理,由此更  相似文献   

16.
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理论上分析和理解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应对和处理少年犯罪的基础。本文从社会学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互动以及社会依恋与少年违法犯罪生成的关系,以期揭示少年违法犯罪形成的原因,从而有助于保护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成为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干扰四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而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正确认识和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不仅是实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法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具有许多特点,诸如偶发性、盲目性、愚昧性、野蛮性、反复性、腐蚀性等等。而团伙犯罪,则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显著、最重要的特点。据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名16岁的初中生因受黄色书刊、录像的影响,暴力奸淫7岁幼女并杀人灭口。像这名初中生一样,十三到十八岁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是一个严重而普遍存在的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法界、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重视。透视青少年犯罪形式青少年因不良行为、娇生惯养、小偷小摸以及模仿影视剧里的暴力和色情镜头等,发展到违法犯罪,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形呈现多样化。据调查,一是青少年犯罪年龄呈现低龄化。某地区1998年以来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41.7%,其中刚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13.5%。二是犯罪类型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突出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向低龄化转化。依据资料显示,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提前了2~3岁,尤其是现在流浪街头抢劫、盗窃、打架斗殴者最低年龄只有10~12岁,甚至更小;二是团伙化。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又一突出特点;三是暴力化。青少年暴力化犯罪迅猛蔓延,而且不择手段、不拘对象,突显出狠毒、残忍、凶暴的特点。为何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不断升级.且对社会产生如此大的危害呢?对其根源及预防作以下剖析。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二日,由烟台大学副校长杨春洗教授率领的中国法学会专家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法学院举行的中美青少年犯罪及其治理的双边学术会议。会议期间,中美双方的专家学者就青少年犯罪及其治理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换了资料:中方代表参观了圣地亚哥中学、少年法院、少年监管中心、社会教养设施,同少年法院法官、教师、社会工作者、学生、违法犯罪少年进行了座谈。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由于会议东道主——圣地亚哥大学法学院的精心安排,因而收获较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